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916|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阿含经》中上古地球的原始部落形成

[複製鏈接]

18

主題

4

好友

1154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7 19:16:5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阿含经》中的上古地球的原始部落形成



    在浩瀚的佛經當中,全球佛學家咸認為最原始的經典當推《四阿含經》,包括《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四部。阿含Agama也譯為阿笈摩,意思是「法歸」,指「萬法所歸也」,本是佛經總名,後世卻只指稱小乘經典。
  佛陀入滅於二月十五日。當時大弟子摩訶迦葉 (Maha Kasyapa)在葉波國,聞佛滅而速返。在葬了佛陀之後,想到:應該集結佛法,使之流傳而利眾生。於是在摩竭陀國阿闍世王(Ajatasatru)的支持下,於六月二十七日開始結集。當時參加盛會的有五百弟子,因此史稱「五百結集」,也稱「第一結集」。
  結集的方式是公推精通佛法的聖者阿難(Anada)和優婆離(Upali)分別誦出經律,經五百弟子審定,加以編集。結集時用極莊重之儀式,極複雜之程序,為求大眾徵信,以摩訶迦葉為上首。優婆離結集《律藏》,也就是今日所見之八十誦律;阿難結集《經藏》,也叫《法藏》,《阿含經》就在其中,是一切經之首,佛教的根本原理如四聖諦、十二因緣、五蘊皆空、業感輪迴、四念處、八正道等,《阿含經》中都有詳細說明,可見,《阿含經》實為萬典之宗,當然被稱為「法歸」。
  我國自隋唐以來,學佛者只宗大乘,視小乘為低下,使《阿含經》束之高閣達千年以上,實在可惜。筆者認為,真正欲治佛學者必須專研《阿含經》,因其為佛滅後四個月第一次結集而成,必然最為重要。《長阿含經》為《阿含經》之首部,共有二十二卷約二十一萬字,分為四分。在第四分中有名為《世紀經》者,分十二品約七萬多字,正是佛陀在世時所宣揚的宇宙、地球萬物現象,極為科學。 
  本論文採用《世紀經》各品譯文詮釋上古地球現象,以及原始部落之形成狀況。

上古地球人生活百態
     在成為有形體的物質性地球人之後,就需要飲食,於是稻米等食物的描述自然在《阿含經》中找得到了:
    「其地又有自然亢米,不藉耕種,鮮潔白淨,無有皮會。欲熟食時,別有諸食,名曰敦持,用作鎗斧,爆以火珠,不假薪炭,自然出焰,隨意所欲,熟諸飲食,食既熟已,珠焰乃息。」
  「南瞻部洲人,飯食麥豆,及魚肉等。」
  「北俱盧洲人,身不耕種,自然而然有成熟粳米。」

    這是描述地球人煮飯及飲食的方法。用一種「敦持」可以產生火珠,應即火石吧!
   「恒於半夜,從阿耨達多四池之中,起大密雲。然後乃雨,八功德水,如牛乳頃,雨深四指,當下之處,即沒地中,更不滂流。還於半夜,雨止雲除,虛空清淨,從海起風,吹此甘澤,清涼柔軟,觸之安樂。」
    這是描述下雨,及雨後令人舒爽的感覺。
   「普賢苑亦無守護,鬱單曰人,若欲須入普賢苑中,澡浴遊戲,受快樂時,從其四門隨意而入。入已澡浴,遊戲受樂,既受樂已,欲去即去,欲留即留。」
    這是描述上古地球人(鬱單曰人)澡浴遊戲的情形。北俱盧洲有四個遊樂苑,分別稱為善現苑、普賢苑、善華苑、喜樂苑。
    「有一大河,名曰威主。兩岸有船,七寶莊飾,柔軟猶如迦旃鄰提迦衣(一種鳥羽毛做的衣服),......鬱單曰人即皆至河之兩岸,脫其衣裳,置於岸側,各坐諸船,乘至水中,澡浴身體,遊戲受樂。既澡浴已,隨有何人在前出者,即取上衣,著已而去,亦不求覓所服本衣。何以故﹖鬱單曰人無我我所,無守護故。」
    這是描述地球人乘船到河中澡浴玩樂情形。他們洗完澡後,可以隨意拿起衣服就穿,相當方便(但不是不太合常理嗎﹖)。
   「鬱單曰人,髮紺青色,長齊八指,人皆一類,一形一色,無別形象可知其異。......悉有衣服,無有裸形及半露者。親疏平等,無所適莫。齒皆齊密,不缺不疏,美妙淨潔,色白如珂,鮮明可愛。」
    這是描述地球人穿衣和牙齒狀況。
   「鬱單曰人若於女人生染著,隨心所愛,迴目觀視,彼女知情,即來隨逐,其人行至於樹下,所將之女,若是此人母姨姊妹親戚類者,樹枝如本,不為下垂,其葉應時萎黃枯落,不相覆苫,不出華果,亦不為出床敷臥具。若非母姨姊妹等者,樹即低枝,垂條覆蔭,枝葉成鬱,華果鮮榮,亦為彼人出百千種床敷臥具,便共相入於樹下,隨意所為,歡娛受樂。」
    這是描述上古地球男女情愛狀況。當時可以隨心所愛,而樹枝會分辨有否親族關係,若沒有親族關係,就低垂檔起外界視線,並舖出床具來。其中也描述四大部洲的人交合狀況、婚嫁之法,以及當時地球人生育、養育狀況:
    「若行欲時,二根相到(男女生殖器官相合),流出不淨。」
  「鬱單曰人,住於母胎,唯經七日,至第八日,即便產生。其母產訖,隨所生子,若男若女,皆置於四衢道中,捨之而去。於彼道上,東南西北,行人往來,見此男女,心生憐念,為養育故,各以手指內其口中,於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好甘乳,飲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飲乳,經於七日,彼諸男女還自成就一類身,與彼舊人形量無異。」
  「南瞻部洲人、西牛貨洲人、東勝神洲人,悉有男女婚嫁之法。北俱盧洲人,無我我所,樹枯若垂,男女便合,無復婚嫁。」

    有些佛學研究者認為「南瞻部洲」是指我們這個世界,其他三洲指其他世界。似乎也有值得探討之理,因為佛經提到這四大洲人的壽命不同:
    「南瞻部洲人,壽命百年,中有夭逝。西牛貨洲人,壽命二百,亦有夭逝。東勝神洲人,壽命三百,亦有中夭。北俱盧洲人,定壽千年,無有夭殤。」
    若是同在地球上,人壽不該有如此之差異。由經文可知,地球若是南瞻部洲,人的壽命多在百年之內。另三個洲則不知位於何處,我們無法知曉。其中北俱盧洲人,定壽千年,用地球言是「千歲」,在道教上,有「五府千歲」,是不是這五位神的壽命是千年﹖若是,「五府千歲」是否為北俱盧洲人﹖則尚待舉證。由上段經文可知,地球人的壽命是各種宇宙生命中壽命最短的,地球人自稱萬物之靈,在宇宙生命標準中,卻是壽命最短的,似乎是個諷刺。

原始部落的形成
    原始地球上還沒有部落的形成,人人各自為生,也沒有律法,但由於地球人開始墮落,有一天竟然有一個人去偷他人的稻子,被旁人看到,便指責他:
    「爾時,眾中有一眾生,自惜己稻,盜取他稻。」「餘人見已,即告之言:咄汝眾生作甚惡,云何自有,更盜他物?」
    但這個人不悔改,於是看到他偷稻且指責他的人便:
    「手打其頭,牽臂將詣眾人之中,告眾人言:此人偷盜。
  「而此盜者,對於眾前,拒諱諍鬥。語眾人言:今此眾生以麤惡言,見相罵辱,手打我頭。」

    在這之前地球上一片祥和,但此事發生了,地球人開始生活在是非之中了,因此,地球人深覺必須找公正之人出來維護秩序:
    「我等今應推求正人,共立為主,以為守護。應呵責者正作呵責,應謫罰者正作謫罰,應驅遺者正作驅遣。」
    於是,產生了有地球人以來第一位人主,來維護公正:
  「爾時,於彼大眾之中,獨有一人身最長大,圓滿端嚴,容儀特勝,殊妙可觀,形色威光,無不具足。於是大眾至彼人所,作如是言:善哉仁者,汝為我等作正守護,我等諸人各有田畔,汝當經理,勿令相侵,應呵責者正作呵責,應謫罰者正作謫罰。我等諸人所收稻穀,當分與汝,不令乏少。
  「彼人聞已,即相許可,為作守護。」
  「如是依法,為作正主,以後眾人稻田之中取地分故,因即名為剎帝利。」

    「剎帝利」原意是「田主」,當時大家都稱那個公正守護者為田主,到了後世就演變為「王」了:
    「時諸眾王,歡善依教奉行,彼剎帝利,於眾事中,智慧善巧。處於眾中,光相最勝,是故復名為王也,大眾立為大平等王。」
    當時大眾便擁立此人為「大平等王」,梵語「摩訶三摩多」。
    以上經文詳細描述上古地球人從各自生活到因事實需要,演進到部落產生,推立統治者,來維護公正的過程。這些正是研究遠古人類學者的重要史料。接續的經文就是一大串後世眾王的名字,可以說是遠古地球人的族譜。


佛學與科學的交集

  《阿含經》是諸經的原典,一切佛理都在裏面。但一般大乘學者,因輕視小乘之故,不去先研讀《阿含經》,就直接讀《法華經》、《華嚴經》、《大般若經》,以致無法圓融。而一般學佛者,連這些經典也不看,就研究禪,越講越空,莫衷一是,愈學愈覺一頭霧水。而一般法師太注重「以經解經」和「以哲學解經」,此不能說是有錯,但拘泥於古,只會阻礙進步,只會被人遺忘。試問:當今之世,真正讀過《佛經》的有多少人﹖未來人數將更少,這難道是佛教界之福嗎﹖
  一般人總認為《大藏經》浩瀚,又是古譯,無法令人逐讀,以致無法使現代人去「親近」《佛經》,而使浩瀚《佛經》成為極少數人熬白頭接觸的經典,這不是很可惜嗎﹖基督《聖經》在西方都可以有「新譯本」,歷代《佛經》也有晉、隋、唐朝各代的不同譯本,則現代又有什麼理由不可以讓《大藏經》也來個新譯本?現在是科技時代,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所以現代地球人必須用新科學觀來解經,使古老《佛經》通俗化、現代化、科學化!這樣《佛經》才會「活」起來!此種觀念並不是要和佛教傳統相悖,而是要為佛教界開創二十一世紀更寬廣的路!唯有讓佛教和科學產生交集,智慧的火花才會重新閃現!


富始一元,誠自一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好友

748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沙發
發表於 2016-11-27 19:39:4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練無毒 於 2016-11-27 19:51 編輯

使古老《佛經》通俗化、現代化、科學化!這樣《佛經》才會「活」起來!此種觀念並不是要和佛教傳統相悖,而是要為佛教界開創二十一世紀更寬廣的路!唯有讓佛教和科學產生交集,智慧的火花才會重新閃現!

有此必要,雖然我我修道的,
但如果佛學更多人睇得懂,又明白,

就會先安於本份,和注重因果,及令人更有褔氣.
減輕管治成本了,
官盡本份為官,民盡份為民.
褔慧雙修的話,今天什麼港獨,何來市場?中國人大家有捨心.
就會守望相助.減少罪惡.

但如果實行,也是耗資人力物力的大工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0

好友

1113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板凳
發表於 2016-11-27 22:27:5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KenFong 於 2016-11-27 22:39 編輯

我不能確定我的聽聞是否正知正見,如有錯漏,很希望得各位指正,於我卑益。

阿難是以多聞見稱的尊者,親近佛陀機會較多聞法亦多,但諷刺的是阿難乃五百羅漢中最後成就的一位,那時佛陀剛剛入滅,眾人正準備第一次結集,這浩瀚工程是不能缺少多聞阿難的,但礙於他仍未證果位,以此身份參與結集並不完滿,眾人欲激發阿難,逐驅阿難離開僧團,孤單的阿難只好遵從,一路上百感交集,他最親近的佛陀剛離去,又礙於自己仍未證果而傷心欲絕,當慢慢靜下來後,決定於辟靜處,重溫佛陀過往所說的種種義理及教化,專心一意至善思維,由於非常用功並於過往常待佛左右,他很快便參透所有義理並得證羅漢果位,同時亦明白眾人之苦心,這時眾羅漢亦以神通得知阿難終成大器,於是前往迎接阿難回叢林協助結集工作,由於阿難聞法多且記憶超卓,使第一次的結集工作順利完成,而這部典籍亦因此以阿難命名 / 阿含經??,往後更有第二次結集 (洞外結集??)。

在四洲之中,只有我們南瞻部洲有佛出世,雖生活較其他三洲多苦,但眾生有幸得聞佛法,而北俱盧洲眾生雖生活美滿長壽,但那裏並無佛法,固大眾亦以「三洲感應」來供養讚嘆韋陀菩薩,缺少的是指北俱盧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地板
發表於 2016-11-27 23:11:14 |只看該作者
其他空間有無佛經出現,我昨晚真有此念頭。

難怪佛陀說法,就有很多來自其他空間的眾生來聽法。終於明白點解會有咁樣的情況。

禾稈冚珍珠相信莫於此,難民營亦藏隱世高人。
不幸中之大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5#
發表於 2016-11-27 23:16:53 |只看該作者
奇怪的是,阿難尊者,竟然最後一個成為羅漢。
這個有點不明白。

希望他日有人的起心肝,將佛經,重新整理,
讓現代人睇得簡易明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0

好友

1113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6#
發表於 2016-11-27 23:55:41 |只看該作者
一佛出世千佛護持。

至於阿難尊者是否五百僧團中,如上述事跡一樣,我也想知道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6 00:38 , Processed in 0.020501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