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樓主: 林秀娟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佳句共讀

[複製鏈接]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81#
發表於 2019-7-4 06:34:03 |只看該作者
佛教也教導人將功德迴向給他人;由他人代受功德;換句話說,這種功德是「可以逆轉的」,因此可與另一人共享。

摘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279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82#
發表於 2019-7-5 06:21:31 |只看該作者
迴向的方法非常簡單,首先要做一些善事,做善事的人只要將他得到的功德說是特別為某人而做的,或說是「為一切眾生」,這種願望可以在心裏話也可以用語言表達。

摘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279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83#
發表於 2019-7-6 06:33:44 |只看該作者
依照佛陀說法,在所有的行為中,思想是真正的關鍵,迴向基本上是一種心行。

摘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280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84#
發表於 2019-7-7 06:10:30 |只看該作者
迴向功德並不意味奪去了個人原來所做的功德。相反的,迴向功德能增加已做的功德。

摘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280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85#
發表於 2019-7-8 06:15:24 |只看該作者
佛教徒的行為必須經常是理智的,不應該盲從任何事。

摘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283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86#
發表於 2019-7-9 06:16:16 |只看該作者
佛陀忠告是「我們愉快地生活,不去恨那些恨我們的人,即使有人在恨我們,我們也不去恨他們。讓我們沒有煩悶地愉快生活,讓我們沒有貪婪地生活,在貪欲人海中,讓我們沒有貪欲地生活。」(法句經一九七 · 二零零偈語)

摘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287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主題

0

好友

3539

積分

論壇元老

hklam007

Rank: 8Rank: 8

187#
發表於 2019-7-9 09:42:49 |只看該作者
願我的父母親 無敵意 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偏見的執取
願我處處和喜充滿 保持快樂
願我的父母親 我的導師 親人 眷屬 朋友 我的同修 我的伙伴
願他們無敵意 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 無靈體的痛苦

慈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88#
發表於 2019-7-10 06:14:14 |只看該作者
佛陀永遠是轉惡為善;轉恨為愛,他是慈悲的完滿化身。

摘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287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89#
發表於 2019-7-11 06:38:12 |只看該作者

物質的獲得本身不能帶來永恒的快樂與和平。

摘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288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35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90#
發表於 2019-7-12 06:18:30 |只看該作者

和平必先奠基於人的內心,才能帶給他人和平乃至擴大到世界。

摘自達瑪難陀博士的《釋迦哲理是什麼》第 288 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5-2 10:32 , Processed in 0.026150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