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6286|回復: 2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緣起論

[複製鏈接]

25

主題

0

好友

2527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5 01:12:52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緣起法則是博士經常掛在口唇邊的話。

博士可否開示《心經》的緣起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好友

748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23#
發表於 2016-11-28 23:38:00 |只看該作者
睇到第三轉法輪,已去到好高層次,

道家人士休提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好友

748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22#
發表於 2016-11-28 23:34:55 |只看該作者
琉璃光 發表於 2016-11-27 22:24
佛陀在二轉法輪時, 宣說般若空性, 而最根本的一部經, 即是心經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 ...

二轉法輪[編輯]
佛在第二轉法輪階段宣說般若,又稱般若期。此階段的代表經典為《心經》、《金剛經》、《小品般若經》及《大品般若經》等般若經。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就是《心經》,在此經中講到空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相對於初轉法輪所宣說的世間一切法是生滅無常、染污、有增有減,無有自性,般若空性是不生不滅、非變易,不屬於六塵、六根、六識十八界境界的世間任何一法。
在《般若經》中多處更明白的說明,為了通達種種世間、出世間、有為、無為法,所以要學習般若波羅蜜多,表示二轉法輪的佛法的般若範疇,不僅僅只有世間無自性的一切法,還包括了實際、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如所有性等不屬於世間一切法的部分。並說明世間一切法虛妄,但「唯『心』」方能「所現」,所以本身並沒有能出生自己或出生其它法的的自性,所以說無自性,故說其體性與行相都是空。而能「現」世間一切法的「唯心」,便是般若經中一貫所說法界「真實心如來藏」,因為包含了前五識、第六意識及第七意跟都是虛妄識,皆無有能現一切法的體性。[17]


現在睇到呢段,津津有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21#
發表於 2016-11-28 23:24:33 |只看該作者
在三轉法輪維基中,一堆超過自己認知的名相。

唯獨無生法忍重有啲啲啲印象。
但其實自己都唔識解同當中意義。

只知係入到呢個階段,就不會再退轉。

Screenshot_2016-11-28-23-21-21.jpg (568.47 KB, 下載次數: 150)

Screenshot_2016-11-28-23-21-21.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0

好友

595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20#
發表於 2016-11-28 20:32:49 |只看該作者
科學家也知道現象界的事物是由因緣和合而生,但他們以為這是「客觀」且真實存在的現象,他們並沒有「緣起故無自性,無自性即是性空」的佛理見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0

好友

816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19#
發表於 2016-11-27 22:24:52 |只看該作者
佛陀在二轉法輪時, 宣說般若空性, 而最根本的一部經, 即是心經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9%E6%B3%95%E8%BC%AA

心經的主要精神 , 是斷除對萬法的執著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主題

0

好友

3539

積分

論壇元老

hklam007

Rank: 8Rank: 8

18#
發表於 2016-11-27 11:42:23 |只看該作者
學習分享
如是我聞

師承何處 法從何來
常念佛陀 常思佛陀
佛離我離 佛在我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

好友

622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17#
發表於 2016-11-27 02:04:43 |只看該作者
個人認為緣起性空最重要既係事情既發生只是眾緣和合,並不是因為某件事情必定會發生所以才有那個緣,啫係好似我唔係諗住要答呢個問題才來這裡,只是有這個網頁,又路過一下,有人問,我又想答,又可以留言,才會有這個留言,有哲學家認為世界都是必然的,而緣起性空就話唔係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1

好友

2627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16#
發表於 2016-11-26 16:40:02 |只看該作者
憨山大師述

此經題稱般若者何。乃梵語也。此云智慧。稱波羅蜜多者何。亦梵語也。此云到彼岸。謂生死苦趣。猶如大海。而眾生情想無涯。無明不覺。識浪奔騰。起惑造業。流轉生死。苦果無窮。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塵。煩惱永斷。諸苦皆盡。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證涅槃。故云彼岸。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團妄想之心也。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認妄想攀緣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團者為真心。所以執此血肉之軀以為我有。故依之造作種種惡業。念念流浪。曾無一念回光返照而自覺者。日積月累。從生至死。從死至生。無非是業。無非是苦。何由得度。惟吾佛聖人。能自覺本真智慧。照破五蘊身心。本來不有。當體全空。故頓超彼岸。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復以此自證法門而開導之。欲使人人皆自覺悟。智慧本有。妄想元虛。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眾惡。遠離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樂。故說此經。經即聖人之言教。所謂終古之常法也。
少勞多得屌到九十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0

好友

596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15#
發表於 2016-11-26 13:05:32 |只看該作者
緣起應該主要同12因緣的相關,指生命的緣起,如果單從個人覺知而言,貪愛這緣起裡面較容易覺知或者感知到的,就是一種力在“扯”你。後來強調的萬事萬物都是緣起,因緣和合而成,事物的現相由各條件“支撐” 而成,表明“住”,實際在流轉變幻。

僅供參考  ,或者一看而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2 20:03 , Processed in 0.032980 second(s), 22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