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34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祛寒實用妙招--取嚏法

[複製鏈接]

117

主題

2

好友

1299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12-2 11:50: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祛寒實用妙招--取嚏法

今年冬天天氣又濕又寒,很容易就因為寒氣侵入身體,而產生感冒、咳嗽或鼻炎等癥狀,讓人不舒服。

剛好看到京中玉出版社的書《求醫不如求己-萬病可心藥醫版》,作者中裏巴人(鄭幅中)介紹了取嚏法,我就照著書上的方法去做,打了幾個噴嚏後,很是舒服。而且打噴嚏後順勢擤了鼻涕,呼吸順暢,神清氣爽,睡覺感覺也特別香甜。



老婆經過我的遊說,也開始取嚏,她每天捅一捅鼻子,打了幾個噴嚏後,也直呼很棒。

俗話說,大道至簡。取嚏法經我實證後,的確是一個簡單又有效的祛寒妙招,不吝和大家分享。

濕與寒,以中醫的觀點,是導致人生病的二個主要原因。

排出體內濕氣,北京名中醫武國忠先生推薦的「紅豆薏仁湯」簡單有效(詳見部落格另文)。而想要祛除體內寒氣,則採用簡單的取嚏法,同樣見效迅速。

二個簡單的小撇步,是傳統中醫的智慧,也是去病、養生的左右護法,就看大家願不願意試一試囉!

中裏巴人所謂的取嚏法,源自黃帝內經裡的八個字「噦(ㄏㄨㄟˋ)草刺鼻取嚏利已」,意思是,拿一根草去刺激鼻子,打出噴涕,對身體很有幫助。這是中醫幾千來的智慧結晶。


實務上,可以拿張衛生紙,把它揉成一條細長的紙撚,伸入鼻孔中捅一捅。只要碰觸到敏感點,輕輕一捅,就很容易打出噴嚏,同時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把風寒、細菌、病毒等排出去。

由於衛生紙很柔軟,加上鼻孔內通常鼻涕很多,就是給孩子捅鼻子,也不會把孩子的鼻黏膜弄壞。

有時後取嚏會沒有感覺,是因為沒有找到裡面的敏感點。如果找到了,輕輕一捅,就會打噴嚏,甚至會噴嚏連連。

書中表示,打噴嚏,是身體和外界的一種對話方式。他告訴你,身體有寒了

書中,詳細介紹了取嚏法的幾個功效。

第一,可以預防或緩解感冒癥狀:當疲勞、困倦、飢餓或是心情不好、委靡不振的時候,容易感冒。取嚏法可以去除病毒或寒氣。

作者表示,我身邊的朋友採用取嚏法,兩年來沒有一個人得感冒。

第二,可以改善手腳冰冷:手腳冰涼,乃因為體內寒氣已經在體內堆積下來,身體沒有力量把它趕出去。取嚏法,可排出寒氣。

第三,改善過敏性鼻炎:有過敏性鼻炎的人每天不用捅鼻子,就可以打十幾個噴嚏。但這還不夠,捅一桶鼻子,再打出十幾個噴嚏來,癥狀就會改善。

第四,通治與風寒有關的癥狀(脖子疼、落枕、肩周炎、頭疼等) :風寒的一個特性,叫做「寒凝則血滯」,意謂著寒氣進入,血流減緩,慢慢形成瘀血,疼痛即開始了。五十肩,就是肩膀上累積的寒氣總爆發,加上這時候抵抗力減弱,所以會有肩膀疼痛的癥狀。採用取嚏法祛寒後,癥狀就會逐漸改善。

第五,改善便秘:打出噴嚏,同時會產生後座力,大便也就容易解出來了。

kfcc:拿根幹凈的飲料吸管來刺激比較安全,不要拿紙巾,以免跑到鼻子裏面啦!


神奇的中醫取嚏法


在中醫學中,人體被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病理上相互影響。中醫學充分利用這種密切關聯,發現了許多有效且有趣的治療方法,取嚏法即是其一。

  取嚏法是指通過給鼻腔以刺激,出現打噴嚏反應,從而達到祛除病邪、恢覆健康的一種方法。這種療法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年前的《靈樞·雜病》中就有記述:“噦,以草刺鼻嚏,嚏而已。” 其後東漢時張仲景有“以薤搗汁灌鼻中”以及“吹皂莢末鼻中”以救卒死的記載。晉代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許多以蔥莖、皂莢等催嚏開竅治療“卒死中惡”的方法。金元時朱丹溪用通關散(細辛、皂角)吹鼻取嚏,治療“卒中風邪昏悶不醒,牙關緊閉,湯水不下”,危亦林也用通關散(細辛、薄荷葉、皂角、雄黃)取嚏治療“卒暴中風,昏塞不省,牙關緊急,藥不得下咽喉”。清代吳尚先在《理瀹駢文》中說:“太凡上焦之病,以藥為末,口畜鼻取嚏發散為第一捷法,不獨通關急救用聞藥也。”

  為啥人會打噴嚏?現代醫學認為是鼻黏膜受刺激所引起的防禦性反射動作。中醫認為,噴嚏是人體陰陽二氣和順暢利的表現。如《靈樞·口問》說:“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為嚏。”張仲景也認識到“欲嚏不能”是因腹內寒盛,他在《金匱要略》中說:“中寒,其人下利,以裏虛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對此,清代尤怡在《金匱要略心典》中體會到:“中寒而下利者,裏氣素虛,無為捍蔽,邪得直侵中臟也;欲嚏不能者,正為邪逼,既不能卻,又不甘受,於是陽欲動而覆止,邪欲去而仍留也。”吳謙則在《醫宗金鑒·金匱心法要訣》中說得更為明了:“蓋噴嚏者,雷氣之義也,其人內陽外陰,陽氣奮發而為嚏也。今欲嚏而不能嚏,是陽欲出而覆留,陰氣盛也,故知腹中寒也”,並提出“陽和則嚏”的觀點。由此可知,噴嚏是人體陽氣宣通的一種反應形式,而當體內陰寒之氣太盛時,即難以打出噴嚏。

  關於取嚏的作用,吳尚先詳細指出:“嚏法,開也,在上在表者也,可以宣發陰陽之氣也”,“嚏法,達之、發之、泄之,可以解木、火、金之郁”,“嚏法,泄肺者也”,“連嚏數十次則腠理自松,即解肌也;涕淚痰涎並出,胸中悶惡亦寬,即吐也。蓋一嚏實兼汗吐二法……前賢治傷寒、中風、時疫、溫病、喉風、赤眼、牙痛等證皆有口畜藥。”概而言之,本法具有宣暢氣機、驅邪辟穢、通關開竅、行氣活血等功效。

  取嚏療法能解決哪些問題呢?由於其簡便易行,可在以下病癥中試用。

  呃逆  呃逆是胃氣上逆、沖動膈肌而形成的一種反應。由於“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環循胃口,上隔屬肺”(《靈樞·經脈》),說明肺胃相連,其氣相通,同主於降,而取嚏可宣利肺氣,因此肺氣降胃氣亦降,胃降則呃止。

  感冒  感冒是由風邪引發的一種外感病證。當風寒侵襲時,人體的正氣即會奮起抗爭,繼而作出鼻塞、流涕、噴嚏的反應。此時取嚏,即可通過激發肺之陽氣,進而把侵入體內的風寒之氣宣發出來加以驅除。這種方法也同樣可用於預防感冒,尤其是對於常處空調房間,或者平素陽虛、手腳怕冷的人,在遇到季節轉換或氣溫驟降時,自行取嚏,就可以有效激活正氣,防止邪侵。此外,取嚏法還可用於與風寒有關的落枕、肩周炎、頭疼及過敏癥(如鼻敏感或花粉癥之類),這些病癥常常是過往感受寒邪,造成了積壓滯留,取嚏則可助陽以促使寒氣排出。

  癃閉  小便不暢,點滴而出或不出者,謂之癃閉,可見於多種原因導致的功能性的尿瀦留。采用取嚏法治療小便不利,是基於肺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能“通調水道”的作用。當邪壅於肺致肺氣郁閉,或肺脾氣虛時,均可使肺不能把水液下輸膀胱而排出體外。對此,朱丹溪借用生活中的現象,形象地說明了“提壺揭蓋”的道理。他說:“肺為上焦,而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下竅之水出焉。”這種方法對於產後尿瀦留、前列腺增生癥,及寒、熱閉肺、或肺脾氣虛等引發的小便不利均有立等之效。

  便秘  肺與大腸相表裏,肺氣不宣就會影響大腸的傳導,使得大腸推動乏力而致便秘。取嚏法可以助肺氣之宣,促肺氣之降,從而增強大腸的推運之力,使糟粕外排。本法的治療原理與“提壺揭蓋”相似,可用於邪閉於肺或肺氣虧虛導致的便秘。

  痛經  經行前後或正值經期出現小腹疼痛,謂之痛經。其發病常由血虛寒凝,氣滯血瘀所致。取嚏法可迅速宣暢氣機,改善血運,進而消除“不通”的狀態,而“通則不痛”。

  神昏  厥證、癇病、中風閉證等均可見卒然竅閉神昏。由於病勢緊急,治療刻不容緩。可輔以用一些辛香走竄藥物如皂角、冰片等以取嚏,強力激發氣機,開竅醒神,並應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至於如何取嚏,其方法甚為簡便易行,可根據病情輕重、體質強弱及所用藥物等而定。一般說來,對於病情較輕、體質較強者,用草棍、紙撚、羽毛等刺激鼻腔,或仰視太陽光線即可;而對於病情較重、體質較弱者,可采取藥物吹鼻法(用藥前讓患者口含清水或屏氣,取 0.3克左右藥未置於細竹管或細紙管一端,吹入鼻腔),抹藥入鼻法(將藥物細末以手指蘸取適量抹入鼻腔),滴鼻法(將適量藥液滴入鼻內),塞鼻法(將藥物細末以布包適量塞入鼻腔)等。至於取嚏次數,用於急救者,以得嚏氣通蘇醒為度;用於病情較緩者,一般每天l~2次或2天1次等。

  取嚏是聚集或激發人體陽氣所作出的抗邪反應,付出的代價是正氣的耗散,因此應準確把握其適應病證。一般說來,卒中、痰厥等急證屬脫證者禁用,高血壓、腦出血、腦外傷等所致昏厥者不宜用,體虛及孕婦者慎用。

                    中國中醫藥報2013-12-19  作者:朱光 河南中醫學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3 23:35 , Processed in 0.018639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