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alexwush 於 2014-1-2 00:25 編輯
凡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賈寶玉是個「情痴」,其實《紅樓夢》中多次暗示,情僧即賈寶玉,賈寶玉的精神磨難歷程,亦是情僧求悟的歷程,這在書中是有跡可尋的。「情僧」指的是「情之真覺者,是對情的神識徹悟,葆有情的慧性靈根,達到情的般若境界,相通於馮夢龍所謂以情度世的『多情歡喜如來』,迥異於那種帶有狂禪色彩縱慾風流的『摩登鳩摩羅什』。」寶玉數次對黛玉說:「你死了,我做和尚。」欲作之「僧」,究其實質和本意,實乃「情僧」。 空空道人之改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實為寶玉精神面影之映現,是《紅樓夢》「大旨談情」的巧妙?示。「情僧錄」其義有二:一是指「情僧」所「抄錄」之書。但「情僧」(空空道人)不是作者,祇是抄錄者而已。二是指情僧所「記錄」。石頭記是石兄所記,石兄即賈寶玉,寶玉即情僧,故改名為「情僧錄」。如此,情僧可以指二位:一是賈寶玉,一是空空道人,兩人皆因情因色而悟空。王國維在《紅樓夢評論》中論及賈寶玉的解脫:「彼於纏陷最深之中,而伏以解脫之種子,故聽《寄生草》之曲,而悟立足之境;讀《胠篋》篇,而做焚花散麝之想。」王國維以佛家「色空」說來闡釋賈寶玉悟得情的空幻,從而出家為僧,這一觀點頗具前瞻性,但王氏的論點從禪宗的觀點而言,並未達到「超越」的境界。禪宗主張「放下」,即撥落情塵慾累,以臻於空明澄澈之境,達到鏡花水月般的真空。但禪最忌執著。如果執著於空,就溺於死水頑空,而缺乏生機活力。 有與空是哲學中的一對重要範疇,也是佛法中重點討論的內容之一。 要認識有與空的不二,先得說明有。有,在我們常人觀念中,它與「實在性」往往聯繫在一起,當我們說到有時,便會覺得自體有,實在有,人類對事物的實在感是根深蒂固的,它具有普遍和相通性。如原始野蠻人不知夢境是不實的,一旦做了一個惡夢就驚恐萬狀,以為災難就要降臨了,於是要祈禱三天。嬰孩不知道鏡裡的影像是虛假的,他們見到鏡裡影像,就會亂抓亂笑。 《金剛經》對有的實質也作了深刻的說明,認為有,祇不過是假有。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是具有生滅、造作的一切現象。如夢:夢境虛假,這是眾所周知的,可是夢中人卻執以為實,覺醒了才覺得可笑。諸法如夢,虛妄不實,但世間有情無明妄想故,執以為實,智者從無明夢中覺醒,乃知諸法無實。 明白了有,再來說明空。通常我們以為:有是存在,有就不是空,空是不存在,空就不是有,因此有在空外,空有對立。可是以般若中觀智慧來看,空有不但不對立,而且是一體的。所謂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事物毀滅了始談空;因為有是緣起有,有的當下就是自性空。因此佛法是依有明空,有空一體。 空有不二的思想,是為遣除世間的有見、空見,世人因為不瞭解有,對「有」的一切生起錯誤的認識和執著,導致了人生種種煩惱、痛苦。《心經》曰:「色即是空」是要我們看破「有」的實質,是虛幻、是無常、是無自性、是空。一個人倘若真正的認識到「有」的實質,他還會因為有的問題而生煩惱嗎?還會為物所累嗎?世間還有一部分人,他們的智力更高一些,已能看破有的虛幻實質,但因為不瞭解緣起因果,認為世界一切既然都是虛幻的,人生的事業最終都要歸於毀滅,那麼生存還有甚麼價值意義可言呢?於是他們不顧社會道德,放縱自已的身心為所欲為,導致虛無主義。《心經》曰:「空即是色」便是對治這種邪見,說明萬物雖空,但緣起因果還在不斷延續中,人生的善惡行為都是有果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