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698|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陽明與弟子的 4 段對話,看完才明白他為何影響中國 500 年

[複製鏈接]

698

主題

0

好友

4686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9-7-28 20:26:1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https://www.jianshu.com/p/336005c17cb3

1. 真正的內心強大

有個學生問王陽明,安靜的時候我感覺很不錯,思想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亂了陣,為什麼?
王陽明說:“這是你只知道靜養,卻沒有下己的功夫。這樣一來,碰到事情就亂了陣。人應該在具體的事情上磨煉自己,才能站得穩,才能靜亦定,動亦定。
人必須在事上磨練,在事上用功才會有幫助。若只愛靜,遇事就會慌亂、始終不會有進步。“那靜時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斂,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
啟示:
宋代蘇洵在《心術》中寫道:“為將之道,當先治心。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真正打內心強大,真正的安定,安靜,不是靜坐能得到的。真正的安靜,需要經得起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的考驗。
很多人修行只會靜坐,這在王陽明看來是經不住重大事情的考驗的。
王陽明舉例說,自己和朱宸濠對戰時處於劣勢,他向身邊的人發佈準備火攻的命令,那人無動於衷,他說了四次,那人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
這種人就是平時學問不到位,一臨事,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平時學問純篤的功勞。
真正的內心強大必須在做事上磨練,才能站得住;才能做到於靜中能安定,在動中也能安定。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王陽明所說的靜、寂、定,這些都不是純粹的靜止,無論是動還是靜都是我們磨練自己,追尋本心的過程。
所以王陽明是不會同意那些一味強調虛靜的理論和做法的。

2. 無善無惡

王陽明的弟子薛侃有一天在花園中除草時,付出了許多汗水,所以哀嘆道:“為什麼天地之間,善難培養,惡難剷除?”
王陽明當時就在花園賞花,聽到薛侃的嘆息,接口道:“你就沒培養善,也沒有剷除惡。”
薛侃莫名其妙,因為他勞碌了大半天,剷除了很多雜草,而且他經常澆灌花朵,這怎麼能說是沒有培養善,沒有剷除惡呢!
王陽明發現了薛侃的疑惑,卻沒有繼續深入這個話題,而是轉到另外一個問題上去了:“你呀,如此看待善惡,因為從形體上著眼,錯誤在所難免。”
薛侃這回如墮雲裡霧裡,更不知王老師的話是什麼意思了。
王陽明馬上解釋說:“天生物和花園裡有花又有草一樣。哪裡有善惡之別?你想賞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惡的。
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門前搞個草坪,草又是善的,草坪裡的花就肯定被你當成惡的了。
這種‘善惡’都是由你的私意產生,所以就是錯誤的。”
薛侃吃驚地問:“這不就是無善無惡了嗎?”
王陽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來就沒有善惡,它之所以有善惡,全是你強加給它的。我問你,黃金是善還是惡?”
薛侃搓著手興奮地說:“黃金是大大的好東西,當然是善的。”
王陽明問:“這要看黃金在什麼地方。它在你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裡呢?”
薛侃搖頭道:“那這就是惡的了。”
王陽明又問:“糞便是善的還是惡的?”
薛侃肯定地回答:“那玩意兒肯定是惡的。”
王陽明笑了:“糞便可以讓莊稼生長,在老農心中,它就是善的。”
啟示:
天下的物哪裡有善惡之分?都是人強行加到它上面的。同樣是一座大山,旅遊的人就認為它是善的,有急事要翻越它的人就認為是惡的。
同樣一個人,在朋友心中是善的,而到了他的敵人心中,他就是十惡不赦的。

3. 胸中的聖人

他曾在一次講學間隙對弟子們說:“人人胸中都有個聖人,只是不自信,又不肯努力,所以埋沒了這位聖人。”
弟子們唯唯。
王陽明看著一位弟子說:“你胸中有個聖人。”
這名弟子馬上站起,慌張得很:“不敢。”
王陽明叫他坐下,笑著說:“眾人皆有,你怎麼就沒有?天下事都可謙虛,唯獨這事不可謙虛。”
該弟子笑著接受。
王陽明掃視眾弟子,先誦了自己的一首詩:“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然後他又語重心長地註解道:“人皆有良知,聖人之學,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聖人,勉強而致的是賢人,不肯致的是愚人。雖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聖人無異。此良知所以為聖愚之同具備,而皆可為堯舜者,以此也。”
啟示:
禪宗說,人人都可以成佛。王陽明說,人人心中都有個聖人,人人皆可以為聖人,為堯舜。
王陽明認為,普通人和聖人的區別,不在於聖人有 “良知”,普通人沒有。而在於,聖人完完全全地 “得到” 了自己的良知,二普通人的良知,都被私慾和無明所遮蔽。
普通人心中的 “聖人” 為自身不當的行為、觀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聖,則必須除掉這些遮蔽本心的行為和觀念。

4. 讀不要記得

《傳習錄》上記載,一朋友問王陽明:“讀不記得如何?”
王陽明回答說:“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王陽明說 “曉得” 是第一義,“記得” 的第二義,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為記得只是你記住了中的話,曉得則是你從自心中發現了中的那些道理,這就是讀以發明本心。
王陽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為什麼非要記住?其實,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體光明。如果只是求記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體光明了。”
有朋友問:“看不能明如何?” 讀讀不明白,該怎麼辦?
王陽明說,“此只是在文義上穿求,故不明如此。須於心體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須反在自心上體當即可通。”
啟示:
王陽明的心學就是一條光明大路。而心學的讀法則就是,不苛求你記住,也不苛求你全部理解,聖賢所要求的是讓你通過讀而使自己心體光明。
的目的是培養自家心體。如果我們讀,不能觸動我們的內心,不能再我們內心發現、昌明良知、道理,那麼我們將什麼也得不到。
因此,王陽明讀的最高境界和他心學的主張是一以貫之的:“虛靈不昧,眾理具而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好友

1301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沙發
發表於 2019-8-2 17:08:55 |只看該作者
多謝分享
[url=http://farflunginfo.com/static/image/smiley/c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7 10:47 , Processed in 0.015648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