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NgSiuWai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菩提心之我見

[複製鏈接]

23

主題

0

好友

3696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1#
發表於 2017-10-6 10:13:5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Yul 於 2017-10-7 09:42 編輯
chriswong 發表於 2017-10-5 17:09
簡單啲,導向證悟湼槃緣嘅心。

問佛,既然佛已得無上智慧,「如是智慧以何為因,云何為根,云何究竟?」這種智慧大眾均不曉其始末,請佛開示。

佛言:「菩提心為因、大悲心為根、方便為究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主題

0

好友

3539

積分

論壇元老

hklam007

Rank: 8Rank: 8

22#
發表於 2017-10-6 12:29:11 |只看該作者
Out beyond ideas of wrongdoing and rightdoing,
there is a field.  I'll meet you there.          Rumi

The state of not know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ate you can be in
because that opens you up to the deeper dimensions.
Eckhart Toll

停步 請停步 請靜下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

好友

2807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3#
發表於 2017-10-6 13:54:50 |只看該作者
以下為網上資料,只供參考:

第一篇:什麼是波羅蜜?
這問題的答案是:波羅蜜是那些以大悲心和行善之方法善巧智為基礎的聖潔素質,例如佈施、持戒等。而且這些素質必須不受渴愛、我慢與邪見所污染。進一步的解釋:當行佈施時,若作此想「這是我的佈施」,那它已被渴愛污染了;或作此想「這佈施就是我」,那它已被我慢污染了;或另作此想「這佈施就是我自己」,那它已被邪見污染了,這類佈施被稱為已受渴愛、我慢及
邪見所污染。
只有不受渴愛、我慢及邪見污染的佈施才配稱波羅蜜。(持戒波羅蜜等也是如此。)為了具備成為波羅蜜的條件,諸善行如佈施、持戒等不單只必須不受渴愛、我慢及邪見所污染,而且必須以大悲心(māhakaruṇā)和行善之方法善巧智(upāyakosalla-ñāṇa)作為基礎才成。
大悲心: 菩薩必須對無邊眾生,無論遠近,皆培育深切的憐憫,視眾生為自己的親生孩子。他視眾生為同是在生死輪迴中打滾的天涯淪落人,受盡貪、瞋、痴、生、老、死、愁、悲、苦、憂及惱之烈火所煎熬,而不以分別心來分辨他們為朋友或敵人。他以此觀想而對眾生培育起強大的悲愍心。他的悲心必須強大至足以使他不惜犧牲自
己的生命來幫助一切眾生脫離苦海。如此的悲心即是形成所有波羅蜜之根基的大悲心。
當妙智隱士在遇到燃燈佛(Buddha Dīpaṅkara)時,他的修為已圓滿至足以使他自己脫離苦海。(若是他願意的話,他即可在那一生證得阿羅漢果。)但是他是一個具有大悲心的偉人,為了圓滿所有的波羅蜜以便得以解救苦難的眾生脫離苦海,他願意在生死輪迴中多受苦長達四阿僧衹與十萬大劫的漫長時間。
方法善巧智: 這是對行佈施、持戒等善行的方法善巧智,以使它們成為成就圓滿自覺的管道與助力。發心修菩薩道者必須只抱著唯一的目標,即是成就圓滿自覺,而以此心全心全意地投入修習佈施、持戒等善法。他不可祈求投生天界等福報,因為這些事實上是導致生死輪迴之苦的原因。他只可以以涅槃為最終的目標。方法善巧智即是能令他只視圓滿自覺為唯一的成果之智慧。
上述之大悲心與方法善巧智即是修習波羅蜜和成佛的根基。發心修菩薩道者應該先致力於具備這兩個基本條件。只有具足這兩個基本條件的佈施、持戒等波羅蜜才是真正的波羅蜜。

第二篇:為何稱為波羅蜜?
有個疑問可能會生起,即是:為何佈施、持戒等十種素質被稱為波羅蜜(pāramī)?答案是: pāramī 在巴利文是 parama 和 ī 的組合。Parama 的意思是「至上」,而在此被用以代表菩薩,因為:
一、他們具有超凡的素質,例如佈施、持戒等,因而在眾生之中他們是最高尚的。
二、他們修習與護持這些特別的素質,例如佈施、持戒等。
三、他們的作為有如以這些特質來吸引其他的眾生。
四、他們以最熱誠的方式來化除他人的煩惱。
五、他們只是朝向圓滿自覺這唯一的目標。
六、他們以觀照今世而得知來世去到何方。
七、他們以無可匹比的方式來修習這些特質,有如它們已根深蒂固地深埋在他們的心流裡。
八、他們排除與消滅所有威脅他們的煩惱。
因此,菩薩被稱為“parama”。菩薩無可匹比地具備了佈施、持戒等特別素質。因此才有「此人是菩薩,他是 parama――至上的人。」的聲稱與知識出現。因此佈施、持戒等特質被稱為“pāramī”
(波羅蜜)。再者,只有菩薩才能以無可匹比的方式來修習佈施、持戒等諸善法。由此,這些善法被稱為波羅蜜(pāramī),意思是菩薩的責任(paramānaṁ kammaṁ pāramī),或是菩薩的財富(paramānaṁ ayaṁ pāramī)。

第三篇:有多少個波羅蜜?
Dānaṁ silañ ca nekkhamaṁ, paññā vīriyena
pañcamaṁ, khantī saccaṁ’ adhiṭṭhānaṁ, mett’upekkhāti te dasa.
波羅蜜有十個,即:佈施、持戒、出離、智慧、精進、忍辱、真實、決意、慈與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5-20 13:08 , Processed in 0.033902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