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病原是单细胞生物疟原虫,寄生在血细胞内。疟原虫有250多种,只有4种能致人生病,分别是,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型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寄生在其他动物血液中的疟原虫对人类没有危害。人类疟疾的传播媒介为疟蚊(Anopheles)。
雌蚊叮咬后,疟原虫进入人的血液。疟原虫是细长的单细胞生物,长10-15微米,宽仅1微米。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肝脏,深入肝细胞,生长,分裂,由此形成的新疟原虫再进入肝细胞中。这样,疟原虫在肝细胞中进行一代或几代的无性繁殖,在此期间,感染者无症状显现。最后一次分裂之后,新一代疟原虫不再进入肝细胞,而是红细胞。此时起,疟疾开始周期性发作。
COMMONS.WIKIMEDIA.ORG/ JAMES GATHANYCONTENT PROVIDERS(S): CDC
联合国:2015年约40万非洲人死于疟疾
研究过程中,专家解剖了数十万只感染疟原虫的蚊子,将每只寄生虫都隔离在试管内,使用试剂进行测试。实验进行了大约50万次,历时6年,最终选出631种可能用于制造"化学疟疾疫苗"的物质,其中包括阻断疟原虫线粒体中电子传递的物质。据估计,在这些物质基础上研制的药物在肝脏中就能杀死疟疾病原。专家将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再从这631种物质中进行挑选,确定用哪些物质制造新的抗疟疾药物。
专家计划制造一种药物,一剂就足以治疗疟疾。这很重要,因为现在的药剂一般需要连续服用三剂或四剂。但患者服用一剂就感觉病情好转,便不再继续服用。在非洲国家,父母通常会把剩下的药存放起来,以防再有孩子患病。患者的这种行为很难纠正,而且存在两大危险。首先,本需要服用三剂却仅用一剂,患者并未完全康复。其次,疟疾病原会获得耐药性。
相关研究结果发布在《科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