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

標題: 凱歌集: 生命的喜悅 [打印本頁]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2 23:51
標題: 凱歌集: 生命的喜悅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22-6-15 13:09 編輯

凱歌集

作者劉俠.筆名杏林子.十二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輟學在家,自修寫作.全身關節均告捐壞,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然習作不斷,除創作各類劇本四十餘齣外,並出版散文集.

她是我喜愛的作家之一,她只有小學程度,但自學成材.「北極第一家」是寫其家庭趣事,文章淺白風趣.現上載她的散文,供大家欣賞.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12 23:52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9-29 15:07 編輯

凱歌集    作者:杏林子
你知道嗎?

你知道蠟燭要經過燃燒才會發光嗎?
你知道橄欖要經過壓榨才會出油嗎?
你知道美酒要經過醞釀才會芬芳嗎?
你知道柿子要經過風霜才會香甜嗎?

你知道嗎?
金子要經過提煉才見精純.
鑽石要經過琢磨才見光華.
寶刀要經過鍛鍊才見鋒利.
麥子要經過死亡才見重生.

你知道嗎?
天空若沒有風雨的肆虐,就顯不出彩虹的美麗.
溪流若沒有礁石的阻擋,就激不起浪花的飛舞.
小徑若不是曲折隱密,就顯不出它的幽靜.
梅花若不經一番寒風徹骨,何處聞得芳香撲鼻?

你知道嗎?
沒有經過流淚的雙目,永遠看不到人間的疾苦.
沒有經過流汗的耕作,永遠不懂收獲的歡樂.
沒有夏日炎陽烤灼,永遠不知樹蔭的清涼.
沒有漫漫長夜的等待,永遠看不到曙光的重現.

你知道嗎?
你知道環境越刻苦,也越使人奮發上進嗎?
你知道打擊越重,也越能造就人的信心嗎?
你知道世途越坎坷,人生的閱歷也越豐富嗎?

你知道嗎?
失敗教我們吸取經驗.
錯誤教我們學習謙遜.
挫折教我們培養勇氣.
捐傷教我們懂得珍惜.

你知道嗎?
沒有試煉,你永遠不知道生命的潛力有多深?
沒有重擔,你永遠不知道生命的耐力有多大?
沒有痛苦,你永遠不知道生命的韌力有多強?
沒有缺憾,你永遠不知道生命的內涵有多美?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28 22:59

愛        作者: 杏林子

一個男孩愛上了一個女孩,愛得刻骨銘心,女孩却不動心,嫁給了別人,他愛極生恨,一刀把她殺了,法庭上猶振振有詞地辯稱:「我太愛她了,不能忍受她屬於別人.」自己得不到,也不允許別人得到,這是怎樣的一種愛?

一對好朋友去吃宵夜,其中一位覺得某樣小吃十分可口,堅持要朋友也嚐一嚐,偏偏他的朋友不喜歡,堅持不受.就這樣,兩人一言不合打了起來,鬧進官裏.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種君子風度.但反過來說, 「己之所欲」,也不一定「施之於人」,因為各人的性情不同、喜好不同、感受不同、觀念不同,怎麼尊重對方,才是愛的第一要義.

如果愛裏沒有了解,愛就無法溝通.
如果愛裏沒有忍耐,愛就無法滋長.
如果愛裏沒有付出,愛就無法回流.
如果愛裏沒有犧牲,愛就無法博大.

如果愛裏沒有包容,愛就顯得狹窄.
如果愛裏沒有信任,愛就易生裂痕.
如果愛裏沒有責任,愛就變得自私.
如果愛裏沒有節制,愛就容易放縱.

如果愛裏沒有平等,愛就變成一種施捨.
如果愛裏沒有尊重,愛就變成一種專制.

如果愛裏沒有喜樂,愛就不能成為真愛.
如果愛不能光明正大,愛就是罪惡的化身.


作者: leungtinyan    時間: 2014-5-29 13:26
好一名作家.
作者: GraceLeung    時間: 2014-5-29 14:03
原始無我,一齊都在变幻中。
試找一套泰國电影“永恆”看看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29 18:34
GraceLeung 發表於 2014-5-29 14:03
原始無我,一齊都在变幻中。
試找一套泰國电影“永恆”看看


"永恆"裏姪兒與嫂嫂的戀愛.正如作者所指的"如果愛不能光明正大,愛就是罪惡的化身."最終會自食其果.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29 18:36
leungtinyan 發表於 2014-5-29 13:26
好一名作家.

她有很多好文章.我會揀些上載分享.
作者: leungtinyan    時間: 2014-5-29 23:32
十分期待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5-31 23:04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6-2 11:53 編輯

何去何從         作者: 杏林子

當鳳凰花開,學校裏驪歌初唱,又到了同學們分手再見的時候了.

然而,畢業後的出路,却更加令人徬徨焦慮,是繼續升學呢?是步入社會就業呢?

那一條路最好、最適合自己?真是何去何從,難以抉擇.人生似乎常常充滿了這種矛盾的痛苦!
其實,走怎麼樣的一條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甚麼樣的態度去走它?

就以此次當選的十大傑出青年來說,學歷從小學到博士都有,籍貫天南地北,所從事更是各行各業.證明只要你不看輕自己,不放棄自己,肯嘗試及努力,你就能有所作為,出人頭地,享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積極的生活,
開拓你的心胸,
培養多方面的興趣,
對生命抱以真誠和熱愛,
對人對事多多參與關心,
那麼,不論你走了那一條路,都會帶給你幸福充實的人生.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7-15 22:59
取與捨    文: 劉墉

「取」是一種本事, 「捨」更是一門哲學;
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
沒有通悟的人,捨不得.

捨之前,總要先取,才有得捨,
取多了之後,常得捨棄,才能再取,
所以「取」、「捨」雖是反義,卻也是一物的兩面.

人初生時,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食物,以求成長;取知識,以求內涵.

既然長大,則要有取有捨,或取熊掌而捨魚,或取利祿而捨悠閒;或取權位而捨性命.

至於老來,則愈要懂得捨,彷彿登山履危,行舟遇險時,先得將不必要的行李拋棄;再有險境,則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時,絕對是捨多於取.

如此說來,人生是愈取愈少,愈捨愈多,怎麼辦呢?

答案是:
少年時取其豐;
壯年時取其實;
老年時取其精.

少年時捨其不能有;
壯年時捨其不當有;
老年時捨其不必有.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7-18 21:58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7-18 22:36 編輯

古董  文: 劉墉

某日,一位古董商到我家裏做客,我便盡出所藏,請他鑑賞評價.
我拿出的第一件東西,是塊田黃石,長約四吋.
「這值不了什麼錢!」古董商說: 「因為上一段有裂璺,下半截有雜質,只有中間一小塊完美.」
「我當年是以高價買的!」我大吃一驚.
「你聽我說完吧!」古董商笑著說: 「你如果把上下兩截鋸掉,只留中段,價錢就倍於此了.」
接著他展開我收藏的一幅古畫: 「是名家手筆,可惜右邊破損了一塊,修補之後總是看得出來,倒不如將右側整個切除,價錢要比補了之後還高得多.」
最後,我取出了傳家之寶的黃磁蓋碗.
「這個蓋子早該扔了.」我很不服氣: 「有蓋反比無蓋來得便宜?」
「當然!因為蓋子有缺損,你想想看,當買主看到這件東西,發現蓋子已破,還會買嗎?」
他把蓋子放在案上,並將碗捧到我的面前: 「可是這樣子,幾人知道還有個蓋子呢?於是買主只當那只完美無缺的碗,而會愛不忍釋手!」
「同樣道理!」他又指著印石和畫說: 「你切去雜質之後,大家只見那是塊難得溫潤美好的田黃,有誰知道原來要大得多;而那畫沒幾人見過,切了邊仍是不錯的構圖,誰會想到已比原作少了半截?」
「人們為什麼總會注意那小小的疵缺,而忽略大體的美好.」我感慨地說.

作者: maharaja    時間: 2014-7-18 22:34
人生充滿美好

感謝分享好文章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7-21 21:49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7-26 20:26 編輯

順風與逆風     文: 劉墉

上國畫課,教授說:
「畫柳,要表現順風的美;畫松,要表現逆風的美;畫牛,要順風而走;畫馬,要逆風而奔.」

「那麼畫人呢?」學生問.
「王維的『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以順風為佳.
文天祥的『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以逆風為好.」

「有沒有又順又逆的?」
「陶淵明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前一句逆風,後一句順風.」

「人在順風和逆風中的表現,有沒有什麼當然的道理可依循?」
「風大時,要表現逆的風骨;風小時,要表現順的悠然.」

作者: Ming5812    時間: 2014-7-23 09:31
CarmenNg 發表於 2014-7-21 21:49
順風與逆風     文: 劉墉

上國畫課,教授說:

好文章, 多謝分享.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7-26 20:55
暫停  文: 劉墉

在棒球場上,
碰到投手不穩,
守備疏忽的情況,
教練要叫暫停,
以求安定軍心,鼓舞士氣.

在藍球場上,
遇到陣腳混亂,
頻頻失分的情況,
教練也要叫暫停,
為的是指導戰略,穩定情緒.

在人生的戰場上,
如果你感到力不從心,
遭到節節挫敗,也就叫一次暫停吧!

讓自己享受可貴的寜靜,
整理雜亂的思維,
重新計畫,重新武裝起來.

這短短的暫停,
在人生當中原是算不得什麼的,
却可能使你扭轉頹勢,
恢復信心,再度站立起來.

但要注意,
叫暫停的次數不可太多喲!
否則就是會違規了.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8-17 22:52
與時間賽跑    文:杏林子

小時候作文,常喜歡用甚麼「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來形容時間,其實小孩子那裡懂甚麼,不過是依樣畫葫蘆罷了.等到自己也開始步入胡適先生所謂的「偶有幾莖白髮,心情微近中年」的階段,才真正感覺到時間的壓力;歲月不饒人,也只有「做了過河卒子,拚命向前」的份了.

年輕時總覺得時間長得不知怎樣打發,許多寶貴的光陰就在嬉戲中荒廢.現在想想,真是可惜.年歲越長,越感到時間彷彿和鈔票一樣,也會貶值縮水,十分不經用;似乎並沒有做多少事,時間就沒有了.正好像莎士比亞說的「過去是我消耗時間,現在是時間消耗我了.」

所以,每當年輕人向我抱怨無聊苦悶時,我總建議他們找點事做,多讀點好書,甚至培養一兩樣正當嗜好.對於一些身體殘障、休學在家的孩子,我要求他們為自己訂一個日程表,有計劃的進修.一則有效的利用時間,再則生活有重心、有目標,就不會老想到自己的不幸了.

不要讓我們的「生命為愁苦所消耗,年歲為嘆息所曠廢」,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每一天,並且善用它.

它,
沒有始,也沒有終;
沒有形狀,也沒有顏色;
沒有重量,也沒有溫度;
無法分析,也無法化驗;
不知來自何方,也不知去向何處;
抓它不住,也攔它不了.

然而,當--------
月亮不斷繞着地球轉,
地球不斷圍着太陽轉,
轉得春天的花結了秋天的果子,
秋天的種子又開了春天的花;
轉得嬰兒成長、老人凋謝,
轉得英雄白頭、美人遲暮;
不管你喜歡、還是討厭它,
不管你希望它加速、還是停止,
它永遠我行我素,一視同仁.

作者: WGK    時間: 2014-8-24 12:59
好文章,感謝分享....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8-26 23:15
罵得好    文: 亞濃

徐復觀先生在「我的讀書生活」一文中,記熊十力先生對他的啟發,很有意思.
熊先生叫徐復觀讀王船山的「讀通鑑論」, 徐復觀說他早年已經讀過了,熊先生說: 「你並沒有讀懂,應當再讀.」

徐復觀過了些時候再去見熊先生,說「讀通鑑論」已經讀完了.熊先生問: 「有點甚麼心得?」徐復觀便接二連三說出許多不同意的地方.

熊老先生聽完便怒罵說: 「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甚麼不先看出他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甚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

徐復觀說: 「這對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恐怕對於一切聰明自負,但並沒有走進學問之門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9 20:23
灑脫     文: 亞濃

小兒子叫爺爺寫兩個大字掛在他房間裏,指明這兩個字是「灑脫」.
甚麼是「灑脫」?大方、不拘束的意思.一種漂亮、自然的態度.

譬如參加甚麼聚會,到場時,發覺別人穿得很漂亮,大多是名牌,你卻穿得很隨便,甚至有點寒酸.可是你卻落落大方,一點沒有自慚形穢的感覺,一樣充滿信心地與別人交談.

譬如參加甚麼比賽,不幸輸了.你神色如常,既不沮喪,也沒有憤憤不平.一樣地與對方談笑風生,一樣的玩,一樣的笑.不是故意裝作,而是出於自然.

怎樣才能如此?建基於對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的價值不靠身上的衣服,相信一時的失敗是成功的必經過程,就不會自卑、沮喪.

一個灑脫的人的確顯得漂亮,那是因為他的精神、氣質都會顯得超卓不凡,發出一種迷人的風韻.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11 21:58
敬老     文: 劉墉

今天晚餐,我和你都坐下了,媽媽也為每個人的盤裡分好食物,但是你公公還沒有到,我喊了兩聲,沒聽公公回答,就叫你到後面去請公公出來.

你當時很不以為然地說: 「公公當然知道吃飯了,剛才還看見他在廚房.」

我則說: 「對!公公是知道了,他八成回房間去戴假牙,但請他來是一種禮貌,而且有特別的意義.」因為這時公公過來了,我就沒多說,現在才把我要說的話寫給你--------

孩子,你要知道禮貌常常並不是「現實」的,譬如你請某人讓路給你過,說: 「麻 煩您,借過一下.」難道「借過」就一定要還嗎? 那借是一種「敬語」,表示原來「屬於他的」,只是借你一下.

禮貌代表尊重,記不記得感恩節晚餐時,雖然每人盤裡一隻龍蝦,大家就坐,可以自己開動了,但我先給公公和自己各倒了一小杯酒,再拿了杯飲料給媽媽,又問婆婆喝什麼.婆婆說她自己去倒豆漿,卻進廚房久久沒回來,原來是在「加溫」,我就舉著酒杯要大家等她.

當時你也覺得沒必要.但你是否注意到,當婆婆回來,發現每個人都在等她的時候,表現得多高興.

我為什麼等?因為尊重.婆婆為什麼高興?因為她覺得被尊重.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15 21:02
人生總有不如意       文: 劉墉

昨天晚上,你一進門就哭,說評審不公平,他們顯然跟一些學生很熟,把那些人都排在前面.
「他們有種族歧視.」你一邊說一邊哭,說比你差得多的白人同學都坐了前面,害你丟足了臉,接著一頓腳,說你今天不去了.
我當時沒有多講,只是淡淡地問,那麼會不會有其他同樣也覺得不公平呢?
「當然!」你說: 「好多人都不滿意自己的席次,除了坐到前面的幾個人.」

孩子!這就對了!你要知道到那裡去的都是學校裡的佼佼者,大家都認為自己應該坐在最前面.得到第十名的,想自己應該坐到前五名,甚至得到第二名的,都認為第一名比他差.如果全團除了坐在首席的幾個,其他人都認為評審不公平,都像你一樣生氣,第二天不去.這樂團不是只剩下幾個人了嗎?

不能翻棋盤
首先你要想想,你為什麼去參加,你參加就要接受評選.如果評選的成績不好,便退出,不是好像下棋時一輸就翻棋盤的人嗎?

你可以一起初就不參加,既然參加了,就應該尊重那個團體,接受評選的結果,而且有始有終地把任務完成.


不要輸不起
孩子!什麼叫成長、什麼叫成熟?
成長與成熟是一步步由父母身邊走向外面廣大的世界,是由家裡的小公主、作王子,絕不聽令於別人、絕不願屈人下,以及輸不起的,則是不成熟.

想想,如果你賭氣從樂團離開,你提著琴,一個人走出音樂廳,那廳裡的交響樂團是不是仍在繼續練習?當你聽到背後傳來的樂聲時,那真正孤獨的人是「他們」,還是「你」?

就當一個小小的螺絲釘吧!就讓那些不如你的人坐在你前面的位置吧!當他們拉錯音的時候,就用你正確的音,來幫助他們掩蓋吧!你非但不必因為不滿而消極地表現,反而要加倍認真地練習,讓那些居然看走眼的評審老師發現,他們錯了!


戰勝狹隘的自己
今天早上,你出門時,我說「去不去,由你自己決定.如果決定不去,放學就回家.」
所以,下午三點,我一直聽著門,聽會不會傳來你的腳步聲.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門外都安安靜靜,我的心,則由緊張變為興奮.

孩子!恭喜你,你成功了!你戰勝了狹隘的自己,有了寬闊的胸襟.孩子!你沒輸,你贏了!爸爸以你為榮.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21 22:25
日本人看文化  文: 陶傑
                       
日本首相安倍出席俄國冬季奧運開幕禮,順道會見普京,普京牽着兩年前安倍贈送的一隻日本柴犬來迎客。安倍摸摸柴犬的頭,說:小狗好乖。普京說,偶爾也會咬人。

兩位領袖,話中有話,是高手過招,安倍向俄國送狗,是因為知道普京喜歡狗。日本柴犬忠誠,也有獨立的意志,跟北極犬,即所謂Huskies一樣,不太容易養。安倍將狗送給愛狗的國家領袖,狗不會送錯去北京或首爾,因為這兩個國家都吃狗肉。像清末英女皇送給李鴻章的一隻哈叭狗,英國人再探望時,李鴻章道謝,說「那隻狗味道很好」。

國際往來,對於他國的民族文化,要有很深的了解。島國日本在這方面的情報研究做足,尤其對於一海之隔的中國。

日本十九世紀末有一個學者高桑駒吉,曾著有「支那文化史」,講述中國唐宋兩代的文化差異。唐宋的文學,因兩代風氣不同,唐朝氣象渾厚,宋朝氣質偏狹,以詩歌來比較,高桑駒吉認為:唐人以詩歌抒達其「情」,宋詩以議論發揮其「智」。

唐朝的詩人,以杜甫李白為首,都屬於在政治上不得意的人,覺得懷才不遇,唐詩偏向「啼饑號寒,長歌當哭」。但是宋詩不同,王安石、寇準、辛棄疾,甚至蘇東坡,都深得宋朝趙姓皇帝的重用,日子過得富裕,知識份子得志於廟堂,於是有雍容勝利的風度。

但是南宋之滅亡,正在於宋朝的文人太好「高談濶論」,好議論,則產生了宋明的「理學」。宋朝的文化人好講道理,因為宋太祖之後的皇帝大都講道理,最後,不講道理,崇尚暴力的金人打過來,宋朝遂以議論亡其國。

香港有許多學者從事「文化研究」。看,日本的高桑駒吉,才是真正的文化研究。不要以為高桑駒吉的文化研究論沒有用,對於「支那」中國,有的:今日香港的大律師和學者,推動普選,喜歡跟中方講「基本法」條文如何解譯,喜歡在民間舉辦論壇,喜歡在電台電視「理性討論」,跟中國講道理,這就是南宋的清議作風。不要忘記,南宋是被不喜歡「論述」的北方滅掉的。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9-29 15:07
細節與品質是朋友! 文: 朱薰

我知我說過一百遍很喜歡迪迪尼主題公園,但我還是要再說,而那是真有原因的。曾讀過一篇文章,不是介紹主題公園最新的遊樂設施,也不是刊出最受歡迎紀念品,說的是迪迪尼的欄杆。欄杆在園內滿目皆是,有甚麼值得提?經營的細節,是文章想說的重點。

樂園內的欄杆,全部的接駁位都經細心磨鈍、修邊,就是怕小朋友在排隊、在遊玩的時候割傷手、刮花臉。每一個細節都有考慮到,螺絲帽會用鈍的,即使會掉漆,但卻一定安全可靠。

我最近看到一篇新聞指在1988年,一個美國女生到東京迪迪尼遊玩,為了要玩當時大受歡迎的Big Thunder Mountain,看見那打蛇餅的人龍也沒有退縮(須知道望見那等候時間的牌子寫着1小時45分鐘是會想滴汗的),可是當她排到最前的時候卻沒機會進去玩,原來她還差一點點才到可內進的高度,小女孩很失望,但這個時候一位工作人員向小女孩遞上一張紙,是一張「未來通行證」,並說Big Thunder Mountain和迪迪尼會一直在這裏等她,到她長大後再回來就可以憑這張未來通行證優先乘搭。

16年後的今天,這名女生長大了,拿着通行證回到東京的樂園,工作人員沒有那些要左問右問的懷疑態度,看到通行證就二話不說把女生帶到隊伍的最前。硬件做了,窩心的軟件也要配合得宜才能成就好品質。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0-20 12:47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3-16 23:12 編輯

知識分子 文: 關麗珊

以前去台灣喜歡站在書店看書,看完不買,所以,經常將黃春明、陳映真和吳念真混淆。到過九份以後,開始記得吳念真在九份出生長大,寫過《悲情城市》劇本,因為這套電影,九份的旅客大大增加。

最近看九把刀轉述吳念真的演講,感到他真是說得好,大意是九份的礦工多是文盲,有個識字的師傅幫大家寫信讀信,還將報刊資料介紹給大家,例如窮人無錢醫病,師傅看見盤尼西林有用,就大膽買成藥回來給礦工治病。

師傅教吳念真寫信讀信,以免自己死後沒人幫助四周的人。師傅是礦工,並非文人,後在礦難罹難。師傅的身教讓吳念真知道真正的知識分子是「將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知識比他低的人,而不是反過來利用知識,去掠奪知識比他不足的人。」

我讀完中三出來工作,做過不少行業,看見商業社會的人衰極都不及「知識分子」卑劣。讀得書多的人,懂得美化卑鄙無恥的行為,還會醜化他人來抬高自己。

不時站在台北的書店看書,記得有篇小說描寫礦工家庭的日常生活,突然寫到礦坑坍塌,活埋礦工我覺得故事太悲慘,沒有買那本書,不肯定作者是黃春明、陳映真抑或吳念真,只肯定看過他們不少作品,他們都是在我心目中的知識分子。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0-20 13:05
吳中識 發表於 2014-10-20 12:56
小小感想:  有段時期,我常看劉墉的書, 看多了, 反而想都做得到的話太世故了.   ...

他是藝術家及老師,有些文章是談及他對兒女及學生的教導,所以會世故些.
做到與否,就在於個人的修養.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1-4 14:03
獨處的力量  文: 林日曦•舊香港人

我拿着那過時的籃球,孤獨地在籃球場上投籃,一不小心想起了那些一大幫同學一起在籃球場上嬉戲和戰鬥的日子,那些熱鬧映襯眼前的空蕩,不禁就感覺孤清。

可是輕度自憐過後,很快我又重拾其他記憶。那些年除了集體行動到處打球之外,我也有過像現在這樣一個人面對籃球架的時候。

跟朋友一起到籃球場一般就是鬥球鬥到日落,想要練習技術增強能力,就只好一個人去球場。那時我一星期總有一、兩天會獨個兒出發,避開最多人去的籃球場,找一個位置偏遠的廢場,一個人去練習。

射罰球是基本,射Key已算是解悶良藥。漫畫中描述主角練習時追求射球一萬次,是沒有誇張的說法,我相信所有真正喜歡籃球的人也有試過瘋狂投球練習的經驗。而且獨處是必須的,當有朋友在你身邊時,打球就成了聯誼、比賽,心神都無法集中在自身動作上,於是技術不會得到顯著進步。

像打桌球也有他的孤獨射Key,那叫打Line Up,把桌球都放在枱上成一直線,把它們都打進袋中,就是一個完整的練習。

任何運動,甚至任何講求技術的活動都好,在激烈的比賽之前,總需要有過一段獨處的孤苦訓練過程。

有時可能會覺得孤單,但不要緊,因為你會知道,當你技術有所提升之後,便可在集體比賽或玩樂中得到更大快樂。

咳,然而現在我連那些最終快樂都不追求了,於是我只在亂投了一小時的籃之後,便又草草回家涼冷氣。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1-4 15:57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8-20 20:48 編輯

格物至知       文: 劉墉

最近我要寫一篇有關咖啡的文章,就上網去查,結果我要的材料沒找到,卻發現好多有意思的事.譬如網上說土耳其人很愛喝咖啡,甚至能用剩在杯裏的咖啡渣為喝的人算命.

何止由咖啡渣能算命,所謂「見微知著」,從許多微小的徵象都能看出大的情勢.譬如有一派理論說掌紋會因為工具不同而改變,常拿毛筆的人,智慧線自然比較長;總持鋤頭、鎚子的人,感情線又會比較直,看手相的人只是從那些紋的情況來推想罷了.

又有一派說法是,任何一樣東西,都是經過千年萬載演化至今的,所以從每樣東西上都能見到天地間的「理」.即使在溪谷裡隨便撿起一顆小石頭,也能推想「它」過去的遭遇.



上面這許多「見微知著」、「由小見大」,其實都是「格物至知」,也就是從每樣「物」上去思考、去觀察,得到其中的知識與道理.

總歸一句話: 「萬物靜觀皆自得.」只要你肯用心、多觀察,皆有所得.

作者: leungtinyan    時間: 2014-11-5 09:53
CarmenNg 發表於 2014-8-17 22:52
與時間賽跑    文:杏林子

小時候作文,常喜歡用甚麼「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來形容時間,其實小孩子那裡懂甚 ...

感謝分享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1-16 22:09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4-11-16 22:24 編輯


作家: 劉墉 华人世界 (上)20080221 4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YL3215vZdM


刘墉 华人世界 (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Jgqzo3zDkI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2-17 13:46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3-14 19:49 編輯

為誰而活      文: 杏林子

從小,我胸懷大志,為自己定下許多「偉大」的目標.然而,這一切都在這場病中幻滅了.

我開始懷疑,像我這樣一個終日纏綿病榻、足不出戶的人,還能對國家社會有什麼貢獻?生命於我有什麼意義呢?

直到有一位伯母病了,媽媽去看她,她竟說: 「我一想到你的女兒,我就覺得這點病痛可以忍受了.」前不久,有位瀕臨自殺邊緣的女孩看到我之後,流著淚對我說: 「劉姊姊,你都能活得這樣好,為什麼我不能呢?」

從前,我曾為父母而活.我不忍見他們傷心,而不得不努力,我自修,我上進,只為博得父母歡心.我也曾為自己而活,身遭大劫,越想越不甘心屈服於命運的鞭子下,我奮發,我寫作,只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廢物.

而今,我卻同時也為更多和我同樣為生命奮鬥、在逆境中掙扎的人而活.每當我自己情緒低沉、心情沮喪時、一想到多少人因我的信心而振奮,因我的勇敢而堅強,我怎能退縮,怎能放棄呢?在第一火線上,一個逃兵會影響全軍的士氣啊!

所以,當我在安慰鼓勵別人時,我自己也同樣得到力量和勇氣.人生的戰場上,我們須要互相扶持,彼此激勵,並肩戰鬥.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4-12-18 13:48
給孩子最佳禮物  文: 關麗珊

林子祥的兒子林德信入行時,話題總是他穿短褲在美國教瑜伽,穿同樣短褲出來就嚇壞香港人,真是奇怪的娛樂新聞。最近看他的訪問,才知他修讀英國文學,還說多少因父親的關係才愛上文學。

他說五六歲時,他和妹妹跟爸爸到歐洲旅行,林子祥由塞納河開始講《鐘樓駝俠》(原名《巴黎聖母院》)的故事,每天跟孩子遊巴黎講故事,第五日去到聖母院,才跟孩子說出小說結局。

因為雨果這部偉大小說,巴黎聖母院成為全球遊客朝聖地,更讓童年的林德信愛上文學。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德育或美學,已是送給他們的珍貴禮物。

並非人人可以在文學名著的背景場地遊覽,但為人父母的都可以帶孩子上街,逛街市和超市可讓孩子習慣心算,逛公園可任由小孩運動嬉戲,經過法院可教小孩手持天秤的女神是守護法律的,不用說得太深入,只要在日常生活隨口說,讓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自然會找相關的資料細讀。

經常帶孩子上街,即使落樓逛一圈,小孩都會感受到父母的愛護,自會主動追求學問,好過讀一堆興趣班。

我的父母愛讀報刊和看電影,讓我習慣讀報看電影,童年愛跟妹妹覆述故事,喜歡聽鄰居說故事……即使沒有帶我去巴黎的爸爸,也從小喜愛文學。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1-19 12:59
天使的圖書館      文:  關麗珊

最近在fb轉貼二十五間美麗的圖書館圖片,簡直讓人感到幸福和幸運。如果天使來到世上,只有圖書館更適合他們暫住。旅遊逛過許多王宮和教堂,看過這輯圖片以後,覺得有不少圖書館比王宮漂亮。

德國電影《柏林蒼穹下》(Der Himmel über Berlin,英文片名Wings of Desire)以兩個天使的角度俯瞰人間,一個在城市四出走動,愛上寂寞的馬戲班空中飛人,放棄做天使,來到人間領略七情六欲悲歡離合。

另一天使留在圖書館,那是匯聚知識和智慧的地方。早在人類建成城市之前,天使已經守護這兒,旁觀一代又一代的人將學識寫在書裏,累積起來。

荷里活翻拍為《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由兩個天使主角變成一個,愛上外科醫生,圖書館就是天使的家。

殖民地政府不願教育市民獨立思考,大家識賺錢就可以,讀工具書還可,絕不鼓勵市民讀文學、歷史和哲學等書籍,最好連藝術書都不看。由殖民地到特區,公共圖書館都是文娛康樂場地,並非讓市民增長智慧的地方。

以弗所古城最漂亮的建築物是圖書館,即使今日只餘正門巨牆,仍可想像那是文明起源地之一,說不定曾有天使在那兒看人看書。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3-6 12:58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3-6 13:06 編輯

耶穌對惡人的神級回應   作者:馮睎乾        

日前同幾個久別重逢的朋友吃飯,他們談到香港現況,都顯得很悲觀。似乎在這個處處遭受壓迫的世界,憂鬱已成為大家唯一負擔得來的放肆,絕望就是出路。

然而強者是不易悲觀的,古希臘史詩英雄奧德賽說過一句話,我很喜歡:「他們哭聲大,淚水多,但流不出半點用處。」這位號稱「足智多謀」(polymêtis)的奧德賽自是強者,但面對魁梧的巨人時也無法力敵,唯有憑藉機智,不硬拚不認命,才能夠獲得最後勝利。

不硬拚不認命,同樣是基督教「英雄」耶穌的一條寶訓。很多人讀過《馬太福音》,但未必都明白以下數節的深意,耶穌說:「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另一邊也轉過去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迫你走一里路,你就跟他走二里。」(和合本中譯)這「神回應」乍看是向惡勢力低頭,任人魚肉,其實不然。「作對」的原語是「antistênai」,此字常以戰爭為語境,指軍事抵抗或武裝起義,可惜這含義在很多譯本喪失了(英王欽定本只譯作「resist」)。因此耶穌想說的,是不要以武力對抗力量凌駕他們的邪惡壓迫者(暗指羅馬人),而非完全不對抗。

耶穌的時代,打耳刮子用意不在傷人,只為羞辱。留意馬太強調「右臉」:多數人慣用右手,摑對方的右臉就得用手背,在猶太人而言,以手背摑耳光的侮辱程度比掌心大一倍,也是尊者對卑者的打法。但耶穌把左臉轉過去,對方就手足無措了,改用掌心又不夠痛快,揮拳就只淪為平輩間毆鬥。

裏衣外衣,情境是債主在法庭把窮人的裏衣拿去作抵押,似乎沒甚麼不義,但照歷史所述,窮人的纍纍負債其實跟羅馬重稅有關,若邪惡早受法律庇蔭,反抗還可能嗎?耶穌認為可能,方法是索性脫得精光,因為按猶太人傳統,赤身露體是對旁觀者的羞辱,而非裸體者本人。

又,羅馬兵當時可「依法」驅遣猶太人搬一里路行李,逾此即屬違規,士兵會受罰;耶穌要「跟他走二里」,顯然想令對方進退維谷,陷入始料不及的荒謬處境。

社會的二元困局古今皆然,羅馬之於猶太省,北京之於香港,弱的一方往往只能垂死掙扎,困局很難解決。耶穌乾脆不解決,反而像駭客般騎劫整個系統──用「雙倍奉還」的奇招巧奪遊戲主導權,以「過度服從」來不服從,黑色幽默地重組權力架構,決不盲目地以眼還眼,以暴易暴,大概是深知以卵擊石必致一敗塗地。

當然這在今天如何實踐是個難題,而你對終被釘死的耶穌也許很不以為然,但我還是深佩他的睿智如蛇,能不滯於皮相,不拘於定局,將抗命和服從辯證地統一,昇華到嶄新的境界。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3-14 19:39
生命之旅    文: 杏林子

我生病時,只有十二歲,還是一個活潑天真、不解世事的孩子,生命的旅程一片錦繡,鳥語花香,無限的美景正展現在眼前.

然而,突然之間,我落入險惡的漩渦,無底深淵,我掙扎、抗拒,精疲力竭.面對著日益惡化的關節,前途茫茫, 病癒無期, 生命於我是多麼沉重的負擔啊. 多少次,我想放棄生活下去的權利,可是隱隱中又有股不甘心的感覺.我暗暗想,我已經吃了這樣多苦,受了這樣多罪,現在就放棄了,這一切不是白受了嗎?

一年年過去,我忍著、熬著、掙扎著、奮鬥著,由羸弱而茁壯,由怯懦而勇敢,由灰心喪膽而生氣勃勃.生命的美就在不斷的摸索學習,不斷的淬煉塑造,不斷的創造發現,付出的代價越大,也越見它的豐富完美.

也許生命的成長過程原本就是這樣艱苦辛酸;經過繭的黑暗痛苦,經過蛹的掙扎蛻變,纔有蛾的再生吧!回首前塵,儘管血淚斑駁,但我仍然感激,從苦難中,我更加體會生命的真實,奮鬥的歡愉.

人生的路,總免不了有坎坷,有風暴.當我們在面對自己的生命時,我們往往都是孤單的,沒有誰態幫助你,或替代你.但,你無須逃避,無須推卸,無須灰心,無須詛咒,屬於你的仍舊是你的,你終究要挑起你自己的擔子,走你自己的路.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3-16 22:58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3-17 21:52 編輯

自憐與自重    文: 杏林子 (劉俠)

很多朋友都說我的字寫得很好,筆劃很有勁道.不知道我以前的字有多醜、多蹩腳.由於我整條胳臂的關節都壞了,從肩、肘、腕,一直到十隻手指頭都是又腫又痛,握筆在手,真有千斤之重,一筆字寫得歪歪扭扭不說,而且向右下方傾斜,有人竟以為我是用左手寫字的.

有一天,一位函授老師在我的作業上批改,說我的字惡劣古怪,十分難看.當時我真覺得委屈,很想向老師解釋一番,但繼而一想, 世上有一些無手的人,用他們的嘴或腳趾也能練出一筆好字,為什麼我就不能呢?可見「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很多事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沒有毅力恆心,不願去嘗試.更何況,一個人如果因為自己的缺陷便處處要求別人對他忍讓原諒,那麼,基本上他便已經先將自己看低了.

從那時起,我開始慢慢練字.到今天,我肩不能舉,肘不能彎,十指變形,寫字時,只有在腿上放塊小木板,低着頭,彎着背,一筆一筆艱難地寫着,寫不多久,手臂就往往痛得無法動彈,即使抄一個劇本也需費時一個月呢!但我並不以為苦,因為,這對我是一種考驗,一種挑戰!

生命的潛力無限,你失去一部份,但另一方面加倍補充.失明的人往往記憶力特別強,嗅覺和觸覺也比別人敏銳,正是這個道理.怕的是你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陷,一味的自憐和抱怨.要知道,一個對自己都沒信心的人,叫別人如何來尊重你呀!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5-10 12:29
大路 * 小徑            文: 杏林子

親友開車帶我出市區,開上新修的高速公路. 哇!這條路好寬好直呀!車碼跳到八十,車子像箭一樣地射出去,風呼呼地響起着,頭髮都吹直了,太暢快了!

然而,走了一程又一程,我的新奇感與剌激感漸漸減退了.路,還是一樣的平坦舒適,但單調毫無變化的行程却令人生厭乏味.

忽然,我想起一條小徑.那是二十多年前一個初夏的午後,我瞞着母親, 帶着六歲的大弟和三歲的小弟偷偷溜出後門,順着屋後的田間小徑向不知的遠方走去,心中有種莫名的緊張和喜悅!

小徑一路蜿蜒向前,路邊有小花搖曳,草間有蚱蜢跳躍,兩個弟弟一會採花,一會捉蟲,忙得不亦樂乎!經過長長一方池塘,開滿一池鳳眼蓮,深紫色的花朶像是一大匹華麗的織錦鍛鋪陳在原野.池中有搖着尾巴的小蝌蚪,嘓嘓叫的青蛙,把個肥胖小弟吸引的蹲在旁邊捨不得走.

路走盡了,我們就走田埂.姐弟三人手牽手,小心翼翼地走着, 結果小弟沒注意,一腳踏空,翻到山溝裡;我嚇得手腳發軟地爬下去.還好,溝底是鬆鬆的土,他一點事也沒有.好不容易把他拖上來,我已經累出一身大汗.

接著,來到小溪邊,我們脫了鞋,涉水而過.溪水清涼柔滑,好舒服,大弟樂得大叫: 「哇!好像腳Y子吃枝仔冰!」我們來來回回走了好幾趟,直到太陽偏西才意猶未盡地回家.儘管這次小小的探險事後換來母親一頓好罵,却使我們姐弟三人興致盎然,久久不能忘懷.

人生的道理也是如此.有時候,平坦康莊的大路固然安全舒適,但曲折的小徑却更能開闢我們的心境, 帶給我們一些意想不到的情趣,即使是一些小小的驚險,也都將化為甜蜜的回憶.

作者: bcyeung    時間: 2015-5-10 17:25
life is like a dream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7-11 11:59
民國的教育手冊    文: 雲海

親戚旅行一番順道來港,送來一份禮物(是一本小書),他問我認識「閻錫山」嗎?我說知道,因為早前才見到一個印有閻錫山像及金句的紙鎮想買(後來無買)。他說這本小書是翻印民國時期,由閻錫山編製的公民教育小冊子!這一陣子真的非常流行重印民國的教育書本,可能現代人要重整古風,起碼在道德上需要如此!小書名為《模範公民》,副題為「新課程標準公民訓練手冊」、「初級小學學生用」,屬於第八冊。在民國22年(即1933年)初版,那時二戰未打、內戰未正式發生。一些小學生應該學的東西,可能依家大人也未懂。

每個主題一邊有些「金句」,另一邊就有個小故事,易明易學。主題金句包括:「我看見新事物,要常常留心研究。」「我發生了疑問,就想法去解決。」「我要仔細地觀察事物。」「我使用公共器具, 一定依照先後的次序。」「我不私用公共或別人的物件。」「我沒有得到允許,不動別人的東西。」「我不輕易向人家借東西。」「我不向人家借錢。」「我不浪費金錢。」「我能定期儲蓄。」「我愛用本國貨。」

「我遇見車馬及一切危險,要敏捷的避免。」「我看見同學有危險的舉動,立刻勸止他。」「別人有危險的時候,我立刻去救護他。」「我要隨時隨地幫助他人。」「人家有事問我,我要懇切地回答他。」「我說話要輕而和氣。」「我對人要和顏悅色。」「我自己不願做的事,不叫別人去做。」「我竭力做有益公眾的事情。」「我要愛護有益於人類的動物。」真係一些民國小學生要做的事,今天我也做不了!又有多少中國人今天能做到全部?一半呢?十分一呢?可能間中做到一兩件已經非常好了!但有一件事,就是在版權頁中,找不到閻錫山的名字!他參與了甚麼?未作考研!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8-20 20:32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8-20 21:00 編輯

小河的聲音  (轉載自愛的小品)

呢喃著, 呢喃著,阡陌千里的農田,巒濤起伏的幽谷,小河向楊柳低語,傾訴它對大自然不老的連綿情意……

生命不是滿足,生命是不停地渴望.
智慧不是言語, 智慧是言語以外的呼聲.

榮耀是甚麼? 榮耀是拒絕接受賞賜.
美麗並非刻在臉上,卻是那訴諸心靈以內的.

沒有人懂得天國,除非他有一顆明亮的心境.
地獄的火燄可怕,但比不上空洞枯澀的靈魂.

富有的不是物質,而是那些看得更高、更遠的.
貧窮絕不可惡,一片麵包,你已經可以擁有整個世界.

你快樂、你悲傷、你歡笑、你流淚, 世界便逐漸展現在你面前.
河流總是要向大海的,無論你輾過風車與否.

呢喃著, 呢喃著,阡陌千里的農田,巒濤起伏的幽谷,小河向楊柳低語,傾訴它對大自然不老的連綿情意……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5-10-18 21:48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10-18 21:52 編輯

混沌中的清醒   (轉載自  愛的小品)

殘陽西入崦    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    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罄    閒倚一支藤
世界微塵裏    吾寧愛與憎

在一個頹廢的時代裏, 你是否能安靜地,如古崦的孤僧,走在人生路上,沒有一滴眼淚,亦沒有一個笑容,閒雲野鶴般來去得如此酒脫?
在這混沌的時代, 我們內心的澎湃昭示著自己不能讓混沌延續;但是,我們又如何在混沌中尋覓清醒?

然而, 我深信只要有海的地方, 就有濤音的韻律;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生命的低語.

朋友,起來走吧!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6-9-16 22:46
靜思的藝術    文: 李怡


■英國作家Pico Iyer認為,科技唯一不能提供我們的就是如何善用科技。        

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Blaise Pascal說:「人類所有的不幸,起因於一個簡單的事實——他們不能安靜地坐在自己的房間裏。」
這句話聽來很奇怪,不能安靜坐在自己房間裏,就會製造人類的不幸嗎?不能反過來這麼說。他只是說,所有不幸是人類走出房間的活動造成,而不是說走出房間就會製造不幸。

無論人類歷史還是小說或影劇世界,都是圍繞人類社會的三大關係而展開,三大關係即權力、金錢、性欲的關係。三大關係貫徹着動物性所沒有的人性,三大關係的爭逐,製造了人類所有的不幸。如果人類安靜地坐在自己房間,就會發現自己的真正需要絕沒有我們極力要爭奪的那麼多。

1947年,美國海軍少將Admiral Richard E. Byrd到北極探險,他獨自在零下70度的一間簡陋小屋生活近五個月,之後他確信,「世界的混亂一半來自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是這麼少。」
Pascal生活的十七世紀,或Byrd所處的二十世紀中葉,若與今天相比,絕對平靜得多。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接到的訊息,和莎士比亞一輩子接到的一樣多。近年有一個新興領域叫「干擾學」(interruption science),研究人員發現,接完一通電話,平均要二十五分鐘才能恢復平靜。而現在多數人都有手機,電話訊息不停傳送給你,資料湧入越多,我們處理其中任何一個資訊的時間就越少。

現在收集訊息的能力,遠不如篩選訊息的能力更重要。我們就像站在距離一幅巨大畫布兩吋近的地方,看這幅畫的複雜畫面,我們根本看不到甚麼。只有往後多退幾步,站着不動,我們才能開始看出整幅畫,也才能看清全貌。而整幅畫,就是我們的生命。看到整幅畫,才看到生命的真正意義。
手機、電腦,越來越像我們神經系統的一部份,我們失去了晚上的休息時間、沒有了周末,我們就像急診室醫生一樣,永遠在待命中,但等到必須治療自己的時候,卻找不到處方。

在這個講求速度的年代,沒有甚麼比放慢腳步,更讓人有活力;在這個分心錯亂的世界,沒有甚麼比注意力,更奢侈昂貴;在這個不斷移動的時代,沒有甚麼比定下來靜思,更重要更急切了。
無關宗教,不涉團體,靜思的目的,是貼近個人的感悟。
不是要隔絕於世界,而是不時脫離一下,才能在這個瘋狂加速的世界,穩住方向。

英國作家Pico Iyer寫了一本書,叫《The Art of Stillness》。作者說,科技唯一不能提供我們的,就是如何善用科技。他遇到最驚訝的事情之一,就是那些開發出最新科技的人,反而最明白要對最新科技設限。簡言之,努力讓世界加速運轉的那批人,最了解放慢速度的優點。
作者在Google總部,看到彈跳床、室內樹屋、以及員工的工作時間有五分之一是自由時間,讓他們的思緒不受束縛,胡思亂想,尋找被急速活動逼得躲藏起來的靈感。對超過一千名Google人作調查的科學證據顯示,靜坐冥想不僅可以讓思考更清晰、更健康,還可以提高情緒智商。

為香港製造不幸的那些人,如果安靜坐在自己房間,我們至少會太平些吧。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18-11-27 11:39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8-11-27 11:41 編輯

收集念頭的人   撰文:鄺穎萱



《收集念頭的人》為Monika Feth的著名繪本。

格蘭特西老先生每天大清早,在萬籟俱寂時都路過我家,老遠就聽到他沉重腳步聲。大家會互相問好,他背着鼓起的大背囊,步履緩慢。老先生有一份奇怪的工作,就是到城裏收集各種思想念頭,不論它們是好是壞、或長或短,也會有自己最喜歡的,但卻從不放棄其他。他知道所有的念頭都十分敏感,所以要盡量令他們不受到傷害。

老先生特別之處,是能夠聽到大家的聲音,最最最微小的思想也逃不過他超靈敏耳朵。每次聽到人家的想法,他馬上打開背囊,吹一聲口哨,思想就或飛或爬着鑽進去,有的笨手笨腳,有的乾脆利落,總之每個思想都有着自己特別一套方式,令人捉摸不定。回到家裏他先在地上鋪枱布,把他們通通從布袋倒出來,將那些糾纏在一起的思想好好整理,再按照字母順序放上架。例如那些名字以A字頭開始的思想,比如愛笑的思想、愛激動的思想、傲慢的思想,或者唉聲嘆氣的思想。

思想五花八門,分類過程毫不輕鬆,外表看上去幾乎是透明,很易混淆。有時還會偷偷地躲起來,例如那些不理性、粗疏的思想就經常躲藏。屋外有個苗圃,大家的思想經整理好後,老人把它們逐個拿出來,小心翼翼地栽到土裏,冬天還會在苗圃加上蓋保溫。當一天的工作結束,他會靠在沙發喝茶讀報紙,直至入睡。

老人早上探頭望出窗外,看到苗圃上一朵朵美麗的鮮花正盛開着,在晨曦中盡顯五彩繽紛,他們形態各異,但都散發奇妙的芳香,他知道思想花朵盛開的時間是很短暫,立即到苗圃前坐下來,享受這美妙的時刻。天終於亮起來,花朵們散落變成粉塵,在陽光下翩翩起舞。這時第一陣吹來的風,把它們帶上了天空。思想花朵之晨結束了,他吃過早餐,就拿起背囊上路。一天老先生告訴我,那些微小的花朵碎片,一直在空氣中浮動,飄向正熟睡着的人,落在他們頭上,最後長出新的思想來。

他說:「如果沒有人收集思想的話,說不定從甚麼時候開始,人們就不會再有思想了。」每個城市,都有這些收集思想的人,或者我們不能單靠外表可以看得出來,大家怎會想到一個如此普通的老頭,原來是做着這樣重要而奇特的工作。

悉心栽種 思想不可單一化
這是德國作家Monika Feth兒童哲學繪本第三部曲,她以詩一般的文字,帶出了思想保存及自由傳播的重要性。在故事的細節中蘊含了很多重要的價值理念,例如收集思想要多元,不能只挑選自己喜歡的,思想會糾纏不清,需要整理,思想們各不相同,接受的過程也有別,有容易也有困難。更重要的是思想要悉心栽種,才可以產生影響,由此再誕生出新的思想,這就是一個文明社會的發展歷程。任何一個地方,如果只容許一種思想、單一思考模式又或是指定傳播方法時,這地方的人,就如老先生所說,「人們就不會再有思想了。」

曾幾何時,我們不也是目睹一個曾經自由活潑朝氣勃勃城市,生機處處,無奈,這地方在短短數年間猶如徐徐老去、曾經擁有的文明正在慢慢枯萎。當下的動盪造成各方困擾,這個曾經是亞洲四小龍的城市,究竟何去何從?而他的定海神針又可以在哪裏找到?國家領導人強調「騰籠換鳥」,深化改革,原來要替換的竟是人們腦袋,要大家思想重新變回單一化,愚昧化,不信?不妨看看新疆的思想再教育營。


作者: CarmenNg    時間: 2022-6-15 13:09

生命的喜悅 ~ 跟高高維孔明做冥想 (2021/09/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Rl1zPGafc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139.162.60.118/)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