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9-14
- 最後登錄
- 2022-4-19
- 閱讀權限
- 90
- 積分
- 9918
- 精華
- 0
- 帖子
- 2199
|
本帖最後由 alexwush 於 2014-2-18 21:39 編輯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不要做這 10 件事,讓你的智慧型手機更聰明好用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對於像我這樣喜歡「玩」科技的人,確實會想要去研究諸如怎麼讓手機更快、怎麼讓手機更省電的技巧,玩玩 Root、 刷機或 JB ,但我稱之為「玩」,正是因為實際上這些技巧沒辦法真正讓手機快多少或省電多少,只是玩的過程有些成就感而已。
但是,玩還好,我也看到一些朋友買了智慧型手機,根本還沒好好享受「智慧生活」,還沒有認識到「雲端、行動」的便利應用,卻「優先」考慮怎麼讓電池維持更久?怎麼用一些偏門的方法讓手機跑更高分?我覺得這真的本末倒置了。
舉例來說,讓一台智慧型手機的電力維持24個小時有意義嗎?如果說我們每天早上出門、晚上就會回家,那麼難道不能在回家時充電,這時候,有必要為了讓手機電池可以撐24個小時,反而不敢去使用手機上好用的同步、智能功能,故意把螢幕調暗、把享受關掉,把手機變難用,但只是為了電力可以維持久一點?其實,這真的沒有必要。
現在不管是買一台新的 iPhone、 iPad 與 Android 的新手機,其實當你買到手的時候,就是很棒的使用狀態,你可以直接開始用了: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安裝有需要的 App,用來善用你的工作時間,用來解決生活問題。
參考:行動工作真的用得到!31款生產力 Android App 下載推薦
Android 手機陪你一起去自助旅行的 33 款 Apps 推薦下載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我們擁有一台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意義。不要花時間去搞那些無法確定的「優化」,不要花時間去擔心那些說不准的數據,當你提昇了小數點的速度後,你浪費了更多自己生命的效能。
只有真的把手機拿來解決工作、生活問題,才是真正發揮手機的效能。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你認識一位新朋友,還沒有真正去和他相處,還沒有互相理解,你就先去找其他人來幫你的新朋友評分,然後用這些和自己經驗無關的評分,左右自己對這位新朋友的看法,然後開始疑神疑鬼。
這不就是像很多朋友在自己買手機後還要安裝「跑分軟體」,一樣的意思嗎?
或許(但其實我也很懷疑), 3C 媒體需要用跑分軟體來測試手機,跑出一個數據,提供讀者、消費者一個參考。先不說這個數據本身就有爭議,我們身為「個人」買了一台手機是要拿來用的,幹麻做這些測試?
就像交朋友一樣,沒有什麼測試,比得上你真正拿起手機去用他,去發揮他的功能,去應用到工作與生活,然後實際感受到這能不能幫到你。說實話,快與慢,難道我們自己沒辦法用感覺來實證,一定要依靠分數告訴我們嗎?
丟掉那些無謂的跑分軟體,真正去用你新買的手機,這是踏出讓手機更好用的第一步。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確實,現在有些手機(例如 HTC New One )自己都內建了省電功能,但是省電功能的意義是什麼?是在你的手機快要沒電而你又無法立刻充電時,想辦法保留最重要功能(例如接電話),讓你多撐一下,撐到可以充電時。
這才是省電的意義:省電是為了讓你「趕快去充電」。
可是我看到很多人是在「剛打開手機」時就「立刻開始省電」,這完全是錯誤的用法,你的手機還有 100% 的電力,幹麻省電?而且很多省電的方法就是關掉同步、調暗螢幕,把一些內建便利功能關掉:「讓手機變難用」,廢掉手機最獨特的武功。
其實,對像我這樣的一般上班族來說,我每天早上八點出門,晚上九點回到家,算起來「我只需要手機電力可以撐13個小時」就好了!而依據我的經驗,因為我不會看影片,所以平常看新聞、寫筆記、玩遊戲、即時通,13個小時夠用,我就盡情的使用手機,根本不需要也不會為了讓手機去撐20個小時電力而損害了我更重要的應用。
而且一到假日要出遊,開始手機加上拍照、分享、查地圖與 GPS 定位等應用,電力一定耗費更兇,這時候怎麼辦?難道不去用嗎?最好的方法就是,當手機電力不夠了,就只代表一件事情:「我該充電了,拿出行動電源開始充電吧!」然後讓手機保持旅途中隨時可以盡情應用的空間。
手機電力不夠,首先要想的不是怎麼省電,而是趕快充電啊!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iPhone 的朋友可能比較沒有這樣的困擾,因為也沒有這樣的 App 可以安裝。但以 Android 來說,因為之前 Android 2.x 到 Android 4.x 的系統變動比較大,早期很多「舊觀念」還是繼續延伸到大家新買的手機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