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9-29
- 最後登錄
- 2017-1-18
- 閱讀權限
- 50
- 積分
- 748
- 精華
- 0
- 帖子
- 306
|
心(Citta)
身體的運作過程之外,還有心理運作的過程,也就是「心」。雖然摸不到也看不見,但是「心」與我們的關聯似乎比「身」還要密切:我們或許可以想像,在沒有了肉體之後,「心」仍有可能存在下去。但我們卻難以相像,沒有了心,該如何下去,然而,我們對心的了解,何其有限,對心的控制力,又是何其薄弱。它常常違背我們的意願,做些我們不想要做的事。我們對意識表層的掌控力是微乎其微,至於潛意識,則似乎完全超乎我們的掌握或了解,其中充滿了各種我們可能不認同或並未察覺的力量。
就像審視他的身體一樣,佛陀檢查他的心。他發現廣泛、全面地來看,心是由四種運作過程組成的:認知(vinnana),辨別(sanna),感受(vedana),以及習性反應(Sankhara)。
第一種運作過程是認知(vinnana),是心接收的部分,是一種未辨別的覺察或認知的作用。純粹只將身心上所發生的任何現象及接受到的任何訊息予以接收。它只記載各種經驗的原始資料,而不加以辨別名且,或作價值判斷。
第二個心理運作過程是辨別(sanna),是一種辨別「認知」(vinnana)所接收下來的任何東西。它將輸入的原始資料,予以分辨、命名、歸類,並且作出正面或負面評價。
接下來的部分是感受(vedana)。事實上,每當接收到任何訊息,感受立刻生起。它是一個訊號,表示某件事情正在發生。只要對訊息加以評價,一旦對輸入的資料賦予價值判斷,感受就隨之變得愉悅或不愉悅。
若感受(vedana)是愉悅,就期待這愉悅的體驗能夠延長或強化;若感受不愉悅,就一心想將它排除終止。結果心會生起喜歡或厭惡的習性反應(Sankhara)。
佛法中,Sankhara是最重要的概念,意義甚難表示明白。此處 Sankhara視為相同於cetana/sancetana,是意願、意志、意向的意思。其解說是:
.A.IV.xviii.(171),Cetana Sutta;S.XX1157(5).Sattatthana Sutta;S.XII.iv.38(8),Cetana Sutta.
舉例來說,當耳朵運作正常,聽到聲音,這是認知(vinnana)在運作。當聲音被辨訴出是正面或負面的語言時,辨別(sanna)已經開始運作。緊接着感受(vedana)開始起作用,若是讚美之辭,就會生起愉悅的感受,若是粗言辱罵,就會生起不愉悅的感受,而習性反應(Sankhara)亦隨之而生:如果是愉悅的感受,我們就喜歡它,期望能多得到一些讚美;若是不愉悅的感受,我們就討厭它及想終止辱罵。
其他的感官接收到訊息後,也生起同樣的運作過程:認知(vinnana)-->辨別(sanna)感受-->(vedana)-->習性反應(Sankhara)。這四種心的運用,遠比組成物質實相的粒子,變化得便快。當感官接觸到任何物質的瞬間,這四種心理運作過程就如電光火石般,迅速地發生。隨著接下來每一接觸的瞬間,這四個過程都一再重複。然而,這過程發生得如此迅速,以至於我們無法察覺到正在發生的實相。只有當某種特定的習性反應(Sankhara),一再重複地發生了好一段時間,形成明顯、強烈的心態時,我們才能在意識的層次,覺察到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