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5958|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載】律師的獨子

[複製鏈接]

884

主題

2

好友

951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6-13 17:37: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律師的獨子(真人真事的故事)

1986年所發生的臺灣社會重大事件。湯英伸是原住民族曹族人,18歲,就讀嘉義師專,當年從阿里山鄉下到臺北洗衣店打工,因為怒遭欺壓和歧視,情緒失控而殺害僱主一家三口,最終被判死刑,得年19歲。
據湯英伸的同學、朋友、家人所說,湯英伸本來是個純良、正直的山地青年,沒想到才到臺北9 天,就變成殺人兇手。由於他想打工補貼家計,在臺北求職時掉入了求職陷阱,僱主扣起他的身分證,也沒發給薪水,反而要湯英伸抵押現金。
湯英伸在走投無路情緒失控下犯下罪行,雖然事後後悔不已,天主教會主教團、全國學界、報界記者、文學家、教授和原住民九族同胞代表一齊呼籲、努力,呈請蔣經國總統能「槍下留人」,但最終仍成為臺灣最年輕的死囚。
此事件在社會上根引起極大的震撼,尤其是對於原住民族的岐視與不解,多年後依然令人難忘與傷心。《人間》雜誌曾大幅報導此事,劇情片《赤腳天使》也改編自此事件。


※※※※※※※※※※※※※※※※※※※※※※※※※※※※※※※※※※※※※※※※

我的爸爸是任何人都會引以為榮的人。
他是位名律師,精通國際法,客戶全是大公司,因此收入相當好。
可是他卻常常替弱勢團體服務,替他們提供免費的服務。
不僅如此,他每週都有一天會去勵德補習班,去替那些青少年受刑人補習功課,每次高中放榜的時候,他都會很緊張地注意,有些受刑人榜上是否有名。
我是獨子,當然是三仟寵愛在一身,爸爸沒有慣壞我,可是他給我的實在了。
我們家很寬敞,也佈置得極為優雅。爸爸的書房是清一色的深色傢俱、深色的書架、深色的橡木牆壁、大型的深色書桌、桌上造型古雅的燈,爸爸每天晚上都要在他書桌上處理一些公事,我小時候常乘機進去玩。
爸爸有時也會解釋給我聽,他處理某些案件的邏輯。他的思路永遠如此合乎邏輯,以至我從小就學會了他的那一套思維方式,也難怪每次我發言時,常常會思路很清晰,老師們當然一直都喜歡我。
爸爸的書房裡放滿了書,一半是法律的,另一半是文學的,爸爸鼓勵我看那些經典名著。
因為他常出國,我很小就去外國,看過世界著名的博物館。我隱隱約約地感到,爸爸要使我成為一位非常有教養的人。在爸爸的這種刻意安排之下,再笨的孩子也會有教養的。
我在唸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在操場上摔得頭破血流。老師打電話告訴了我爸爸。爸爸來了,他的黑色大轎車直接開進了操場,爸爸和他的司機走下來抱我,我這才注意到,司機也穿了黑色的西裝,我得意得不得了。有這麼一位爸爸,真是幸福的事。
我現在是大學生了,當然一個月才會和爸媽渡一個週未。前幾天放春假,爸爸叫我去墾丁,在那裡,我家有一個別墅。爸爸邀我去沿著海邊散步,太陽快下山了,爸爸在一個懸崖旁邊坐下休息。他忽然提到,最近被槍決的劉煥榮。爸爸說他非常反對死刑,死刑犯雖然從前曾做過壞事,可是他後來已是手無寸鐵之人,而且有些死刑犯後來完全改過遷善,被槍決的人,往往是個好人。
我提起社會公義的問題,爸爸沒有和我辯論,只說社會該講公義,更該講寬恕。他說:「我們都有希望別人寬恕我們的可能。」
我想起爸爸也曾做過法官,就順口問他有沒有判過任何人死刑?
爸爸說:「我判過一次死刑,犯人是一位年青的原住民,沒有什麼常識,他在台北打工的時候,身份証被老闆娘扣住了,其實這是不合法的,任何人不得扣留其他人的身份証。他簡直變成了老闆娘的奴工,在盛怒之下,打死了老闆娘。我是主審法官,將他判了死刑。
事後,這位犯人在監獄裡信了教,從各種跡象來看,他已是個好人,因此我四處去替他求情,希望他能得到特赦,免於死刑,可是沒有成功。
他被判刑以後,太太替他生了個活潑可愛的兒子,我在監獄探訪他的時候,看到了這個初生嬰兒的照片,想到他將成為孤兒,也使我傷感不已。由於他已成另一個好人,我對我判的死刑痛悔不已。他臨刑之前,我收到一封信。」
爸爸從口袋中,拿出一張已經變黃的信紙,一言不發地遞給了我。
信是這樣寫的:
「法官大人,謝謝你替我做的種種努力,看來我快走了,可是我會永遠感謝你的。
  我有一個不情之請,請你照顧我的兒子,使他脫離無知和貧窮的環境,讓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求求你幫助他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再也不能讓他像我這樣,糊裡糊塗地浪費了一生。

  XXX敬上」

我對這個孩子大為好奇:「爸爸,你怎麼樣照顧他的孤兒? 」
爸爸說:「我收養了他。」

一瞬間,世界全變了。

這不是我的爸爸,他是殺我爸爸的兇手。
子報父仇,殺人者死。
我跳了起來,只要我輕輕一推,爸爸就會粉身碎骨地跌到懸崖下面去。可是我的親生父親已經寬恕了判他死刑的人,坐在這裡的,是個好人,他對他自已判人死刑的事情,始終耿耿於懷。我的親生父親悔改以後,仍被處決,是社會的錯,我沒有權利再犯這種錯誤。如果我的親生父親在場,他會希望我怎麼辦?

我蹲了下來,輕輕地對爸爸說:「爸爸,天快黑了,我們回去吧!媽媽在等我們。」
爸爸站了起來,我看到他眼旁的淚水:「兒子,謝謝你,沒有想到你這麼快就原諒了我。」
我發現我的眼光也因淚水而有點模糊,可是我的話卻非常清晰:
「爸爸,我是你的兒子,謝謝你將我養大成人。」
在落日的餘暉下,向遠處的燈光,頂著大風走回去,荒野裡只有我們父子二人。
我以我死去的生父為榮,他心胸寬大到可以寬恕判他死刑的人。
我以我的爸爸為榮,他對判人死刑,一直感到良心不安,他已盡了他的責任,將我養大成人,甚至對我可能結束他的生命,都有了準備。
而我呢?我自已覺得我又高大、又強壯,我已長大了。只有成熟的人,才會寬恕別人,才能享受到寬恕以後而來的平安,小孩子是不會懂這些的。
我的親生父親,你可以安息了。你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我今天所做的事,一定是你所喜歡的。

※※※※※※※※※※※※※※※※※※※※※※※※※※※※※※※※※※※※※※※※

還記得小時候一件轟動社會的山地青年殺死雇主的案子嗎?如果沒記錯,那位山地青年應該叫做湯英申。純樸的山地青年來到繁華的台北打工,碰到了惡劣的雇主,不僅壓榨勞力,還剝奪自由。在受盡各種不平等的待遇後,選擇了採取最激烈的行動以示抗議。雖然手段並不正確,但卻情有可原。死刑或能嚇阻犯罪,但對於一個走投無路且深具悔意的人來說,或許太沉重了。雖然社會各界的呼籲請求,希望獲得特赦,但仍免不了這樣的結局。

故事的結局雖然令人遺憾,但事隔近二十年後,卻有如此令人驚喜的發展。這不為人知的一幕,包含了多少的寬容與救贖,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大愛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

主題

2

好友

382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沙發
發表於 2015-6-14 03:06:55 |只看該作者
經常瀏覽電腦網路或使用電子郵件的朋友,一定經常看到令人感動又感性的「真實故事」,內容可歌可泣,令閱讀者無不動容;可是,很少有人能發現「真實故事」的「虛偽性」。近來網路又流傳「律師的獨子,真實故事」一文,描寫主審法官後悔判處犯下殺人罪的原住民青年死刑,進而養育該死刑犯的兒子,令閱讀者無不動容,但這是一篇完完全全「虛擬」的「真實故事」。

這篇以「名人扒糞」為標、「律師的獨子,真實故事」為題的文章,內容敘述1位在學的大學生,經由身為名律師的養父告白才發現,自法官退上轉任律師一職的養父,就是當年原住民青年到台北工作,卻憤而殺死老闆、老闆娘一案的主審法官,而且主嫌就是大學生的親生父親,大學生的養父,當年判處大學生的親生父親死刑。

文章內容還指出犯下殺人這等滔天大罪的原住民青年在臨刑前,寄了一封信給主審法官,要求收養他的孩子,主審法官照辦了,而且開始後悔判處這位原住民青年死刑,並開始寬容死刑犯,認為他們都會有改過遷善的一天。

文章為求生動,還刻意述明養父向養子告白的時間,正好是重刑犯劉煥榮執行槍決後不久,以印證故事的「真實性」,文末再以另附感言的方式,言明原住民青年即湯英伸,並希望特赦死刑犯,以寬容的大愛做收場,令閱讀者為之動容,感懷天地萬物世事無常。殊不知這篇令人感動落淚的文章,是篇如假換的虛偽文學。

首先,這篇文章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時間謬誤。文章指湯英伸在判決死刑確定時嬰兒誕生,孩子如今在唸大學,且殺人事件距今20年,養父告白時,正好是重刑犯劉煥榮槍決後不久。但仔細推算,原住民湯英伸是於76年的5月15日執行槍決,距今不過13年,怎可能會有唸大學的親兒子?更離譜的是,劉煥榮是於82年3月23日執行槍決的,距湯英伸被槍決的時間不過6年,難道親生兒子壓縮成長時間,而且還是超級神童?

其次,死刑犯是禁止通信的,惟一的例外是透過牧師、和尚、或監所人員傳遞,但文章為博感人,偏說是湯英伸「寄信」給主審法官,而且判決書上所載判決者,非僅主審法官,而是最高法院合議庭5位法官的名字,除非湯英伸有心電感應,或熟讀法律相關資訊,否則怎知主審法官為何人?何況文中指湯英伸「沒什麼常識」,顯然文章所指,與經驗法則嚴重違背。

其實,要知道每一篇網路上流傳的文章是真是假,往往可以從該篇文章內看出端倪,但或許是日常生活的枯燥與單調性,許多電腦網友在閱讀這類感性的文章時,卻會直覺性的認為事實即是如此而不加思索內容的真實性,以致消息不逕而走,文章版本不斷更新,內容也愈變愈感人,若這類文章附上募款宣告,相信會有不少人在不知不覺中受騙上當,身為網路一族的你、我,不得不慎思明辨。

2002年11月21日補述:
網友來信指出,這則故事其實有個「幕後」。原來,故事的作者其實是李家同教授,這篇故事是李教授的創作,並非真實的故事,至於為什麼後來傳得好像是真的,應該是網友在轉寄過程中又自己「創作」的關係吧?以上說法,經我們查證,出自2002年8月12日的聯合報,由林怡婷、林益民兩位記者報導。

2003年8月20日補述:
網友Jewel來信,更進一步指出,這篇"故事"是摘自李家同教授的書《讓高牆倒下吧》篇名是「我已長大了」。

原文網址: 網路追追追/「律師獨子」賺人熱淚 虛擬文學? | 網路追追追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rumor.nownews.com/2007/11/12/515-264937.htm#ixzz3cyFjbsF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0

好友

4788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板凳
發表於 2015-6-14 11:15:21 |只看該作者
good story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4

主題

2

好友

951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地板
發表於 2015-6-15 00:21:39 |只看該作者
謝謝考證。

「我們都有希望別人寬恕我們的可能」

我要修這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1 21:39 , Processed in 0.024968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