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187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品讀傅惟慈 心中的大佛 作家: 舒罕

[複製鏈接]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3-25 14:59: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品讀傅惟慈  心中的大佛 作家: 舒罕

先是買得了南京譯林出版社印行的《毛姆短篇小說精選集》,四百來頁精裝一冊,攤放在書桌前正好。這本書預告了好幾年,集合諸位翻譯名家,精細打磨,在當前求快求新的速食環境裏堪稱異數。書裏收錄毛姆小說二十三篇,另附錄陸谷孫、董橋二位先生互為印證的評論兩篇,光怪陸離,果然好看。
一路讀下來,最喜歡的便是傅惟慈先生譯的那篇《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故事是毛姆擅長的異域風情,男主人公在「壞人」杰克遜的影響下逃離都市,回歸荒島,認為在那裏才能接觸到永恆的美。這篇小說實在是大有遁世的意味。我看到的似乎是西洋社會裏的莊子、陶淵明,享受天地萬物帶給人們本真的美與快樂。讀完這篇小說,很難說是因為毛姆而喜歡傅惟慈先生的譯筆,還是因為傅先生的譯文而喜歡上毛姆,只覺得譯文流暢不隔,恰到好處地傳遞了自由任性,脫離秩序的氛圍。
第一次讀到傅先生的譯品便有投契的愉悅,可惜一直不大喜歡讀西洋小說,因而似乎也無緣再多親近傅先生的文字般若,不料年關底下去書店閑逛,竟有意外收穫:傅惟慈先生出版了唯一的一本散文集《牌戲人生》,站着翻了幾頁,不忍釋手,立馬買回去細讀。一向以為詩人和譯者的散文會格外耐讀,民國年間的卞之琳、馮至,如今的北島、西川,他們的文字有詩人的靈動,有譯者的嚴謹,大約是習慣使然,詩人的推敲,譯者的斟酌有同工之妙。
傅先生不怎麼寫詩,卻也把散文寫得質樸無華中自有韻致,這種韻致相信是來自於苦心孤詣歷久彌新的揣摩。文集裏談旅行,說收藏,也道譯路甘苦,憶過往漂泊,都好看,都耐讀,尤其喜歡寫他青春作伴逃離敵佔區的《千里負笈記》和《出亡記》,舉重若輕,化險為夷,還有一篇《心中的大佛》,簡直和傅先生譯的那篇毛姆遙相呼應,弦歌和答了。
文章講述自己漫遊巴蜀時,在樂山偶遇意欲去西藏歷練的青年,先生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當年我不也是十九歲,讀書讀得好好的,突然一陣衝動,離家出走了嗎?不甘心憋悶在已經心生厭膩的狹小天地裏,渴望掙脫牢牢束縛自己的單調和平凡,只憑着青春銳氣和無知,就聳身一躍,跳進生活的激流中。」正因為如此,傅先生沒有勸阻,甚至周到地為他謀劃萬一失敗的退路。事後那位青年雖然未能如願而向生活低頭,卻倔強莊嚴地供奉起「心中的大佛」,傅先生想到堅持的艱難,直面現實的不易,愀然有感:「理想、信念,崇拜的人,都會成為一個人心中的大佛。正因為有它縈繫心頭,人生才有了座標,不再虛度。它逼迫人不斷思索,不斷追求,不斷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簡言之,傅先生想告訴青年人的,是盡量去其功利心,尋覓到充實豐滿的人生境界,當然,這肯定不容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11 19:46 , Processed in 0.028909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