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1764|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何德國人拿走一半諾貝爾獎 ? -- 德國禁止學前教育啟示錄

[複製鏈接]

106

主題

0

好友

196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6-13 21:11: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又到暑假,家長們給孩子報各種各樣學習班的熱潮又開始了,這樣做真的能讓孩子保持優勢處於領先嗎?我們來看看德國的做法,也許能提供另外的啟示。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諾貝爾獎獲獎人中,德裔佔總數的一半。
■小學前“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做法1
禁止學前教育被寫進憲法中
        一位中國父親和一家子德國人聊天。德國父親告訴中國父親,自己兩個孩子都上幼兒園,周末帶他們出來玩。中國父親問:“你們不利用周末時間帶孩子參加學習班嗎?”德國父親用不解的表情看著中國父親:“參加什麼學習班?”中國父親說:“比如跳舞、體操、繪畫、鋼琴、外語、奧數之類的,我女兒在幼兒園期間,除了奧數,幾乎把所有的課程都學了。”德國父親回答:“我們這裡,學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不允許教授專業知識,社會上也沒有類似的培訓班。”
一位德國母親向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孩子一些東西,因為孩子5歲就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個星期后這位母親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証書,老師用奇怪的眼光看著她,對她說,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盤,長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在德國的《基本法》(即憲法)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也就是學前班。

做法2
不剝奪孩子珍貴的童年
        德國孩子在小學前“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教育專家認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隻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制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不要以為隻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其實歐洲多國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例如匈牙利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
        這些國家幼兒教育的觀念是:對於幼兒,大人可以教給他們一些正確的習慣、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但是,不能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和珍貴的童年。

做法3
幼兒園裡混齡編班不用學習寫字計算
        德國教育強調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因此幼兒園並不進行分科教學。兒童在未進入小學之前,不會被強制學習寫字和計算,孩子回家后也沒有必須要做的作業。德國人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以及孩子在玩耍中所表現出來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的鍛煉。德國的幼兒園裡沒有大、中、小班,全部採用混齡編班,其理念是,讓孩子熟悉各種社會行為,培養互助友愛的品質。

做法4
小學隻有半天課很少去上課外班
        在德國,拋開幼兒園,就算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基本任務也是玩。剛來德國的中國家長對這樣的教學進度通常會有點詫異,一年就學26個字母也並不稀奇。如果家長在家裡給小朋友“開小灶”,老師還會數落,這是“超前教育”並不被看好。
        德國的小學,隻對成績標注不同等級,比如一級、二級、三級,而且成績不對外公布,隻有小朋友自己和家長會知道,其他同學表現如何,根本不在你的考慮范圍內。
        在德國的小學,中午12點就基本結束了學習,下午的時間也很少會有課外班、補習班之類的,除非是游泳、藝術之類小朋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才會額外學習。整個下午的時間,德國小朋友都會在家裡度過。這樣的上學時間也導致了德國母親的工作時間很靈活。在德國,媽媽選擇工作時可以有不同方案,除了全職還有半職,也可以選擇一周工作多少小時的兼職。很多的母親,都無法全職上班。

結果
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這樣的擔心是多余的。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隻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歐洲人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扎實,但也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對於德國孩子而言,他們要在幼兒園裡度過將近4000個小時,經過漫長的探索和改進,德國提出千萬不要把幼兒園變成學校的理念。如何運用這4000個小時,是幼兒園面臨的一個問題,孩子們要快樂地成長,要學會游戲,要學會和小伙伴相處。在德國很少有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因為在幼兒園裡,輕鬆自在又有很多小朋友,為什麼不願去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主題

0

好友

1901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沙發
發表於 2014-6-14 07:24:47 |只看該作者
多謝分享,學野啦教育垃圾唔得掂....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3 12:42 , Processed in 0.026977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