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樓主: peterau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70426 郭博士好劇集推介《佛陀》

[複製鏈接]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31#
發表於 2017-6-9 17:00:50 |只看該作者
https://youtu.be/lElo-GVzifE

Screenshot_2017-06-09-16-59-32.jpg (621.46 KB, 下載次數: 247)

Screenshot_2017-06-09-16-59-32.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主題

4

好友

400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32#
發表於 2017-6-9 17:18:09 |只看該作者
容燥兒 發表於 2017-6-7 16:22
果日,有某位人兄,話到.

悉達多左膠大愛,導致咗,釋迦族比人攻打.

果日,望住盒炒麵,忽然覺得一盒炒麵上到檯面做我五臟廟的“貢品”,
都要有好多唔同的事物去成就佢。先賣4蚊人仔。

咁要成就世間一尊佛,可想而知。
善護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81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33#
發表於 2017-7-5 16:18:3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kshwong 於 2017-7-5 16:23 編輯

54集看完了,正!

EP34 / 53 / 54 不時再返睇

希望有能之人能為此印劇安排廣東配音,老人家不能看字幕也能欣賞。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7

主題

2

好友

95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34#
發表於 2017-10-16 03:21:3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陳柱民 於 2017-10-16 03:23 編輯

五十四集《佛陀》英文字幕 (配音好像是越南話)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 ... DFP_iKlA9MkEvNzUFS3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7

主題

2

好友

9573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35#
發表於 2018-6-1 18:01:17 |只看該作者
推薦一部印度電視連續劇《佛陀》,帶你穿越時空
作者:佛子釋玄塵
(之一)

曾經有人問寂靜法師:「學佛最先應該讀哪部經?」

師父說:「學佛最先應該讀的就是《釋迦牟尼佛傳》」。

如果你想要變成麼樣的人,就要去連接你這個行業的頂尖人物,連接到甚麼就是麼,而佛陀就是我們佛教當中的頂尖人物。

同樣這部劇可以最快了解佛陀的一生,劇中的佛陀,隨時隨地與人說法,用簡單的語言平和地闡釋深刻的道理,哪怕你不是佛弟子,劇中很多對白也能成為你生命的智慧指南。

分享給大家,佛陀在涅槃前對弟子進行的最後訓誡,佛說:
「我親愛的比丘們,點亮自己的燈火,做自己的一盞燈,去認識自己的智慧,覺醒吧!」

行持正法專注你的內心,向自己皈依,勿依賴他人,一切皆無常,將自己安住其中,精進不懈,永不認輸。


(之二)

印度電視連續劇《佛陀》是近年來我追過的最好看的作品之一,一個月內看了三遍,還意猶未盡。

全劇55集(也有網站是54集),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悉達多王子從出生到證得真理成為佛陀、直至涅槃的全過程。大致為悉達多出生在迦毗羅衛國王室家庭,剛一出生就被預言,或成轉輪聖王或棄絕苦行,最後成為智者,其父淨飯王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剎帝利英雄,不希望王位失去繼承人,為避免悉達多看到人間苦難生出慈悲從而出家,淨飯王不惜打造「人間地獄」——興建了一座「新城」,將老弱病殘者都驅趕到了那裏,還將悉達多的生活限定在宮城內,從而保障了悉達多生長環境的美好與純淨。悉達多本就天性善良,這樣的順境更利於滋養他本性的中正。及至他順利成長、戀愛、成婚,後來得以出宮巡視全國,目睹世事苦難,歷經驚懼、懷疑、痛楚和傷害後,意識到一切美好都有殘酷的另一面,「苦」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只有找到解脫苦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眾人的命運。為此,他毅然離家入苦行,六年後終於證得真理,成為釋迦牟尼佛。

悉達多找尋苦的根源

一般人看了劇名也許會以為這是拍給佛教徒看的電視劇,與其他人沒有關係,其實不然。《佛陀》既是歷史劇,也是家庭倫理劇,無論是故事情節、人物命運,還是社會習俗、親情愛情,都充滿了濃郁的異域文化氣息,既新鮮又厚重。我之前從未看過印度電視連續劇,尤其是宮廷劇,感覺和中國人拍的宮廷劇有明顯差異。中國的宮廷劇核心大多「奪權」兩個字,為了權力,男人父子相殘手足相煎,女人勾心鬥角陰謀暗算,王權很難順利交接,也很少是王者活着的時候交接。而《佛陀》不是,悉達多的家裏,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妯娌、婆媳之間好像更看重情義,即使意見不一發生矛盾,也是盡量相互忍耐和寬恕,很少圍繞權力鬥智鬥狠,即便有斛飯王一家三口處處算計,也多是他們家單方作戰,悉達多及其父王母後很少接招,類似「你出拳頭我出棉花、你惡意算計我善意回報」的方式,根本就「鬥」不起來。《佛陀》中這種「不爭鬥」的大家庭溫暖,非常美好,極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因為不僅在電視上我們很少見,就是現實生活中也很少見。

難能可貴的是裏面的一眾演員,不僅長得好,演技也都相當出色。比如,淨飯王這個角色,差不多是近三十年來,繼日本電視劇《血疑》裏面的大島茂之後,我最喜歡的「完美父親」了,他英俊偉岸,孔武有力,堅毅隱忍,為了兒子甚麼事都幹得出來,而兒子的抉擇,雖多次違背他心願、甚至讓他失望和心傷,他也都肯獨自吞咽,並隨時隨地予以原諒。從頭到尾,你所看到的淨飯王,對孩子都只有無盡的愛,沒有懲罰更沒有追殺,完全以親情為本,不是以權力和自己的面子為本。主演也很棒,無論是悉達多的純真無邪,還是成為佛陀後的睿智慈和,他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從十八歲~八十歲這麼大的時間跨度,每一個時期的歲月痕跡都被他細膩地展示出來。至於裏面的一眾美女,更不用提了,各有特色,生動美麗,既沒有千篇一律的錐子臉,也沒有玻尿酸效果的僵屍相。

悉達多的兩位母親和妻子

我對印度的文化和歷史一向比較陌生,雖然讀過一點佛教的書,但認識並不直觀,所以,當這部電視劇裏面清晰地呈現不同種族、不同階層形形色色的生活面貌、服飾裝扮、文化傳統、職業形態時,都讓我感到格外新奇。

比如,在印度,棄絕苦行的人是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並不低。「印度教將再生族(婆羅門、剎帝利、吠舍)的人生劃分為四個階段(按照一百年):第一個廿五年為梵行期,要離開父母,侍奉老師,學習經典;第二個廿五年為家居期,結婚生子,照顧家庭,盡社會義務;第三個廿五年為林棲期,要離家出走,隱居森林,潛心精修;最後廿五年為遁世期,走出森林,生死有命,為尋解脫」(以上引自電視劇字幕)。

再比如,悉達多王儲出宮的那段,當他看到兩個頭頂木材、一路小跑、臀部後面還繫着孔雀翎圍裙時,他對這兩個「孔雀」非常好奇,還把他們攔下來興致勃勃地問,你們穿成這樣「是儀式還是傳統?是為了裝飾還是服飾的一部分?」兩個人告訴他,都不是,「我們是不可觸摸者,我們的接觸會玷污泥土」,「必須掃去足跡,婆羅門和剎帝利才不會踩到」,原來,把孔雀翎圍在臀部是相當於拖了一個掃把……悉達多聞言後非常震驚:「這算什麼傳統?這是對人性的侮辱!」他憤怒地說。

悉達多對傳統充滿懷疑

我一直誤以為首陀羅就是賤民,看到這裏,我專門停下來上網查了一下,這才清晰地知道二者不是一回事兒。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這四個階層雖分等級,但還都統歸為一個大的瓦爾納階序,在這個瓦爾納體系之外,另有一個階層叫賤民 —— 維基百科這樣介紹的:「印度的賤民(Dalit,英譯Untouchable),多由罪犯、戰俘或是跨種姓婚姻者及其後裔組成。因為他們的身份世代相傳,不能受教育、不可穿鞋、也幾乎沒有社會地位,只被允許從事非常卑賤的工作,例如清潔穢物或喪葬。由於『賤民』被視為不可接觸的人,因此瓦爾納階序的人嚴禁觸碰其他賤民的身體,賤民走過的足跡都要清理撫平,甚至連影子都不可以交疊,以免玷污他人。由於賤民毫無社會地位,因此至今印度仍然經常發生賤民因不慎接觸到瓦爾納階序的人而被毆打甚至殺害的事件,而這些動手之人甚至不必負任何法律責任。」感覺中國歷史的絕大部分時候,人還都是人,即使有「奴」也多半與戰俘或罪犯及其家屬關聯,階層之間的上升通道通過科舉獲得部分平衡,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很少有跨婚姻者及其後代皆受歧視、被剝奪受教育的權利等事,至於卑賤至殃及腳印和影子的情況,好像更沒聽說過 —— 沒想到在印度歷史上階層之間幾乎沒有通道,甚至種姓制度與賤民的傳統積習至今還遍布印度人的生活中,就在2014年,印度還發生一起兩名出身賤民家庭的少女被輪姦後吊死樹上的惡性事件,女孩父親在受訪時表示:「正義對我們來說沒有用,賤民就是生來被當成狗對待」。

該圖片/文字來自維基百科: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納階序: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基於這一感性的場面,我對佛陀生活的時代和社會環境有了一點身臨其境的體驗,這讓我對佛陀的「眾生平等」有了入木三分的理解,也讓我對佛陀一次次肅然起敬 —— 佛陀想打破的何止是種族界限,連人和動物之間的不平等柵欄他都要拆除 —— 他所杠上的是一個強大的極不重視平等的文化傳統和社會制度,他要解決的是所有生命如何脫離生死的問題 —— 那豈止是一場文化運動、簡直就是一場革命性的顛覆運動,何其壯美!

由於看故事的同時,還要經常去網上搜索印度當時的制度背景、社會文化以及佛學常識,也是我喜歡這部劇的原因 ——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喜歡娛樂的過程中有所得有所獲的感覺,我受不了現在那種純粹為了娛樂而娛樂的節目,總感覺好像被人強搔腋窩一樣,笑着笑着就僵了。

悉達多質問婆羅門

當然,《佛陀》最打動我的地方還是悉達多證悟成佛過程中的感情經歷和愛情故事,這是我以前比較困惑,而這部劇卻讓我理解並釋然的部分,也是我能夠接受、願意接受的結局。

我之前看過和聽過一些關於悉達多離家苦修的故事,其實一直不太能夠理順悉達多王子通過一次出宮,看到了生老病死的真相,就能決絕地離家出走還謂之替眾生尋找解脫之道的邏輯鏈條;加之很久之前看過一些寫弘一法師跟他日本妻子的文章,包括他寫給妻子的信,說實話我也一點都不感動,甚至在情感上還不太能夠接受,我對弘一法師「決絕的必要性」充滿質疑,總覺得一個人如果對他的家人都不能憐惜和垂愛,那他的慈悲又從何談起呢?甚至,不止一次,一些基督教的朋友都善意地勸我:「你不要信甚麼佛了,你不覺得滅人欲很反動嗎?」而《佛陀》這部劇,我覺得可以算是對我不滿佛教「決絕」的一個感情補償,也對佛教「是不是滅人欲」作出了很好的回答,因此,我推薦所有佛教徒、非佛教徒都可以看看——《佛陀》最讓人舒服的地方之一,就是對悉達多離家出走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對大愛無疆與慈悲無度作了充分的展示。

悉達多是富貴滋養出來的小孩,又被父親刻意阻斷了現實生活中的一切苦難與不幸,勤於思而敏於行,再經過宮廷多年封閉式精英教育的打造,文韜武略都勝人一籌,也有主見,敢做敢當,敢打敢拼,無論是救助受傷的動物、暴打蹂躪宮妓的堂兄,還是違逆國師、抵制祭祀獻牲的傳統習俗、乃至質疑上主的存在,他都該出手時就出手,心直志堅。

悉達多反對拿動物祭祀

那個時期的印度,有一點點類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小國林立,常起利益糾紛,多有戰爭。當拘薩國入侵迦毗羅衛國的時候,作為迦毗羅衛國的王儲,悉達多先是出謀劃策讓大軍佔據有利地形,後又引入象群打敗了侵略者。但他不願意冤冤相報,就力主釋放了拘薩國國王。為了讓各國修復戰爭的創傷,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悉達多又提出修橋建路發展地區經濟,與鄰國結成戰略伙伴關係等方案,作為應對不斷發生戰爭的根本解決辦法;為此,悉達多親自出訪摩揭陀國締結聯盟關係,卻不料拘薩國國王突然出兵復仇,不僅血洗了迦毗羅衛國,還差點滅了悉達多的釋迦族。當悉達多聞訊帶着救兵回國救助的時候,路上真是哀號遍野,比王宮花園裏的花朵還多得多的屍體和鮮血流成的河,讓悉達多肝膽寸斷,不敢直視。

回到王宮,看到重傷的父親;來到大殿,聽到滿堂的復仇之聲,悉達多的不殺與和平之主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制,沒有一個人站在他這邊支持他,「不同意復仇,就請你讓出王儲之位」—— 剎帝利的榮耀就是征服和鬥爭,以你血還我血。悉達多的和平與不殺,在戰敗者的創傷和恥辱面前,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又虛弱無力。

悉達多的和平主張受到挑戰

失意中,他又機緣湊巧地撞進了「新城」,目睹了老弱病殘者的生活。當人人都會衰老、都會死的生命真相第一次在他眼前展現的時候,一位老婦人還毫不客氣地將一盆炭火潑到他腳下,讓他踏過去。悉達多不明就裏,深感無辜,老婦人於是告訴他,當年,淨飯王為了怕悉達多長大了行棄絕,就把老弱病殘者驅趕到「新城」的真相,並譴責他 —— 都是因為你,我們才過上了地獄般的生活,「你的出生就是我們苦難的根源」—— 殘酷的真相讓悉達多愧疚得無法面對,痛苦之烈何異於從天堂到地獄的跌落。「從此每天失魂落魄,只有問題,只有想法,縈繞不去。」

悉達多痛苦地發現,這個世界是如此的讓人不安靜,宮廷內的陰謀爭鬥,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爭奪,社會階層之間的歧視虐待,老弱病殘者的身心恐懼與痛苦折磨……無不讓他力所不逮。而面對兒子羅睺羅純真無邪的嬰兒臉,他更不敢想像以後羅睺羅長大了,也要被培養成能征善戰的剎帝利、成為揮刀砍人的所謂英雄。悉達多終於明白,生命的終極問題不是貧富,也不是貴賤,更不是權力,而是每一個階層的人都有屬於他們的痛苦,所有的人都逃不開生老病死的痛苦 —— 苦才是人生的根本問題 —— 要想幫助所有的人,他就必須找到解脫痛苦的辦法。

「新城」的真相,讓悉達多感受到自身的罪惡

悉達多的妻子耶輸陀羅是他的知己,愛他,懂他,寧願自己承受離別的痛苦,也不忍看他終日被痛苦折磨。他離開王宮的那晚特別溫情,他說,我找到答案就回到你和羅睺羅的身邊。那時候,他們都不知道他要找的其實是一條不歸路。耶輸陀羅對悉達多、對他們的愛情、對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是很自信的,她堅定地相信他一定能找到答案、也一定會回到自己和兒子身邊的。因此,她不阻攔他。後來當她聽說悉達多行苦修睡在樹下,她就在寢宮也睡在地上;當悉達多證得正法成為佛陀以後,她也棄了珠寶穿上僧袍在宮裏一日一餐。佛陀回到迦毗羅衛國後,耶輸陀羅沒有到王宮外迎接,而是在寢宮裏等着他來兌現自己「回來」的諾言。佛陀果然到寢宮來看她,他坐在床上,她坐在他腳邊,七年的等待,丈夫終於歸來,卻已不是當初的那個人了,她內心的忐忑和惶惑是可想而知的:「有一個問題一直折磨着我,我可以向你提問嗎?」佛陀說:「對你,我無問不答。」耶輸陀羅問:「那請你告訴我,你是如何做到住在森林承受痛苦的?不能接受俗世,要奉行禁欲才能成正覺嗎?那我不會阻擾你的路。」佛陀說:「女子身處眾多約束之中,也能得到解脫,但女子和男人的心思卻是有所不同,水不經陽光蒸騰上升就沒有雨水的形成,我必須斬斷與塵世的聯繫,以諸苦試煉身體,抑制內心的雜音,在獨處之中將內心降伏,內心既已解脫,我得正覺。這無上的真理,非我獨有,更屬於芸芸眾生。」耶輸陀羅急了:「那你不會回到我和羅睺羅的身邊了?」佛陀說:「如果我只顧慮你二人的悲傷,那些世間受苦的眾生怎麼辦呢?這整個世間就是我的家。」耶輸陀羅把頭伏在了佛陀的腿上,哭了起來。

佛陀溫和地撫摩着耶輸陀羅的頭開解她

她是懂他的,即使他沒有成為佛陀還是悉達多的時候,如果捨棄自己可以救助其他人,悉達多也是幹得出來的,何況他現在證得真理成為了佛陀。她哭,只是因為不捨,因為悉達多是她的「半身」啊。佛陀把手放在了她的頭上 —— 注意,是放在了她的頭上啊 —— 溫和地說:「不要限制自己,耶輸,我們因燃燈佛賜福得以生世相連,而這一世,又有你的堅忍,你的耐心我才方成正覺,我實是虧欠於你」,說完,放大光明。吃飯的時候,佛陀吃了很少的東西就不再吃了,母親波闍波提王後說,吃點甜點吧,這是耶輸陀羅為你準備的甜餅。既是耶輸陀羅準備的,佛陀就吃了。後來耶輸陀羅出家的時候,去見佛陀,說:「我還有最後一個願望希望你滿足,請你親自幫我剃度。佛陀就立刻幫她剃度……

淨飯王臨終前,佛陀回去與他訣別,親選摩柯男做王位的繼承人,並告訴父親:摩柯男已通過了我的考核,在他能夠親政前我不會離開迦毗羅衛國,讓父親放心離去。

整部劇,悉達多的去與佛陀的不留,他對親人的尊重與對感情的持中,都合情合理,發心無私,有堅決沒決絕,有愛心沒狠心 —— 我覺得,這很慈悲。

對兒子充滿了愛

《佛陀》就是這樣帶着印度人對佛陀、佛教的認識與理解視角拍的,在很多方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比對的參照。對我這樣的佛學初學者來說,是很有價值的。尤其重要的是,《佛陀》還讓我釋然了佛陀對女性的態度。之前很多年,我對佛教男女不平等的這一點都耿耿於懷,甚麼比丘尼見到比丘必須要頂禮了(即使一百歲老比丘尼見到剛出家的二十歲比丘也要頂禮),甚麼由於阿難祈請允許女性出家,導致佛法遭到早滅五百年的報應了,等等。這類說法都讓我覺得匪夷所思。如果眾生都能平等,賤民和婆羅門都能平等,那麼佛陀就沒有理由單獨把女性拿出來降低一等,否則,佛教的平等和慈悲在哪裏?如果不能預見到未來世界的男女平等,那佛陀的大智慧又在哪裏?對此,我是很不服氣的。

而《佛陀》這部劇,就把我這種情緒給平復得好好的。悉達多曾為了維護妓女的人權而不惜暴打堂兄提婆達多,還讓父親頒佈女性(包括妓女)有性選擇權的法令,違背女性意志強行發生關係可按謀殺罪論處;按照當時的社會條件,女性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當母親波闍波提帶着一眾女性來找佛陀,提出女性也有解脫的權利的時候,佛陀並沒有否認和拒絕,還親自出來迎接母親;當聞之有比丘尼獨自出去乞食遭遇性騷擾後,佛陀說,我當初不想女性出家就是怕這一點,於是定下新規,比丘尼出門乞食必須結伴而行——這些劇情的設計,讓我看了很是信服和服氣,我願意相信它更接近真實的佛陀。我後來還去google上搜了一下這部劇的編劇,據維基百科上介紹,《佛陀》編劇之一是印度著名的女性劇本作家和電視作家 Gajra Kottary,她的作品獲過很多大獎,寫過以女性為中心的短篇小說,於是部分程度上理解了為什麼這部劇可以把感情部分照顧得這麼好的原因。
(由於扭轉男人的盲目和殘忍要萬代千秋,所以佛陀一開始不同意女性出家)

這部劇解開我心結的地方還有很多。我以前經常想不通,佛陀自己要替眾生找到脫離生死的解決辦法,這是多大的貪心啊,他怎麼讓別人斷除欲望呢?以及,佛教徒求解脫的心算不算是一種欲望呢?看這部電視劇時,由於是跟着故事情節走,跟悉達多印心,一步一步走到佛陀、聽他弘法,有一個成長體驗在裏面,於是,不知不覺中,通過感性的體悟,懂得了佛陀並不是要你泯滅生物天性,而是讓你聰明地看待欲望,看見事物都有另一面,「持中」,「由滅中見不滅,悲傷中見歡喜,殘暴中見人性,醜惡中見至美」;「無名遮蔽了人們的視線,我們撥開這樣的幻像,一切憂自然息止」。

佛陀反對極端,倡導持中

佛陀涅槃的後三集我反復看了四遍,除了感動,還讓我備感不能與他共生一個時代的福薄。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怕的就是物質享受太過豐裕,對精神追求遂缺乏動力,知識結構紛雜、辨識體系混亂,對很多事情(包括人、學說)的判斷,時而依據科學,時而依據情緒,時而依據權威,因此,我常分不清誰是真正行了佛法的、誰不是。但看電視劇《佛陀》裏面的佛陀,隨時隨地與人說法,用簡單的語言平和地闡釋深刻的道理,根本沒架子、禁忌、玄乎其玄、神秘莫測,並且,他都八十歲了,還堅持乞食、講法,身邊只有一個阿難……沒有前呼後擁,沒有坐享其成,沒有專橫獨斷 —— 這一切,都非常符合我對佛陀的美好想像。我是比較反感現在一些寺院、出家人把太多精力放在建寺院、造大佛像和物質經營方面的,太執着於「相」了,為甚麼不能是內心寂靜和證悟方面,做更多的追隨呢?佛陀涅槃前,叮囑弟子:「幻相將人誘入歧途,雖為二相,但生死無別,竟為一體;我們為妄見所障礙,一旦諸障破除,那我們整個的生命,將無依無着,獨立而生,戒定慧和八正道,可破除種種的妄見」,「任何的知識,無論你們自己閱覽,還是聽智者宣講,甚至是聽我宣講,都不要輕易相信,要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加以分別驗證」;並做了最後的訓誡:「點亮自己的燈,做自己的一盞燈,修持正法,專注於你的內心,向自己皈依,勿依賴他人」,「一切皆無常,將自己安住其中,精進不懈,永不認輸」。

《佛陀》裏的佛陀就是這麼的樸素,真實。盡管我知道影視劇必定有虛構創作的色彩,但我相信,真實的佛陀一定比電視劇裏的形像更智慧,更慈悲,更豐滿,更有力量。

為此,我真情推薦此劇,願你喜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1 08:37 , Processed in 0.020832 second(s), 20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