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48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生自己不吃藥

[複製鏈接]

403

主題

0

好友

5257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3-23 15:26: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不可盡信的醫療謊言:信不得的醫生,吃不得的藥,做不得的保健方法。 医療と健康の常識はウソだらけ
內容簡介
信不得的醫生。
吃不得的藥。
做不得的保健方法。
醫療與健康常識盡是謊言!
  
醫療統計學權威.岡田正彥
戳破錯誤百出的健康常識、濫用藥物的醫療體系、誇大不實的營養補充品廣告!
 
 
  【造就醫療謊言的三大元兇】
  ■原因1 醫療數據遭到誤會或濫用
  只提出數字就誆稱是「醫學證據」,或是引用醫療學會、名醫的意見,做出模擬醫學證據的內容,此類蒙混手法屢見不鮮。

  ■原因2 礙於醫療體系應有的結構
  花時間為患者進行飲食及運動指導,醫院的財政狀況將會面臨赤字,故醫生常會開藥給根本不需要服藥的患者,或進行一些沒必要的檢查。

  ■原因3 對科學的期望過大
  科學家以人為的方式任意更動基因和細胞,恐怕會催生出未知的物質,會對健康造成何種影響,依然是未知數。
  
  【無憑無據,值得大打?的醫療常識】
  —提高免疫力能預防患病?
  —BMI值22最為理想?
  —雞蛋含有大量的膽固醇,1天最多吃1顆?
  —服用營養補充品補充鈣質能有效治療骨質疏鬆症?
  —尿酸值過高的人只要改喝低嘌呤啤酒就能安心?
  —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的效果極佳?
  
  【揭穿各式「人造」醫療常識陷阱】
  —糖尿病患者非重症就不需要服藥
  —服藥使血糖值過度下降後死亡率會隨之升高
  —「失智症患者早期服藥治療成效最佳」並無根據
  —目前尚無能夠確實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按摩小腿不一定有益健康
  —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減肥法相當危險
  —癌症篩檢和健康檢查都無法延長壽命
  —睡眠時間過長反而容易生病
  —醫療的最終目的並非改善檢查數值,而是延長壽命
  
  【不受營養補充品廣告欺騙的確認重點】
  ■有比較「有服用的人」和「沒服用的人」之間的差別嗎?
  絕大多數的廣告都不會同時告訴大家「沒服用的人最終身體狀況會如何」,雖然「吃藥能改善病情」,但就算「不吃藥病情也有機會自然好轉」。
  ■比較的對象是公平的嗎?
  一定要特別留意「隨機」這兩個字,只要看到「隨機」一詞,在研究者沒有暗中動手腳的前提之下,即為公平的調查。
  ■有找來大規模的實驗對象做調查嗎?
  想得到值得信賴的調查結果,至少要找1000名以上的實驗對象進行調查。
  ■有長時間追蹤調查嗎?
  追蹤時間較短的調查通常能得到正面結果,沒有附上長時間追蹤調查的數據資料,就無法判定該產品的真正成效。
  ■有辦法延長壽命嗎?
  一般人通常只在乎眼前的變化,但如果這項營養補充品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代表會導致平均壽命縮短。
  
  【本書的三大保證】
  ★不會一味地否定醫療手段,而是會提出更適當的方式,教大家如何跟醫生和藥物打交道。
  ★介紹比任何藥物都還要能有效延長壽命的「真正的健康常識」。
  ★介紹有科學根據的「正確保健方法」。
 
 
本書特色
  ◎擊破假健康之名,行廣告之實的「人造」醫療常識陷阱。
  ◎導正坊間普遍流傳,實則錯誤百出的健康常識。
  ◎可服用的藥&服用後會有危險的藥判斷教學。
  ◎揪出覺得說明怪怪,卻難辨真偽的理論破綻。
  ◎點出真正值得信賴的生活習慣。
  
目錄
.前言
不再輕易受騙!
.看穿「醫療」與「健康情報」的謊言
社會大眾受騙的原因
.原因1 醫療數據遭到誤會或濫用
.●不受營養補充品廣告欺騙的確認重點
.原因2 礙於醫療體系應有的結構

.原因3 對科學的期望過大
.坊間流傳的健康常識其實錯誤百出
.錯誤的健康常識 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的效果極佳
.服用營養補充品補充鈣質能有效治療骨質疏鬆症
.按摩小腿肚有益身體健康
.BMI值22最為理想
.喝酒會使身材發胖
.提高免疫力能預防患病
.雞蛋含有大量的膽固醇,1天最多吃1顆
.壓力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必須積極補充水分
.睡眠時間太短對身體不好
.尿酸值過高的人只要改喝低嘌呤啤酒就能安心
.高齡者一定是受人照顧的一方
.核電廠停止運作後一定會供電不足
.可服用的藥、服用後會有危險的藥
.感冒藥的常見疑問
在感冒初期吃藥能避免感冒惡化,還能較快治好?
.降血壓藥的常見疑問
一旦開始服用降血壓藥,就必須服藥一輩子嗎?
.降血糖藥的常見疑問
接受代謝症候群檢查後發現自己的空腹血糖值達到109mg/dl,一定要吃藥治療才行嗎?
.腸胃藥的常見疑問
醫生開的處方藥能有效減輕胃痛和胃食道逆流症狀。
我可以自己到藥局購買成分相同的藥物,放在家裡備用嗎?
.降膽固醇藥的常見疑問
聽說女性不用靠藥物降低膽固醇值也沒關係,確有此事嗎?
.降中性脂肪藥的常見疑問
我被診斷出患有脂質異常症,雖然膽固醇值還在標準範圍內,但中性脂肪值達到310㎎/dl,我應該服藥治療嗎?
.抗過敏藥的常見疑問
每到春天惱人的花粉症就會找上門來,在藥局買的成藥有好有壞,但看醫生又要等很久,實在不太想去醫院……
.抗癌藥的常見疑問
我父親正在服用抗癌藥物,但飽受副作用折磨,他本人已經打算放棄治療,請問現在停藥沒問題嗎?
.抗憂鬱藥的常見疑問
有人說「憂鬱症得靠藥物治療」,又有人說「隨便吃藥會藥物成癮」,究竟哪個說法才是正確的呢?
.安眠藥的常見疑問
我飽受失眠所苦,但又不敢吃安眠藥。
有什麼不靠藥物又能幫助入眠的好方法嗎?
.失智症藥物的常見疑問
我的母親被診斷出輕度的阿茲海默症,吃了醫生開的處方藥後還是一樣會忘東忘西,請問有必要繼續服藥嗎?
.學名藥的常見疑問
聽說學名藥比較便宜,我很想試試看,但是我的主治醫生都不開學名藥給我,該不會是因為沒賺頭吧?
.照X光的常見疑問
我想做牙齒矯正治療,打算找3間牙醫幫我估價,但每到一間新診所就要重照一次X光讓我有點擔心,能請診所提供X光片給我嗎?
.這才是真正值得信賴的生活習慣!
.運動的成效遠勝於任何藥物
.運動的常見疑問
.我的血糖值偏高,主治醫生建議我開始減重,所以我現在都會帶著計步器散步,但為什麼完全沒有變瘦呢?
.我每個月會去打2次高爾夫球,很享受競賽的樂趣,在草坪上走動也算是運動,這樣的運動量應該足夠了吧?
.我成為健身房的會員了,但我明明想要瘦肚子,教練卻建議我做全身肌肉訓練,這樣肌肉不會過度發達嗎?
.我很想瘦身但是又不喜歡運動,如果只靠減少飲食份量的話,有沒有辦法順利減肥呢?
.我的身材不算肥胖,但是腹部有不少贅肉,請問有哪些運動能夠縮小腹圍呢?
.我習慣穿著三溫暖排汗衣跑步,並在運動結束後泡熱水放鬆。像這樣讓身體大量排汗應該比較容易瘦吧?
.成天被工作和家事追著跑,累得筋疲力竭,完全沒時間運動。不過,如此疲累的生活,應該也有一點運動效果吧?
.我買了可以把腳放在踏板上做腿部開合運動的健身器材,聽說能鍛鍊平常沒在活動的肌肉,請問這是真的嗎?
.聽說游泳能夠瘦身,但我游沒多久就嫌麻煩了。從以前我做任何運動就都只有三分鐘熱度,有什麼持之以恆的好方法嗎?
能瘦得健康的飲食法
.減肥7大要領
.均衡攝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
.魚貝類的攝取量應多於肉類
.植物性脂肪的攝取量應多於動物性脂肪
.減少乳製品的攝取量
.積極攝取蔬菜及水果
.盡量減少鹽分攝取量
.不要偏食
.能靠自己降低80%的罹癌機率
.預防癌症的7大要領
.將香菸從生活環境中完全排除
.遠離汽車廢氣、工廠排煙、灰塵、粉末及噴霧等
.不要一味地吃同樣的食品
.積極攝取蔬菜及水果
.養成運動習慣,擺脫肥胖身材
.留意病毒誘發的癌症
.避免曝曬在陽光之下
.後記
.參考文獻
前言
  當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事故時,專家們一再重申其安全性,「這次的事故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立即危害」、「外洩的輻射量比照胸部X光片還少,不用擔心」等,疾聲呼籲民眾勿恐慌。不過,想必大多數人直覺上還是會覺得「似乎哪裡怪怪的」吧?
  在那次事故過後,打擊科學信賴度的事件依然層出不窮。
  藥廠諾華竄改高血壓藥物得安穩(Diovan)臨床實驗報告事件、理化學研究所STAP細胞論文捏造事件、全面精密體檢學會與其他學會間的健康基準值爭論……「現在到底是什麼情況?」、「究竟哪一方才是正確的?」、「日本接下來會變成怎樣啊?」此起彼落的擔憂聲開始在社會上傳出。
另一方面,「問題出在醫療體系的根本構造上,沒辦法了……」也出現了這般交雜著嘆息的聲音。
  就我個人看來,這些問題的禍源根本如出一轍。
  ●研究者與企業勾結
  ●媒體與企業勾結
  ●政客與企業勾結
  ●統計資料的誤認或濫用
  ●非得進行一大堆檢查和治療才能獲利的醫療體系
  的確,在這些構造層面的問題尚未獲得改善前,想必世間的紛擾不會平息,市民們仍然處於難以受益的一方。
  福島核災事故是改變人民意識的重要轉機。
  應該有不少民眾在福島核災事故發生後才得知日本有「原子力村」(藉由推進核電獲取利益的政治家、企業及研究團體等)的存在。
  儘管如此,多數民眾在冒出「無法相信任何人」、「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等念頭後,思考也跟著停滯了。
  溫順的日本人既不會大聲反抗,也不敢發洩憤怒情緒。不過,「明知問題出在醫療體系的根本結構上,又不敢有所表示」,我認為現在正是打破這個膠著狀態的絕佳時機。
  當我還是實習醫生的時候,我並不認為這種濫用藥物的醫療體制有什麼大問題。
  每天跟著周圍的前輩們學習,運用所學為患者們進行治療。不過,當我看到病患因大量服藥的副作用搞壞身體後,我才驚覺這樣的醫療體制實在是有違常理。為了打破這般現狀,我開始深思自己的下一步,最後決定著手研究預防醫學及醫療統計學。
  預防醫學是一門避免疾病找上身的學問。
  醫療統計學是一門分析醫學調查數據的學問。
  我長年鑽研這兩個領域至今,發現目前醫學界裡所謂的「常識」其實大多都無憑無據。
  歐美自1990年代起就頻繁施行「大規模調查」,找來人數龐大的觀察對象,進行長時間追蹤調查,藉此獲得信賴度極高的醫學證據(科學根據)。
  反觀日本,醫療界對大規模調查的重視度極低,至今還被不知所云的醫療常識束縛,總是拿一些舊時代的動物實驗結果為憑,或是採信某些德高望重醫師的經驗談……
  而且有很多專家會被調查數據蒙騙。這也是個大問題。
  想正確分析調查數據,必須擁有優秀的洞察力,至少得滿足統計學的基本原則。
  ●必須是有意義的分析
  ●必須有比較
  ●背景要素必須一致
  ●並非只有單純的表面關係
  ●並無同時分析同樣內容的成因
  ●有進行大規模調查
  ●並非單純與以往相比
  ●有進行長時間追蹤調查
  ●目的與手段並無產生矛盾
  按照上述基本原則來驗證當今流傳的醫學資訊後,會發現具信憑性的情報其實少之又少。不過,從現實面看來,有許多不值得一提的數據被誤認成是可信資料,還有很多人會盲信已遭到斷章取義、僅擷取出有利部分的數據。連身為醫療專家的醫生都有可能被蒙在鼓裡,一般市井小民又怎麼有本事看破其中的謊言。
  在鑑別調查數據時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參考項目,那就是「醫療的目的為何」。
  醫療的最終目的並非改善檢查數值,而是要延長壽命。
 
  舉例來說,服用降血壓藥物的目的是什麼呢? 
  並不是為了改善血壓值,而是要藉由降低血壓來預防腦血管病變,避免患者死於腦血管疾病。不過,服藥後就算血壓順利下降,也成功預防腦血管疾病,卻因藥物的副作用而患上其他疾病,那就失去藥療的意義了。
  
  「能否延長壽命」是判別所有醫療資訊的重要指標,記住這點絕對有益無害。
  現在坊間充斥著大量的醫療資訊,一般民眾原本就難以辨其真偽,更何況還有不肖人士會利用巧妙的手法擷取統計數據,想避免受騙簡直比登天還難。
  我們能做的就只有不要盲信醫療資訊,隨時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當我們獲得某項新資訊時,應該要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質疑是否有人正靠著此情報在背後大賺一筆,畢竟前面所提到的「醫療體系的根本問題」沒辦法輕易改變啊!不過,表達自己的心聲,大聲表示「我不想吃藥」或「不需要核能發電廠」等,應該也同樣重要吧?
  本書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教讀者們辨別坊間流傳的健康資訊,介紹跟醫生和藥物聰明打交道的方法,以及能有效預防生活習慣病及癌症的手段等。
  本書提供的資訊全都取自大規模調查的結果,有最新醫學證據佐證。
  願本書能守護您與家人的健康。
  衷心盼望改變這世道的改革意識逐日高漲。
岡田正彥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岡田正彥
  新潟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專攻預防醫學及長壽科學。1946年生於京都府,1972年畢業於新潟大學醫學系,1990年起任職同大學醫學系教授,並擔任美國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的副編輯、期刊《生體醫工學》的總編輯等職。
1981年獲頒新潟日報文化賞、2001年獲頒臨床病理學研究振興基金「小酒井望賞」。
著有《人はなぜ太るのか》(岩波書店出版)、《ほどほど養生訓》《放射能と健康被害 20のエビデンス》(日本評論社出版)、《がん検診の大罪》(新潮社出版)、《検診で寿命は延びない》(PHP研究所出版)、《死ぬときに後悔しない医者とクスリの選び方》(ascom出版)等書。
  引用全球性的大規模調查數據(醫學證據),幫助國人提高對錯誤的醫療及健康常識警戒。為了解救受藥物濫用所苦的患者,目前也在東京都內的醫院進行預防醫學的研究及指導,診療對象為所有肥胖、高血脂症、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患者。同時身兼老人看護保健設施的設施長,頻繁接觸80歲以上的高齡者,提供各種生活改善建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11-26 10:27 , Processed in 0.015440 second(s), 20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