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9225|回復: 3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61024 郭博士分享文章《揭開佛教歷史的大騙局》

[複製鏈接]

777

主題

0

好友

4511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10-24 13:01:48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與所有群組分享》


郭博士分享文章《揭開佛教歷史的大騙局》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 ... g/view?usp=drivesdk


Microsoft One Drive Graph


https://1drv.ms/b/s!Ai8c7NxOTgp5ggyoRfXY1F8vLl2E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4

好友

1154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32#
發表於 2016-11-7 19:51:13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富始一元,誠自一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主題

1

好友

3547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31#
發表於 2016-10-27 17:08:33 |只看該作者
捨墮唔係墜地獄
僧團自己圍內最嚴重處罰都係逐出僧團
之後一樣可以俗家人身份學佛

想將僧團圍內用嘅戒律同處罰套比俗家人用就有問題
對俗家人有阻嚇性嘅律只會係法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30#
發表於 2016-10-27 14:12:58 |只看該作者
某老師教的舉一反三 聞一知十,觸類旁通。

原來自己從來未做到。一見此分享。
即醒一醒。

多謝閣下貼文之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

好友

2807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29#
發表於 2016-10-27 13:48:35 |只看該作者

Screenshot_20161027-134256.png (319.68 KB, 下載次數: 189)

Screenshot_20161027-134256.pn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主題

4

好友

400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8#
發表於 2016-10-27 10:49:21 |只看該作者
  附录一:佛教出家人金钱戒及相关戒条(比丘和比丘尼同).
  <<五分律.比丘戒本>>
  1.若比丘。自捉金银及钱。若使人捉若发心受。尼萨耆波逸提.
  2.若比丘。以金银及钱种种卖买。尼萨耆波逸提.
  3.若比丘。种种贩卖求利。尼萨耆波逸提.
  4.若比丘。若宝若宝等物。若自取若教人取。除僧坊内及宿处。波逸提。若僧坊内及宿处取宝等物。后有主索应还。是事应尔.
  附录二:佛教出家人不与取戒(包括偷盗。抢劫和诈骗)
  五分戒本(亦名弥沙塞戒本)
  若比丘。若聚落中若空地旷野中物。不与取名盗物。若不与物取故。若王若王等。若捉若杀。若偷金罪。若如是言。咄汝小汝痴汝贼。有如是相比丘。是比丘犯波罗夷罪。不应共事。
  附录三:佛教出家人淫戒.
  1.<<五分戒本>>
  若比丘共诸比丘同学戒法。戒羸不舍。行淫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2.<<五分比丘尼戒本>>
  若比丘尼。共诸比丘尼同学戒法。戒羸不舍随意。行淫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尼得波罗夷不共住.


  附录四: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四○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四圣谛平等正觉,名为如来、应、等正觉。何等为四。所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于此四圣谛平等正觉。名为如来、应、等正觉。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善護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主題

4

好友

400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7#
發表於 2016-10-27 10:48:56 |只看該作者
  那么,人们不禁发问:大乘邪教为何传承一千多年而如此猖獗?其腐败为何俞演俞烈?佛陀在世为何没有腐败?缅甸等南传佛教为何没有腐败?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佛教信徒鄙视真经(四部阿含,尤其前三部),好大喜空,信仰大乘伪经是根本原因.伪经成了迷魂药和毒药,它们首先害了中国的出家人,使他们认为破金钱戒及拥有财物是合情合理的,而这与出家人的生活原则恰好相反.出家人本应一无所有,四海为家,清净无欲.正如<<中阿含.双品说智经第一>>上佛陀所说:"诸贤,我离受生色像宝(接受金银财宝),断受生色像宝,我于受生色像宝净除其心。诸贤,我离过中食,断过中食,一食,不夜食,学时食,我于过中食净除其心。诸贤,我已成就此圣戒身,复行知足.衣取覆形,食取充躯,我所往处,衣鉢自随,无有顾恋。犹如鷹鸟与两翅俱,飞翔空中,我亦如是."佛陀这几句话所描述的正是一个真正的出家修道人的生活方式和形象.
  佛陀以身作则,他和他的大弟子们身无分文,不受一文,而中国的"高僧"们拥有数十亿却声称自身福报所应得,难道佛陀和他的大弟子们没有福报?缅甸等南传佛教区的高僧们没有福报?只有中国的"高僧"们有大福报?鬼才相信!谁是大骗子,谁在搞诈骗,八岁孩子都能看出来.这些伪经也害了中国的广大在家信众,使他(她)们发了善心,破了钱财,作了恶业:据《五分律》比丘戒本之金钱戒——“若比丘,自捉金银及钱,若使人捉,若发心受,尼萨耆波逸提.”此处“尼萨耆波逸提”是舍堕之意,即出家和尚如接受金钱,捉金银及钱,则堕地狱,而在家信徒供养金钱使出家人堕入地狱,也必是恶业无疑。正如《五分律》卷三十耶舍长老所说“汝等莫作此施,我亲从佛闻,若非法求施,施非法求,二俱得罪”(意思是出家人从在家信徒要钱金银珠宝及土地楼房车辆等和在家信徒给出家人钱金银珠宝及土地楼房车辆等,都是罪业,死后堕三恶道),二者不谋而合,千真万确。
  在家信徒如法供养功德,条件有二:(1)居士:【杂阿含经】第349经 (第14卷):诸比丘。难得之处已得。生于圣处。诸根具足。乃至纯大苦聚集。纯大苦灭。是故。比丘。当如是学。自利.利他.自他俱利。如是出家。不愚不痴。有果有乐。有乐果报。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者。悉得大果.大福.大利。是故。比丘。当如是学。
  (2)出家人: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九二○):世尊告诸比丘:“世有三种良马,王所服乘。何等为三?谓良马色具足、力具足、捷疾具足。如是于正法、律有三种善男子,世所奉事、供养、恭敬,为无上福田。何等为三?谓善男子色具足、力具足、捷疾具足。
  “何等为色具足?谓善男子住于净戒波罗提木叉律仪(金钱戒等),威仪行处具足,见微细罪,能生怖畏,受持学戒(金钱戒等),是名色具足。
  “何等力具足?已生恶不善法令断,生欲、精勤方便,摄受增长;未生恶不善法不起,生欲、精勤方便,摄受增长。未生善法令起,生欲、精勤方便,摄受增长;已生善法住不忘失,生欲、精勤方便,摄受增长,是名力具足。”杂阿含经卷第四(九五)佛说“婆罗门,然我复说,施持戒者(金钱戒等)得果报,不同犯戒”。长阿含经.游行经初佛说“若以饮食 , 衣服卧具 。施持戒人(金钱戒等)  则获大果”。
  另外,这些在家信徒只养僧不济贫,只信佛教不信科学,与我们社会倡导的舍己为人的道德观和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这一点范缜也作了揭露,他在<<神灭论>>里说"夫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者何?良由厚我之情深,济物之意浅。是以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千钟委于富僧,欢意畅于容发。岂不以僧有多余之期,友无遗秉之报,务施阙于周急,归德必于有己."这就是在家信徒的伪善心态.大家知道,这些伪经一部分由印度僧人等送来,一部分由中国僧人玄藏法师等从印度取回,由梁武帝、唐太宗和武则天倡导和组织,经支娄迦谶、竺法护和鸠摩罗什等翻译成汉文,然后向全国传播.所以,支娄迦谶、竺法护、玄藏、鸠摩罗什、梁武帝、唐太宗和武则天等是元凶,是罪魁祸首(鸠摩罗什和玄藏初期修学原始正教,后来改正归邪,修习大乘邪教.两人本为佛教大德,结果蜕变成佛教史上的大魔,使中国西域和中原地区的正教几乎灭绝,取而代之的当然是骗钱害人的大乘邪教,二人从而改变了中国佛教史,罪该万死).
  第二.佛陀在世时,僧团有人治,亦有法治;佛陀死后(涅盘),北传大众部(中国大乘邪教即属于这一派系)佛教徒毁戒,并编入伪经(如金钱供养及后期的女人供养等),以此为袒护,结果是此大乘邪教僧团人法二治俱无,俞传俞乱,腐败猖獗且灾祸连绵.
  第三.新中国以前的国家元首一般懂佛法(经戒),僧人不敢胡作非为,寺院可以有钱,僧人不敢蓄钱,甚至于大量存钱.而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家元首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奉者,不懂佛法,尤其是戒律,结果出家人敢大搞经忏邪道,搞金钱供养,甚至于胡作非为.
  第四。佛门寺院早晚课和电视剧<<西游记>>和<<济公>>的误导:佛教寺院通用的《佛教念诵集》主要是邪教密教的咒和净土宗伪佛教的经—阿弥陀经;<<西游记>>和<<济公>>主人公口诵
  净土宗伪佛教的圣号--阿弥陀佛,影响极坏.
  第五.在家信众和政府忽视了佛门的腐败.一般在家信众不知道佛门出家人有金钱戒,一般出家人不讲---讲了金钱戒,信徒会不给他(她)钱,而大乘邪教的伪经宣扬金钱珠宝供养,甚至于土地房屋供养(僧人所有),再加上有很多人信佛事,不懂佛法.于是,在当今中国信仰危机的时代(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金钱不断地疯狂地进入僧人的腰包和寺院,从而在家信徒们失去了民主监督,甚至认可;另一方面,社会非教徒和政府认为,出家人超凡脱俗,了脱生死,寺院里不可能大搞腐败,从而在立法,监督和民主举报机制上出现了大漏洞,甚至是一片空白,致使佛门腐败俞演俞烈(即佛教存在商业化(骗钱敛财为主,老板庙越来越多)、私有化(家庙渐增,个人买卖寺庙现象严重)、政治化、世俗化、甚至腐化、黑化等现象).
  第六.中国大陆戒场通用的<<四分比丘戒本>>金钱戒存在重大误译,以致对出家人产生误导,即轻视金钱戒或误解.比较如下:?a.大正藏 第 22 册 No. 1429 四分律比丘戒本:若比丘。自手捉钱.若金银。若教人捉.若置地受者。尼萨耆波逸提。b.弥沙塞五分戒本一卷(宋罽宾三藏佛陀什等译)比丘戒本:若比丘。自捉金银及钱。若使人捉若发心受。尼萨耆波逸提.显而易见,<<五分律>>之金钱戒符合佛的本义,即出家人只要愿意受金钱,无论以何种方式及用于何处,皆为恶业,死后堕恶道或地狱.
善護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主題

4

好友

400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6#
發表於 2016-10-27 10:48:38 |只看該作者
  在涅盘前,佛陀也嘱咐在家居士(周那),对于这些披着佛教外衣搞诈骗奸淫活动的贼(为道作秽沙门,主要指汉传和藏传佛教僧侣),不要注重他(她)们的容貌和威仪,要通晓沙门戒律(佛虽没直言,但这是他的本意,南传上座部沙门传承下来的教义及信众即通达此意),以此观察。调查和评估他(她)们:是否严守具足戒,是否修戒定慧,是否修八正道,是否远离世俗,是否讲正法。律,然后才决定是否恭敬和供养(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和医药),如经藏记载:

  《 长阿含经 游行经第二中》:
  尔时。周那见众食讫。并除钵器。行澡水毕。即于佛前以偈问曰:
  敢问大圣智   正觉二足尊
  善御上调伏   世有几沙门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如汝所问者   沙门凡有四
  志趣各不同   汝当识别之
  一行道殊胜   二善說道義
  三依道生活   四为道作秽
  何谓道殊胜   善说于道义
  依道而生活   有为道作秽
  能度恩爱刺   入涅盘无疑
  超越天人路   说此道殊胜
  善解第一义   说惯无垢秽
  慈仁决众疑   是为善说道    
  善敷演法句   依道以自生
  遥望无垢场   名依道生活
  内怀于奸邪   外像如清白
  虚诳无成实   此为道作秽
  云何善恶俱   净与不净杂
  相似现外好   如铜为金涂
  俗人遂见此   谓圣智弟子
  余者不尽尔   勿舍清净信
  一人持大众   内浊而外清
  现闭奸邪迹   而实怀放荡
  勿视外容貌   卒见便亲敬。。。。。。),
占有名利,满足他们的贪欲。大家不知道,法lun功的自残、自焚和走火入魔在大乘邪教里大有人在,而且历史源远流长。
善護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主題

4

好友

400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5#
發表於 2016-10-27 10:48:15 |只看該作者
  为了名誉地位或入佛协作官,很多邪师伪造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以及世间的教授职称(对外发行书刊办网站做虚假宣传,说:某某是什么高僧或活佛或法王或法主,讲修行,很慈悲,某某是某某派多少代传人,目的只是为了骗取各种捐款和金钱供养及美誉等),并把魔爪伸向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企图麻痹和奴役知识份子,如明海(河北,中国头号政治避难假和尙)、济群(苏州,中国头号学术假和尙,湛如法师排第二,他是北京大学东方学院副院长,哲学博士国内唯一穿袈裟的博导,在台湾,圣严第一)、学诚(中国佛协)、大安(江西,女人相,在南京讲法后,一次带走20多万“ 供养”)和永惺(香港)等.其用心之险恶(以假乱真),手段之残忍(杀人不见血),骗术之高明(假冒佛的名义),胜过法lun功组织,超过李hong志之流,他们是一丘之貉.而且,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大乘邪教相对于原始佛教,和法lun功组织相对于佛教,大同小异,前者之"戒体"理论与后者之"法轮"理论同出一辙,都是有利于抬高传授者的尊贵地位或讨钱,只不过,前者是老法lun功,而后者是小法lun功而已,后者只有一个李hong志,而前者有无数个李hong志(自称"活佛""法王""大师""法主""上人"等,而这些尊称只有佛陀才配得上),他们都盗用了对照方教义中的一些术语,编造骗人的理论和谎言谣言(佛称他们为贼,如律藏记载: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第二 初分第一四波罗夷法之二
  ......佛在毗舍离。时世饥馑乞食难得。诸比丘入城分卫。都无所获。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各随知识就彼安居。莫住于此受饥馑苦"。比丘受教。有往摩竭国者。有往婆求末河边聚落中者。往河边诸比丘集共议言。今乞食难得。此聚落中有信乐者。我等当共更相赞叹"某得初禅我亦得之。某得二禅三禅四禅四无量处四无色定我亦如是。某得四念处乃至八正道分三解脱门我亦如是。某得八解脱九次第定十一切入十直道我亦如是。某得坚信坚法四沙门果三明六神通我亦如是。诸居士闻。必生希有心。作是语。我得善利。乃有如是得道圣人安居我邑。便当具诸肴膳供养我等。我等无乏得安乐住"。议已即便入城到诸富家共相称赞如上所说语言。汝得大利。圣众福田依汝聚落。诸居士闻生希有心叹未曾遇。皆减己分不复祭祠。断施余人并以供养。诸佛常法。二时大会春夏末月。诸方比丘皆来问讯。摩竭国诸比丘安居竟。羸瘦憔悴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诸佛常法。客比丘来皆加慰问。问言:"汝等安居和合乞食易得道路不疲耶?"诸比丘言:"安居和合道路不疲。但乞食难得"。时佛为说种种妙法示教利喜。令随所住。婆求末河诸比丘身体充悦。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佛亦如上慰问。诸比丘白言:"安居和合乞食易得道路不疲"。佛即问言:"今世饥馑乞求难得。汝等云何而独言易?"诸比丘白佛:"我等在彼以乞食难得。更相赞叹具说如上"。佛即问言:"汝等赞叹为实为虚?"比丘白佛:"有实有虚"。佛种种呵责虚者:"汝等非法不随顺道。出家之人所不应作。宁啖烧石吞饮洋铜。不以虚妄食人信施。汝等岂不闻我毁呰妄语之罪种种赞叹不妄语德耶?而今云何为利养故。虚诳自说得过人法?"复呵责言:"诸比丘世间有五大贼。一者作百人至千人主破城聚落害人取物。二者有恶比丘将诸比丘游行人间邪命(骗钱骗色)说法。三者有恶比丘于佛所说法自称是我所造。四者有恶比丘不修梵行(如乐空双运而行淫法)自言我修梵行。五者有恶比丘为利养故空无过人法(自称活佛或法王或大师或法主或高僧或上人)自称我得。此第五贼。名为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中之最大贼。汝等云何为小利养作最大贼"。如是呵责已告诸比丘:"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不知不见过人法圣利满足。自称我如是知如是见。后时若问若不问。为出罪求清净故。作是言。我不知言知不见言见。虚诳妄语。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


  佛在世时,亦有比丘胡说八道,骗取女人以身供养,以满足他们的淫欲,佛因此制定了索淫供戒。这些出家人大概是最早的密教邪教徒--大众部大乘邪教最后阶段,只不过是口头密教。佛死后,约公元七世纪后,这些邪师的子孙参照婆罗门教,编造了伪佛经《大日经》《金刚顶经》和《佛说秘密相经》等宣扬淫乱的经典,以使他们奸污女人合法化,不被世人怀疑,最终演变成具有系统修行理论的无上瑜伽部密教。如《五分律第一分之二僧残法》记载:
  佛在舍卫城。尔时,长老优陀夷,为欲火所烧作是念:故出不净(手淫)、摩触女身、向女人粗恶语(淫秽语),佛皆已制(戒),我今当向女人自赞供养身取悦意乐。又扫洒房种种如上,便于房内语女人言:“姊妹,汝供养沙门、婆罗门乃至入禅定得四道果,不如以淫欲供养持戒者。”诸女人闻,有喜不喜,乃至佛种种呵责皆如上说。呵责已,告诸比丘:“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欲盛变心,向女人自赞供养身言:姊妹,淫欲供养是第一供养,僧伽婆尸沙(僧残,僧团残留,留团察看)。
善護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主題

4

好友

400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4#
發表於 2016-10-27 10:47:20 |只看該作者
  此外,很多寺院办了佛学院(如四川的五明佛学院培养了大批传邪法搞淫乱的活魔和魔王,对外自称"活佛"和"法王",另有北京的中国佛学院,几十年来培养了大批传假佛法的贪财贪权贪色的政治假和尚和学问假和尚。他们不具备讲法条件却乱讲法,据《五分律》卷第七有:“比丘成就十法,僧应差教诫比丘尼。何等为十:一者(具足)戒成就、威仪成就 ,畏小罪;二者多闻 ,谛能了达 ,知佛所说 ,初中后善 ,善义善味,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三者善能诵解二部戒律;四者善能言说 ,畅理分明;五者族姓出家 ,诸根殊特;六者于佛法中未曾秽浊;七者举止安祥,身无倾邪 ,被服法衣净洁整齐;八者为比丘尼众之敬重;九者随顺说法 ,示教利喜;十者戒腊满二十岁 ,若过二十。此处除第三和第八适于对比丘尼众讲法外,其余八点都是比丘对任何人讲法的必备条件。另外,他们不具备传戒和教授条件乱授具足戒也乱收弟子,据《五分律》卷第十七有:“佛如上诃责已告诸比丘:若自不知法与人出家受具足戒,突吉罗(恶作恶说)。若比丘成就十法得授人具足戒。成就具足戒成就威仪畏慎小罪。多闻能持佛所说法。善诵二部律分别其义。能教弟子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能除弟子疑亦能使人除其疑。能治弟子病亦能使人治其病。若弟子生恶邪见能教令舍亦能使人教其令舍。若弟子国土觉起能回其意亦能使人回之。若满十岁若过十岁。又成就十法应授人具足戒。知重罪知轻罪。知粗罪知非粗罪。知有余罪知无余罪。知有羯磨罪知无羯磨罪。知罪因缘。满十岁若过十岁。又成就五法应授人具足戒。能教弟子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所行审谛系念在前。又成就五法。三法如上。聪明辩才。又成就五法。戒成就定成就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又成就五法自住戒教他住戒。自住定教他住定。自住慧教他住慧。自住解脱教他住解脱。自住解脱知见教他住解脱知见。又成就五法。成就无学戒众无学定众无学慧众无学解脱众无学解脱知见众。又成就五法。能教弟子增上戒增上梵行。知犯不犯知悔过未悔过。满十岁若过十岁。应授人具足戒。度沙弥为人作依止亦如是”),大搞学问,给佛教徒灌输儒家课程如四书五经和哲学历史等世间学校的课程,并以金钱和学历证书为诱饵,招收年轻出家人入读,月收入千元左右,号称培养僧材,弘扬佛法.这些出家人不守戒律(长年累月破金钱戒、多食戒、同性淫戒)等,追求金钱和学历(如果走社会正常升学程序,即中考_高考_大学正规考试_研究生入学考试及出国外语考试等,他们当中99.99%都考不上高中,英语和数学几乎是零分;他们当中现在搞到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如果当初报考正规学校读研究生,入学都是不可能的,更谈不上获得研究生学位),他(她)们只会耍嘴片子,实际上成了穿僧服的骗子.没有钱,他们绝不会出家,更不会读佛学院.毕业后,他们当中很多人因为占有佛学知识,而不是守戒律修行好便作了寺院的住持.
善護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29 14:25 , Processed in 0.039454 second(s), 22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