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584|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載】《新不了情》

[複製鏈接]

884

主題

2

好友

9505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10-3 11:16: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新不了情》,1993年,香港電影
導演:爾冬陞
編劇:爾冬陞
監製:陳望華(兼製作人)
演出:袁詠儀、劉青雲、馮寶寶、秦沛、劉嘉玲、吳家麗、張艾嘉、劉以達、邱禮濤、張之亮、陸劍明、胡大為、陳可辛


在香港電影由百花齊放的八十年代步入漸越成熟的九十年代中,尤以愛情文藝片種最為人稱頌以及討論。在商業掛帥和劍走偏鋒之間,爾冬陞導演向大家奉獻了一套真正嘔心瀝血的作品《新不了情》,巧妙地把兩者(商業及文藝)結合得完美無縫。每句對白、每個場景均為有血有肉,仿佛像是把爾導的個人心聲和經歷向觀眾展現出來。

故事前半部份由阿傑(劉青雲飾)自資搞冷門曲風的唱片虧本跟歌星女友Tracy(劉嘉玲)爭執而分手。阿傑說大眾不了解我的音樂是因為他們「蠢」沒有品味,剛巧爾冬陞在《癲佬正傳》的成功後繼續導演的《人民英雄》和《再見王老五》票房失利,《新不了情》也是花了三年拿著劇本四處找投資者最後才成功開拍。或許導演在開始時也覺得沒人能夠賞識自己的才華,有點懷才不遇的感覺,所以他心底非常看不起其他人,自視過高,目中無人,面皮薄,被人取笑嘲諷幾句便受不了要反擊回去。不過相信導演並非要宣泄他的怨氣,因為劉嘉玲的那句「不是全世界都和你有仇的!」就是在對以往那個滿腔鬱悶、只懂怨天尤人的自己的一種回應。

當然還有阿敏(袁咏儀飾)一家人的出現。這群粵曲、中西流行歌、包括諧曲在內什麼歌都唱,透過賣笑靠客人打賞維生的街頭藝人,是一個能夠唱全本大戲的戲班。戲班班主(馮寶寶飾),亦即是阿敏母親,昔日是個半紅不黑的歌星,經常偷懶的伴奏樂師、阿敏的舅父(秦沛飾),其實是十八種中西樂器樣樣精通的高人,在街頭出賣歌藝及色相的伶人(吳家麗飾),也是科班出身,有在全本大戲獨挑大樑的本領。就連終日遊手好閒、只幫忙唱口水歌的阿敏其實也有一把悅耳動人的嗓子。儘管他們各有才華,但由於時代轉變,粵劇漸越式微,久久才能接到一場的大戲演出,如何能維持一大班人的生計呢?青黃不接的時期,也只有靠街頭賣唱維持生計。不過,雖然他們因生活而無奈向現實低頭,但當中仍然有人沒放棄過他的夢想。阿玲雖然在街頭賣唱,但仍堅持只唱粵曲,其他歌則交由阿敏負責。吝嗇的她辛苦儲錢就是為了置辦服裝行頭,面對迫如眉切的現實她依然有繼續追尋自己那個粵曲夢。阿敏的舅父雖然在年輕時因為「懶」(他自己講的)而錯失出人頭地的機會,可是他依然能跟阿傑講「我最多只會怨自己運氣不好,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才華。」相傳爾導就是因為這句話才決定拍這部電影。

當然除了這些亮光閃閃的配角的經歷影響了阿傑外,開朗活潑的阿敏才是真正了解並以自己純粹的心靈和行為改變了阿傑充滿灰暗與頹喪的生活。一開始就是只有她能欣賞阿傑的音樂,只有她才會用那些看著就令人感到「厭煩」的行為和手段(拉二胡、騙他說已經黃昏了令阿傑起床)迫使阿傑早起並重新接觸社會上更多比他生活更潦倒、更「懷才不遇」的人們。她還會跟阿傑分享她的一切,分享她小時候患癌並跟病魔搏鬥的經歷,以及分享自己小時候沒有坐過飛機的「糗事」嘗試逗她笑跟他講「你覺得自己遇到很多事情很不順境,可是在我看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亦只有她才有資格講這番話鼓勵他,使他能放下無謂的自尊跟成見慢慢接納並認同以前在他眼中「蠢」、「賣風騷」為了錢出賣自己沒有尊嚴的世俗人,他開始重新振作起來,接了流行歌手張學友的演唱會,還幫阿敏合作寫歌,並在過程中互相扶持勉勵,日久生情,找到生命中的伴侶。對於在現實生活中爾導是否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人我們實在無從得知,不過他的四哥姜大衛曾說過弟弟跟自己都是自小性格比較冷傲內斂、沉默寡言,不像三哥秦沛那麼八面玲瓏。我想當時爾導也是在後期當上導演開始明白拍電影講求群策群力,跟工作人員打好關係十分重要,所以才在電影中反覆強調這一點吧。

(小編自己很喜歡去酒吧探望阿傑的一班band友的場景,有劉以達等人jam的好歌之餘還有阿敏對這班終日自怨自艾、嘆自己跟不上時代的「藝術家」的一輪嘲諷:
敏:會不會是你們的音樂有問題?不要叮叮咚咚的,自命藝術家。
友人:叮叮咚咚有什麼不好?
敏:我沒說不好,不過一般人不愛聽,粵曲也有很多很好聽的,可是卻不能在榕樹頭那裡唱,喜歡跟討生活是兩碼子事,知道嗎?...我知道了,一定是你們平常做人愛擺架子,待人處事又不夠圓滑,讓人家說兩句就雙眼翻白。
傑:你倒說得很容易,又要講關係,又要看人臉色
敏:我想我看一個晚上的臉色比你看一年還多...
對呀!究竟是否搞一些在人們眼中「非主流」的東西就代表是「好」的文化呢?俄國哲學家及文學評論家Nikolay Chernyshevsky曾發表過
「藝術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理論,除了曲高和寡外,「寫實貼地」又會否是另一種途徑去表達藝術呢?這些如此哲學性的問題還是留待大家思考(歡迎在留言討論一下)不過小編覺得既然「藝術家」也只是人也要吃飯,有時為了生計迎合一下市場需要也是無可厚非的(只是過分得令作品質素下降就似乎像一個工匠多於創作者了)相信爾導開始時也和阿傑一樣面臨著
「藝術」和「商業」元素上的抉擇吧,然而最後電影上映後無論在票房收益還是藝術評價上均獲得出乎意料的出色反應,也證明了將兩種元素混合在一起並非完全沒有可能,或許只是「事在人為」吧。

或許是出於商業考慮,也可能是導演的特意安排,劇情走向從原本充滿希望和幸福突然變成深入骨髓的絕望以及悲哀。在事業和愛情有了美好起點的阿敏突然被副院長(張艾嘉飾)發現出在盆骨還有一顆腫瘤,袁咏儀這裡的演技真的開始叫做有點層次了,從一開始「以為」只是睡得不好影響到盆骨,但她看見張艾嘉沒說話就彷彿知道了過往的病魔依然糾纏著她,後面與其說是罵副院長不如說是一種宣泄,一種對命運開的殘酷玩笑的憤怒宣泄。正如我們人生一樣,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打擊時,我們可以怎樣?正視?接受?解決?沮喪?還是看破紅塵從此出家不問世事?爾導明顯在事業低潮時選擇尋找問題所在並嘗試在理想和現實間找到平衡,至於更加可憐的阿敏則沒那麼容易走出困境了。她看見自己因化療藥物副作用而開始掉頭髮,困在房裡誰也不見,自暴自棄認為已成定局人生已經game over了要跟阿傑講分手(可是她也有去拜觀音,也許是還有一點渴望吧),以前她教阿傑的那套完全不管用了。可是患難見真情,被她改變過的阿傑並沒有就此放棄她,而是在旁邊陪著她帶她到處散步。他也沒有強迫阿敏接受治療,而是阿敏自己為了不想讓阿傑傷心才嘗試站起來的(超喜歡電影中阿敏看阿傑的所以眼神,真的充滿愛意),是因為阿傑才讓阿敏有堅持下去的動力。這不禁讓小編聯想到當年爾導也是因為大哥秦沛打人情牌到處找周潤發梁朝偉才拍成《癲佬正傳》,還有馮寶寶知道爾導為了這部戲所付出的心血後大受感動所以願意接拍,其實在爾導的電影生涯中也遇到不少人扶他一把的,也許他在電影裡反覆強調兩個人互相扶持走向灰暗但看似仍有光明的未來也是想帶出親朋對他的幫助和影響吧。

那個令人心疼得心撕裂肺的結局我在影片裡特意沒剪,一來實在太狗血二來我也想留給大家自己找來看一下和品味一下那首《黎明將至》和那句經典說話。儘管命運很無常生命很苦痛,不過只要活下去就會有希望,我相信爾導也是這麼想,對吧?


來源:Facebook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4-29 14:16 , Processed in 0.021755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