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5059|回復: 1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乘起信論》CBETA 電子版

[複製鏈接]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9-10-13 23:23:3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大乘起信論》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2, No. 1666 No. 1666 [No. 1667]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甚深祕典。開示如理緣起之義。其旨淵弘。寂而無 相。其用廣大寬廓無邊。與凡聖為依。眾法之本。以其文深旨遠。信者至微。故於如 來滅後六百餘年。諸道亂興。魔邪競扇。於佛正法毀謗不停。時有一高德沙門。名曰 馬鳴。深契大乘窮盡法性。大悲內融隨機應現。愍物長迷故作斯論。盛隆三寶重興佛 日。起信未久迴邪入正。使大乘正典復顯於時。緣起深理更彰於後代。迷群異見者。 捨執而歸依。闇類偏情之黨。棄著而臻湊。自昔已來。久蘊西域。無傳東夏者。良以 宣譯有時。故前梁武皇帝。遣聘中天竺摩伽陀國取經。并諸法師。遇值三藏拘蘭難陀 。譯名真諦。其人少小博採。備覽諸經。然於大乘偏洞深遠。時彼國王應即移遣。法 師苦辭不免。便就汎舟。與瞿曇及多侍從。并送蘇合佛像來朝。而至未旬便值侯景侵 擾。法師秀採擁流。含珠未吐。慧日暫停。而欲還反。遂囑值京邑英賢慧顯智韶智愷 曇振慧旻。與假黃鉞大將軍太保蕭公勃。以大梁承聖三年。歲次癸酉九月十日。於衡 州始興郡建興寺。敬請法師敷演大乘。闡揚祕典。示導迷徒。遂翻譯斯論一卷。以明 論旨。玄文二十卷。大品玄文四卷。十二因緣經兩卷。九識義章兩卷。傳語人天竺國 月支首那等。執筆人智愷等。首尾二年方訖。馬鳴沖旨。更曜於時。邪見之流伏從正 化。余雖慨不見聖。慶遇玄旨。美其幽宗。戀愛無已。不揆無聞。聊由題記。儻遇智 者。賜垂改作 大乘起信論一卷 馬鳴菩薩造 梁西印度三藏法師真諦譯  歸命盡十方  最勝業遍知   色無礙自在  救世大悲者   及彼身體相  法性真如海   無量功德藏  如實修行等   為欲令眾生  除疑捨耶執   起大乘正信  佛種不斷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沙發
發表於 2019-10-13 23:23:51 |只看該作者
論曰。有法能起摩訶衍信根。是故應說。說有五分。云何為五。一者因緣分。二 者立義分。三者解釋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勸修利益分   初說因緣分   問曰。有何因緣而造此論   答曰。是因緣有八種。云何為八。一者因緣總相。所謂為令眾生離一切苦得究竟 樂。非求世間名利恭敬故。二者為欲解釋如來根本之義。令諸眾生正解不謬故。三者 為令善根成熟眾生於摩訶衍法堪任不退信故。四者為令善根微少眾生。修習信心故。 五者為示方便消惡業障善護其心。遠離癡慢出邪網故。六者為示修習止觀。對治凡夫 二乘心過故。七者為示專念方便。生於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八者為示利益勸修行故 。有如是等因緣。所以造論   問曰。修多羅中具有此法何須重說   答曰。修多羅中雖有此法。以眾生根行不等受解緣別。所謂如來在世眾生利根。 能說之人色心業勝。圓音一演異類等解。則不須論。若如來滅後。或有眾生能以自力 廣聞而取解者。或有眾生亦以自力少聞而多解者。或有眾生無自心力因於廣論而得解 者。自有眾生復以廣論文多為煩。心樂總持少文而攝多義能取解者。如是此論。為欲 總攝如來廣大深法無邊義故。應說此論   已說因緣分   次說立義分   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法。二者義。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 心則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 訶衍體故。是心生滅因緣相。能示摩訶衍自體相用故。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云何為 三。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 到如來地故。已說立義分   次說解釋分   解釋分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顯示正義。二者對治邪執。三者分別發趣道相。 顯示正義者。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是二 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此義云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 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妄念則無一切境界之 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 。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 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 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板凳
發表於 2019-10-13 23:24:15 |只看該作者
 問曰。若如是義者。諸眾生等云何隨順而能得入   答曰。若知一切法雖說無有能說可說。雖念亦無能念可念。是名隨順。若離於念 名為得入   復次真如者。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云何為二。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顯實故。 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所言空者。從本已來一切染法不相應故 。謂離一切法差別之相。以無虛妄心念故。當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無相。非非有相 非非無相。非有無俱相。非一相非異相。非非一相非非異相。非一異俱相。乃至總說 。依一切眾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別。皆不相應故。說為空。若離妄心實無可空故。所言 不空者。已顯法體空無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變淨法滿足。故名不空。亦無有相可取 。以離念境界唯證相應故。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 合非一非異。名為阿梨耶識。此識有二種義。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為二。一者 覺義。二者不覺義。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 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名本覺。何以故。本覺義者。對始覺義說。以始覺 者即同本覺。始覺義者。依本覺故而有不覺。依不覺故說有始覺。又以覺心源故名究 竟覺。不覺心源故非究竟覺。此義云何。如凡夫人覺知前念起惡故。能止後念令其不 起。雖復名覺即是不覺故。如二乘觀智初發意菩薩等。覺於念異念無異相。以捨麁分 別執著相故。名相似覺。如法身菩薩等。覺於念住念無住相。以離分別麁念相故。名 隨分覺。如菩薩地盡。滿足方便一念相應。覺心初起心無初相。以遠離微細念故。得 見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覺。是故修多羅說。若有眾生能觀無念者。則為向佛智故。 又心起者。無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謂無念。是故一切眾生不名為覺。以從 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故。說無始無明。若得無念者。則知心相生住異滅。以無念等 故。而實無有始覺之異。以四相俱時而有皆無自立。本來平等同一覺故   復次本覺隨染。分別生二種相。與彼本覺不相捨離。云何為二。一者智淨相。二 者不思議業相。智淨相者。謂依法力熏習。如實修行。滿足方便故。破和合識相。滅 相續心相。顯現法身。智淳淨故。此義云何。以一切心識之相皆是無明。無明之相不 離覺性。非可壞非不可壞。如大海水因風波動。水相風相不相捨離。而水非動性。若 風止滅動相則滅。濕性不壞故。如是眾生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心與無明俱無形 相不相捨離。而心非動性。若無明滅相續則滅。智性不壞故。不思議業相者。以依智 淨。能作一切勝妙境界。所謂無量功德之相常無斷絕。隨眾生根自然相應。種種而見 得利益故   復次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如淨鏡。云何為四。一者如實空鏡。遠 離一切心境界相。無法可現非覺照義故。二者因熏習鏡。謂如實不空。一切世間境界 悉於中現。不出不入不失不壞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實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 。智體不動。具足無漏熏眾生故。三者法出離鏡。謂不空法。出煩惱礙智礙。離和合 相淳淨明故。四者緣熏習鏡。謂依法出離故。遍照眾生之心。令修善根。隨念示現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地板
發表於 2019-10-13 23:24:33 |只看該作者
。所言不覺義者。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念無自相不離本覺。 猶如迷人依方故迷。若離於方則無有迷。眾生亦爾。依覺故迷。若離覺性則無不覺。 以有不覺妄想心故。能知名義為說真覺。若離不覺之心。則無真覺自相可說   復次依不覺故生三種相。與彼不覺相應不離。云何為三。一者無明業相。以依不 覺故心動說名為業。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二者能見相。以依動故能見 。不動則無見。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見故境界妄現。離見則無境界。以有境界緣故復 生六種相。云何為六。一者智相。依於境界心起分別愛與不愛故。二者相續相。依於 智故生其苦樂覺。心起念相應不斷故。三者執取相。依於相續緣念境界。住持苦樂心 起著故。四者計名字相。依於妄執分別假名言相故。五者起業相。依於名字尋名。取 著造種種業故。六者業繫苦相。以依業受果不自在故。當知無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 切染法皆是不覺相故   復次覺與不覺有二種相。云何為二。一者同相。二者異相。同相者。譬如種種瓦 器皆同微塵性相。如是無漏無明種種業幻。皆同真如性相。是故修多羅中依於此真如 義故說一切眾生本來常住入於涅槃。菩提之法非可修相非可作相。畢竟無得。亦無色 相可見。而有見色相者。唯是隨染業幻所作。非是智色不空之性。以智相無可見故異 相者。如種種瓦器各各不同。如是無漏無明。隨染幻差別。性染幻差別故   復次生滅因緣者。所謂眾生依心意意識轉故。此義云何。以依阿梨耶識說有無明 。不覺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起念相續。故說為意。此意復有五種名。云何為 五。一者名為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故。二者名為轉識。依於動心能見相故。三者名 為現識。所謂能現一切境界。猶如明鏡現於色像。現識亦爾。隨其五塵對至即現無有 前後。以一切時任運而起常在前故。四者名為智識謂分別染淨法故。五者名為相續識 。以念相應不斷故。住持過去無量世等善惡之業令不失故。復能成熟現在未來苦樂等 報。無差違故。能令現在已經之事忽然而念。未來之事不覺妄慮。是故三界虛偽唯心 所作。離心則無六塵境界。此義云何。以一切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別即分別 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當知世間一切境界。皆依眾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 切法。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心虛妄。以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   復次言意識者。即此相續識。依諸凡夫取著轉深計我我所。種種妄執隨事攀緣。 分別六塵名為意識。亦名分離識。又復說名分別事識。此識依見愛煩惱增長義故。依 無明熏習所起識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覺。謂依菩薩。從初正信發心觀察 。若證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薩究竟地不能知盡。唯佛窮了。何以故。是心從本已來 自性清淨。而有無明。為無明所染。有其染心。雖有染心而常恒不變。是故此義唯佛 能知。所謂心性常無念。故名為不變。以不達一法界故心不相應忽然念起名為無明。 染心者有六種。云何為六。一者執相應染。依二乘解脫及信相應地遠離故。二者不斷 相應染。依信相應地修學方便漸漸能捨。得淨心地究竟離故。三者分別智相應染。依 具戒地漸離。乃至無相方便地究竟離故。四者現色不相應染依色自在地能離故。五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5#
發表於 2019-10-13 23:24:52 |只看該作者
能見心不相應染。依心自在地能離故。六者根本業不相應染。依菩薩盡地得入如來地 能離故。不了一法界義者。從信相應地觀察學斷。入淨心地隨分得離。乃至如來地能 究竟離故。言相應義者。謂心念法異。依染淨差別。而知相緣相同故。不相應義者。 謂即心不覺常無別異。不同知相緣相故。又染心義者。名為煩惱礙。能障真如根本智 故。無明義者。名為智礙。能障世間自然業智故。此義云何。以依染心能見能現。妄 取境界違平等性故。以一切法常靜無有起相。無明不覺妄與法違故。不能得隨順世間 一切境界種種智故   復次分別生滅相者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麁。與心相應故。二者細。與心不相 應故。又麁中之麁凡夫境界。麁中之細及細中之麁菩薩境界。細中之細是佛境界。此 二種生滅。依於無明熏習而有。所謂依因依緣。依因者。不覺義故。依緣者。妄作境 界義故。若因滅則緣滅。因滅故不相應心滅。緣滅故相應心滅   問曰。若心滅者云何相續。若相續者云何說究竟滅   答曰。所言滅者。唯心相滅非心體滅。如風依水而有動相。若水滅者。則風相斷 絕無所依止。以水不滅風相相續。唯風滅故動相隨滅非是水滅。無明亦爾。依心體而 動。若心體滅。則眾生斷絕無所依止。以體不滅心得相續。唯癡滅故心相隨滅非心智 滅   復次有四種法熏習義故。染法淨法起不斷絕。云何為四。一者淨法。名為真如。 二者一切染因。名為無明。三者妄心。名為業識。四者妄境界。所謂六塵。熏習義者 。如世間衣服實無於香。若人以香而熏習故則有香氣。此亦如是。真如淨法實無於染 。但以無明而熏習故則有染相。無明染法實無淨業。但以真如而熏習故則有淨用。云 何熏習起染法不斷。所謂以依真如法故有於無明。以有無明染法因故即熏習真如。以 熏習故則有妄心。以有妄心即熏習無明。不了真如法故不覺念起現妄境界。以有妄境 界染法緣故即熏習妄心。令其念著造種種業。受於一切身心等苦。此妄境界熏習義則 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增長念熏習。二者增長取熏習。妄心熏習義則有二種。云何 為二。一者業識根本熏習。能受阿羅漢辟支佛一切菩薩生滅苦故。二者增長分別事識 熏習。能受凡夫業繫苦故。無明熏習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根本熏習。以能成就 業識義故。二者所起見愛熏習。以能成就分別事識義故。云何熏習起淨法不斷。所謂 以有真如法故能熏習無明。以熏習因緣力故。則令妄心厭生死苦樂求涅槃。以此妄心 有厭求因緣故即熏習真如。自信己性。知心妄動無前境界。修遠離法。以如實知無前 境界故。種種方便起隨順行不取不念。乃至久遠熏習力故無明則滅。以無明滅故心無 有起。以無起故境界隨滅。以因緣俱滅故心相皆盡。名得涅槃成自然業。妄心熏習義 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分別事識熏習。依諸凡夫二乘人等。厭生死苦隨力所能。以 漸趣向無上道故。二者意熏習。謂諸菩薩發心勇猛速趣涅槃故。真如熏習義有二種。 云何為二。一者自體相熏習。二者用熏習。自體相熏習者。從無始世來具無漏法。備 有不思議業。作境界之性。依此二義恒常熏習。以有力故能令眾生厭生死苦樂求涅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6#
發表於 2019-10-13 23:25:25 |只看該作者
。自信己身有真如法發心修行   問曰。若如是義者。一切眾生悉有真如等皆熏習。云何有信無信。無量前後差別 。皆應一時自知有真如法。勤修方便等入涅槃   答曰。真如本一。而有無量無邊無明。從本已來自性差別厚薄不同故。過恒沙等 上煩惱依無明起差別。我見愛染煩惱依無明起差別。如是一切煩惱。依於無明所起。 前後無量差別。唯如來能知故。又諸佛法有因有緣。因緣具足乃得成辦。如木中火性 是火正因。若無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燒木。無有是處。眾生亦爾。雖有正因熏習之力。 若不值遇諸佛菩薩善知識等以之為緣。能自斷煩惱入涅槃者。則無是處。若雖有外緣 之力。而內淨法未有熏習力者。亦不能究竟厭生死苦樂求涅槃。若因緣具足者。所謂 自有熏習之力。又為諸佛菩薩等慈悲願護故。能起厭苦之心。信有涅槃修習善根。以 修善根成熟故。則值諸佛菩薩示教利喜。乃能進趣。向涅槃道   用熏習者。即是眾生外緣之力。如是外緣有無量義。略說二種。云何為二。一者 差別緣。二者平等緣。差別緣者。此人依於諸佛菩薩等。從初發意始求道時乃至得佛 。於中若見若念。或為眷屬父母諸親。或為給使。或為知友。或為怨家。或起四攝乃 至一切所作無量行緣。以起大悲熏習之力。能令眾生增長善根。若見若聞得利益故。 此緣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近緣。速得度故。二者遠緣。久遠得度故。是近遠二緣 。分別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增長行緣。二者受道緣。平等緣者。一切諸佛菩薩 。皆願度脫一切眾生。自然熏習恒常不捨。以同體智力故。隨應見聞而現作業。所謂 眾生依於三昧。乃得平等見諸佛故。此體用熏習。分別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未 相應。謂凡夫二乘初發意菩薩等。以意意識熏習。依信力故而能修行。未得無分別心 與體相應故。未得自在業修行與用相應故。二者已相應。謂法身菩薩得無分別心。與 諸佛智用相應。唯依法力自然修行。熏習真如滅無明故   復次染法從無始已來熏習不斷。乃至得佛後則有斷。淨法熏習則無有斷盡於未來 。此義云何。以真如法常熏習故。妄心則滅法身顯現。起用熏習故無有斷   復次真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 畢竟常恒。從本已來性自滿足一切功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 。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具足如是過 於恒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乃至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亦名如來法 身   問曰。上說真如其體平等離一切相。云何復說體有如是種種功德   答曰。雖實有此諸功德義。而無差別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此義云何。以無 分別離分別相。是故無二。復以何義得說差別。以依業識生滅相示。此云何示。以一 切法本來唯心實無於念。而有妄心不覺起念見諸境界故說無明。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 光明義故。若心起見則有不見之相。心性離見即是遍照法界義故。若心有動非真識知 無有自性。非常非樂非我非淨。熱惱衰變則不自在。乃至具有過恒沙等妄染之義。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7#
發表於 2019-10-13 23:25:41 |只看該作者
此義故。心性無動則有過恒沙等諸淨功德相義示現。若心有起。更見前法可念者則有 所少。如是淨法無量功德。即是一心更無所念。是故滿足名為法身如來之藏   復次真如用者。所謂諸佛如來。本在因地發大慈悲。修諸波羅蜜攝化眾生。立大 誓願盡欲度脫等眾生界。亦不限劫數盡於未來。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眾 生相。此以何義。謂如實知一切眾生及與己身真如平等無別異故。以有如是大方便智 。除滅無明見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又亦無有 用相可得。何以故。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離於施 作。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此用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依分別事識。凡夫二 乘心所見者。名為應身。以不知轉識現故見從外來。取色分齊不能盡知故。二者依於 業識。謂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為報身。身有無量色。色有 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所住依果亦有無量種種莊嚴隨所示現即無有邊不可窮盡離分齊 相。隨其所應常能住持不毀不失。如是功德皆因諸波羅蜜等無漏行熏。及不思議熏之 所成就。具足無量樂相故。說為報身。又為凡夫所見者是其麁色。隨於六道各見不同 。種種異類非受樂相故。說為應身   復次初發意菩薩等所見者。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見。知彼色相莊嚴等事。無來 無去離於分齊。唯依心現不離真如。然此菩薩猶自分別。以未入法身位故。若得淨心 所見微妙其用轉勝。乃至菩薩地盡見之究竟。若離業識則無見相。以諸佛法身無有彼 此色相迭相見故   問曰。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云何能現色相   答曰。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 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 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此非心識分 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用義故   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所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竟無念。以 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如人迷故謂東為西方實不轉。眾生亦爾。無明迷故謂心 為念心實不動。若能觀察知心無念。即得隨順入真如門故   對治邪執者。一切邪執皆依我見。若離於我則無邪執。是我見有二種。云何為二 。一者人我見。二者法我見。人我見者。依諸凡夫說有五種。云何為五。一者聞修多 羅說如來法身畢竟寂寞猶如虛空。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虛空是如來性。云何對治。 明虛空相是其妄法體無不實。以對色故有。是可見相令心生滅。以一切色法本來是心 實無外色。若無色者則無虛空之相。所謂一初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離於妄動。則 一切境界滅。唯一真心無所不遍。此謂如來廣大性智究竟之義。非如虛空相故。二者 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從本已來自空離一切相 。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 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聞修多羅說如來之藏無有增減。體備一切功德之法。以不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
發表於 2019-10-13 23:25:58 |只看該作者
故即謂如來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別云何對治。以唯依真如義說故。因生滅染義示現說 差別故。四者聞修多羅說一切世間生死染法皆依如來藏而有。一切諸法不離真如。以 不解故謂如來藏自體具有一切世間生死等法。云何對治。以如來藏從本已來唯有過恒 沙等諸淨功德。不離不斷不異真如義故。以過恒沙等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無。 從無始世來未曾與如來藏相應故。若如來藏體有妄法。而使證會永息妄者。則無是處 故。五者聞修多羅說依如來藏故有生死。依如來藏故得涅槃。以不解故謂眾生有始。 以見始故復謂如來所得涅槃。有其終盡還作眾生。云何對治。以如來藏無前際故。無 明之相亦無有始。若說三界外更有眾生始起者。即是外道經說。又如來藏無有後際。 諸佛所得涅槃與之相應則無後際故。法我見者。依二乘鈍根故。如來但為說人無我。 以說不究竟。見有五陰生滅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云何對治。以五陰法自性不生 則無有滅。本來涅槃故   復次究竟離妄執者。當知染法淨法皆悉相待。無有自相可說。是故一切法從本已 來。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有非無。畢竟不可說相。而有言說者。當知如來善巧方 便。假以言說引導眾生。其旨趣者皆為離念歸於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滅不入實智 故   分別發趣道相者。謂一切諸佛所證之道。一切菩薩發心修行趣向義故。略說發心 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信成就發心。二者解行發心。三者證發心。信成就發心者。 依何等人修何等行。得信成就堪能發心。所謂依不定聚眾生。有熏習善根力故。信業 果報能起十善。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得值諸佛親承供養修行信心。經一萬劫信心 成就故。諸佛菩薩教令發心。或以大悲故能自發心。或因正法欲滅。以護法因緣能自 發心。如是信心成就得發心者。入正定聚畢竟不退。名住如來種中正因相應。若有眾 生善根微少。久遠已來煩惱深厚。雖值於佛亦得供養。然起人天種子。或起二乘種子 。設有求大乘者。根則不定若進若退或有供養諸佛。未經一萬劫。於中遇緣亦有發心 。所謂見佛色相而發其心。或因供養眾僧而發其心。或因二乘之人教令發心。或學他 發心。如是等發心悉皆不定。遇惡因緣或便退失墮二乘地   復次信成就發心者。發何等心。略說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 故。二者深心。樂集一切諸善行故。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眾生苦故   問曰。上說法界一相佛體無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復假求學諸善之行   答曰。譬如大摩尼寶體性明淨。而有鑛穢之垢。若人雖念寶性。不以方便種種磨 治終無得淨。如是眾生真如之法體性空淨。而有無量煩惱染垢。若人雖念真如。不以 方便種種熏修亦無得淨。以垢無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為對治。若人修行一切 善法。自然歸順真如法故。略說方便有四種。云何為四。一者行根本方便。謂觀一切 法自性無生。離於妄見不住生死。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起於大悲修諸福德。 攝化眾生不住涅槃。以隨順法性無住故。二者能止方便。謂慚愧悔過。能止一切惡法 不令增長。以隨順法性離諸過故。三者發起善根增長方便謂勤供養禮拜三寶。讚歎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9#
發表於 2019-10-13 23:26:16 |只看該作者
喜勸請諸佛。以愛敬三寶淳厚心故。信得增長。乃能志求無上之道。又因佛法僧力所 護故。能消業障善根不退。以隨順法性離癡障故。四者大願平等方便。所謂發願盡於 未來。化度一切眾生使無有餘。皆令究竟無餘涅槃。以隨順法性無斷絕故。法性廣大 遍一切眾生平等無二。不念彼此究竟寂滅故。菩薩發是心故。則得少分見於法身。以 見法身故隨其願力。能現八種利益眾生。所謂從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 。轉法輪入於涅槃。然是菩薩未名法身。以其過去無量世來有漏之業未能決斷。隨其 所生與微苦相應。亦非業繫。以有大願自在力故。如修多羅中或說有退墮惡趣者。非 其實退。但為初學菩薩未入正位而懈怠者恐怖令使勇猛故。又是菩薩一發心後。遠離 怯弱。畢竟不畏墮二乘地。若聞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勤苦難行乃得涅槃。亦不怯弱。以 信知一切法從本已來自涅槃故。解行發心者當知轉勝。以是菩薩從初正信已來。於第 一阿僧祇劫將欲滿故。於真如法中深解現前所修離相。以知法性體無慳貪故。隨順修 行檀波羅蜜。以知法性無染離五欲過故。隨順修行尸波羅蜜。以知法性無苦離瞋惱故 。隨順修行羼提波羅蜜。以知法性無身心相離懈怠故。隨順修行毘梨耶波羅蜜。以知 法性常定體無亂故。隨順修行禪波羅蜜。以知法性體明離無明故。隨順修行般若波羅 蜜。證發心者。從淨心地乃至菩薩究竟地證何境界。所謂真如。以依轉識說為境界。 而此證者無有境界。唯真如智名為法身。是菩薩於一念頃能至十方無餘世界。供養諸 佛請轉法輪。唯為開導利益眾生。不依文字。或示超地速成正覺。以為怯弱眾生故。 或說我於無量阿僧祇劫當成佛道。以為懈慢眾生故。能示如是無數方便不可思議。而 實菩薩種性根等。發心則等。所證亦等。無有超過之法。以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劫 故。但隨眾生世界不同。所見所聞根欲性異。故示所行亦有差別。又是菩薩發心相者 。有三種心微細之相。云何為三。一者真心。無分別故。二者方便心。自然遍行利益 眾生故。三者業識心。微細起滅故。又是菩薩功德成滿。於色究竟處。示一切世間最 高大身。謂以一念相應慧。無明頓盡。名一切種智。自然而有不思議業。能現十方利 益眾生   問曰。虛空無邊故世界無邊。世界無邊故眾生無邊。眾生無邊故心行差別亦復無 邊。如是境界不可分齊難知難解。若無明斷無有心想。云何能了名一切種智   答曰。一切境界本來一心離於想念。以眾生妄見境界故心有分齊。以妄起想念不 稱法性故不能決了。諸佛如來離於見想無所不遍。心真實故。即是諸法之性。自體顯 照一切妄法。有大智用無量方便。隨諸眾生所應得解。皆能開示種種法義。是故得名 一切種智。又問曰。若諸佛有自然業。能現一切處利益眾生者。一切眾生。若見其身 若覩神變。若聞其說無不得利。云何世間多不能見   答曰。諸佛如來法身平等遍一切處。無有作意故。而說自然。但依眾生心。現眾 生心者猶如於鏡。鏡若有垢色像不現。如是眾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現故已說解釋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6

主題

1

好友

8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10#
發表於 2019-10-13 23:26:33 |只看該作者
次說修行信心分   是中依未入正定。眾生故。說修行信心。何等信心云何修行。略說信心有四種。 云何為四。一者信根本。所謂樂念真如法故。二者信佛有無量功德。常念親近供養恭 敬。發起善根。願求一切智故。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諸波羅蜜故。四者信僧能 正修行自利利他。常樂親近諸菩薩眾。求學如實行故。修行有五門。能成此信。云何 為五。一者施門。二者戒門。三者忍門。四者進門。五者止觀門   云何修行施門。若見一切來求索者。所有財物隨力施與。以自捨慳貪令彼歡喜。 若見厄難恐怖危逼。隨己堪任施與無畏。若有眾生來求法者。隨己能解方便為說。不 應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迴向菩提故。云何修行戒門。所謂不殺不盜不婬不兩 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遠離貪嫉欺詐諂曲瞋恚邪見。若出家者為折伏煩惱故。亦應 遠離憒閙常處寂靜修習少欲知足頭陀等行。乃至小罪心生怖畏。慚愧改悔不得輕於如 來所制禁戒。當護譏嫌不令眾生妄起過罪故。云何修行忍門。所謂應忍他人之惱心不 懷報。亦當忍於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法故。云何修行進門。所謂於諸善事心不懈退。 立志堅強遠離怯弱。當念過去久遠已來。虛受一切身心大苦無有利益。是故應勤修諸 功德。自利利他速離眾苦   復次若人雖修行信心。以從先世來多有重罪惡業障故。為魔邪諸鬼之所惱亂。或 為世間事務種種牽纏。或為病苦所惱。有如是等眾多障礙。是故應當勇猛精勤。晝夜 六時禮拜諸佛。誠心懺悔勸請隨喜迴向菩提。常不休廢。得免諸障善根增長故。云何 修行止觀門。所言止者。謂止一切境界相。隨順奢摩他觀義故。所言觀者。謂分別因 緣生滅相。隨順毘鉢舍那觀義故。云何隨順。以此二義漸漸修習不相捨離雙現前故。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 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相。念念不生念念不滅 。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 唯心無外境界。既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若從坐起去來進止有所施作。於一 切時常念方便隨順觀察。久習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漸漸猛利。隨順得入真如三昧 。深伏煩惱信心增長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誹謗重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 能入   復次依如是三昧故。則知法界一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眾生身平等無二。即名一 行三昧。當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漸漸能生無量三昧。或有眾生無善根力。 則為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亂。若於坐中現形恐怖。或現端正男女等相。當念唯心境界 則滅終不為惱。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具足。若說陀羅尼。若說布施持戒 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或說平等空無相無願無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真涅槃。或令 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能令眾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 。又令使人數瞋數喜性無常准。或多慈愛多睡多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進後便休廢。 生於不信多疑多慮。或捨本勝行更修雜業。若著世事種種牽纏。亦能使人得諸三昧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4-20 16:25 , Processed in 0.027708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