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樓主: CarmenNg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心: 聰明人交際處事的9個原則

[複製鏈接]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1#
發表於 2015-9-16 20:40:47 |只看該作者
知廉知恥心安理得   文: 方向宇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廉是國家支柱之一,江山社稷就靠這4種高尚情操維繫。失一維則傾,失二維則危,失三維則覆,四維皆失,國家就滅亡。廉潔、清廉,做官做人都要乾淨正直。西漢時期,武帝勵精圖治,廣開言路,請有識之士提供治國大計。董仲舒獻《舉賢良對策》,主張「天人感應」,崇尚儒家,被武帝接納。在遴選官員的考試中,有兩個主科,一是孝,二是廉,全國各地州郡每年都會察舉孝廉之人,送交朝廷決定是否任用。孝是評核考生對尊長的孝順,廉是待人處事的正直,合稱孝廉,是讀書人進入仕途的必經之路,過不了這兩關,才華再好也不獲錄用。

到了明、清兩代,孝廉更成為舉人的雅號。廉是光明正大,不隱瞞個人缺點,不貪取不應得的財物,直到現在肅貪仍是官場的首要課題。要肅貪,先倡廉,不管信仰儒釋道還是基督,亦不論資本主義者或共產主義者,沒有廉政就會腐敗,就會覆亡。老百姓廉潔守法,就能知足常樂。

恥在「十五德」中,其實很重要,罵人無禮無良、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都不及罵一聲無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無恥之恥,是人類最大的恥辱。「人無廉恥,百事可為」,一個不知恥的人,甚麼傷天害理、傷風敗俗的事都做得出來,我們恥與之為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2#
發表於 2015-9-17 21:58:35 |只看該作者
有仁有智勇者不懼  文: 方向宇

「十五德」所講的勇,看似簡單,實質不凡。長輩常說「心口寫個勇字係無用嘅」,聽似說笑,但箇中卻有很多道理:有勇無謀,難以取勝;好勇鬥狠,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有決心,不用腦,等於有心無力。

楚漢相爭,項羽非常勇猛,但被歷史評價為「匹夫之勇」,他只得一身牛力,即使武功了得,卻欠缺仁和智。孔子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一個做大事的人,起碼須具備仁、智、勇。項羽的仁,只是表面工夫,為他拚命打江山的將士有傷病,他假意慰問,送些飲食,但卻絕少有甚麼封誥,這是假仁,實質不仁。他剛愎自用,不重視謀士的提議,是如假包換的「楚霸王」,這是不智。他不仁不智,單憑「匹夫之勇」,雖然打仗必帶頭衝鋒陷陣,但忘記了自己主帥的身份,須有軍師、參謀商討計劃,要有大將協助指揮布陣、作戰,結果垓下之戰,兵敗如山倒,長嘆「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烏江自刎,死時才31歲。但他至死亦不承認自己的過失,推諉於天數,成為歷史上一個有勇無謀的反面教材。

作為修養的勇,大前提是維護正義、仁愛,而勇還要講究方法,也就是說,為了仁義而勇敢,但勇敢時要有智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3#
發表於 2015-9-22 21:33:50 |只看該作者
修身養德立志勤學    文: 方向宇

據歷史記載,諸葛亮的智慧,表現在一番對話、兩份報告、一封家書之上。

「一番對話」是《隆中對》。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的真誠打動,在隆中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欣然答應出山輔助他恢復漢室霸業。「兩份報告」是《前出師表》與《後出師表》。劉備臨終,託孤請諸葛亮照顧他的兒子阿斗,經過多年的充分準備,諸葛亮兩番親自統帥三軍與魏國決戰,出師前上表給劉備之子劉禪,其中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將忠臣心聲,表露無遺。

「一封家書」就是《教子書》。諸葛亮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收養親姪諸葛喬為子,視如己出,管教甚嚴,經常帶在身邊,耳提面命;另一個是親生兒子諸葛瞻,諸葛亮去世時,諸葛瞻才8歲。這篇《教子書》又名《諸葛亮誡子書》,臨終寫給諸葛瞻,一直被視為教育下一代的最佳教材。

書上寫:「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86個字蘊含無窮的修心養德哲理,不僅是教子良方,也是自我增值之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4#
發表於 2015-9-22 21:35:05 |只看該作者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文: 方向宇

諸葛亮《誡子書》是寫給7、8歲兒子看的,所以用字很淺白,但是就一般人而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更何況是集道家、儒家、法家、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教育家於一身的諸葛亮?何況這是他寫給獨子的遺囑!所以這86個字,字字珠璣,包含很高深的哲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夫,講到;君子,有才學有道德的人;行,品行;君子的品行,靠集中精神專心學習修養自身,靠勤儉樸實去提升品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澹,即是淡,若不看輕世俗的浮名,不控制利欲、物欲及一切佔有欲,就會迷失方向,無法實現志向;不堅定、不安心、不冷靜,就無法達到遠大目的。這兩句話,其實是諸葛亮對儒家思想的實踐心德。

孔子的學生曾子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做人要有大志,有大志就任重道遠,把仁義扛在肩上,不是很重嗎?這條通往真理的路,至死才能停步,不是很遠嗎?諸葛亮當然明白箇中道理,把畢生奉獻給恢復漢室的大業,終極一擊寫《出師表》明志,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澹泊明志」和「寧靜致遠」,就是諸葛亮的智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5#
發表於 2015-9-23 20:59:41 |只看該作者
不學無術虛度一生   文: 方向宇       

諸葛亮教子:「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一段闡釋才、學、靜、志的因果關係。因果,本來是佛家用來分析宇宙萬物的原因與結果,但其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普遍的真理,在中華文化根深柢固,所以諸葛亮信手拈來。

要有真材實料,必須學習,不學習,就不能增加知識;要有學問,先要立志,無大志則無大學問。而光有大志去學習亦未必能成功,還要靜心、用心、專心。這幾句話,其實是講寧靜的重要。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怠慢,有版本作怠漫、淫慢,意思都一樣。懶惰、散漫(淫不解作淫亂,而是過分沉迷的意思)。懶惰散漫的人,是不足以勵精圖治的;性急浮躁的人,是不能陶冶性情而有學養的。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年華隨時光飛逝,意志也隨着日子過去;到最後,就好像枯葉一樣飄落,碌碌無為,對社會全無貢獻。那時,空虛的心靈守在殘破的房屋,你才後悔,還來得及嗎?

各位讀者聽了諸葛亮這番說話,不知有何感觸?方向宇寫到這裏,百感交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6#
發表於 2015-9-24 09:12:24 |只看該作者
教育子女 身教言傳   文: 方向宇

諸葛亮寫了《誡子書》不久,便在軍中病危了;他夜觀星象,只見三台星座,主星幽暗,客星比平時加倍明亮,自知命危於旦夕。他的學生姜維提醒可用七星燈祈禳延壽。

諸葛亮按道家禳壽之術,在帳中點七星燈,若7天內主燈不滅,則顯示上天允許他繼續生存。到了第6天,主燈愈趨明亮,姜維與諸葛亮都以為可逃過一劫。怎料腦後有反骨、被諸葛亮預言自己一死必會作反的魏延衝入帳中,腳步太猛,竟把主燈吹滅!禳壽失敗的諸葛亮只好安排後事,運用最後智慧,令三軍連同他遺體均平安返回蜀國。

諸葛亮死時,諸葛瞻才8歲,後主劉禪賜其承襲武侯爵位。到他17歲時,劉禪招他為駙馬,有說此公主為劉禪之女,張飛之外孫女;諸葛瞻與之成親,是親上加親。諸葛瞻後來官至軍師將軍,更與輔國大臣董厥共掌國事。

他36歲那年,與長子諸葛尚於四川綿竹保衞戰中犧牲。劉備當年對諸葛亮三顧茅廬之殊恩,諸葛亮用3代人的生命作回報,這就是古人的忠義。

《誡子書》中諸葛亮並無提過忠義兩字,但其子孫做到了,這就是「身教言傳」,父母的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

好友

2655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87#
發表於 2015-9-25 10:35:41 |只看該作者
多谢分享,多些上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8#
發表於 2015-9-25 20:58:58 |只看該作者
孔明智慧成功之道   文: 方向宇

諸葛亮《誡子書》不僅教育下一代,也教育成年人,甚至對於成功人士來說,吸收其中智慧精華,有助事業發展。這些智慧精華在於5個要點:

一、靜。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寧靜致遠。險躁則不能冶性。佛家說:靜能生慧,慧能生智。心靜,頭腦就清醒,就有好思維。

二、儉。諸葛亮說:儉以養德。明朝還初道人集儒釋道三家智慧,寫成《菜根譚》,其中有:「崇儉養廉,守拙全真」,崇尚儉樸,養廉守真,這是道家修為最高境界。

三、學。學習令資質平庸的人智慧增值;不學,天資再好也變成庸才。諸葛亮去世前曾寫信給兄長諸葛瑾:「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擔心天資高的兒子,自恃聰明,成不了大器。幸好諸葛瞻領悟到《誡子書》意思,發憤向學,終於沒玷污其父的美名。

四、志。志向志向,有志才有方向。志字,志由士與心組成,告訴我們,心中不能沒志願、沒理想。今天,學生升學,也要填報志願。立志、勵志,是成功開始。

五、勤。勤還要加快,怠慢則不能勵精。今時今日,時間加上勤快才等於金錢。勤快是愛惜光陰的表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89#
發表於 2015-10-22 21:04:15 |只看該作者
三衰六旺如何預測  文: 方向宇

「人有三衰六旺」,這句話說了幾千年,至今仍然是很多人的口頭禪。「三衰」是身衰、家衰、運衰。「六旺」是丁旺、財旺、畜旺、牧旺、農旺、果旺。從「六旺」的排序,可知此說法起源於遠古。

自古以來,丁比財重要,人的因素第一,而畜牧、農業則是財富的主要來源。然而,農牧收成要靠天,人們除了新年祈求「添丁發財」、「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還會以勘輿術數窺探天意,力求做到盡人事而順天命。不過,天氣難測,天意更難測,所以,呂蒙正在《寒窰賦》開頭兩句就慨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在歷史長河中,好的宰相很多,但能留下與命運有關著作的,只有3位:
一是諸葛亮的《諸葛神算》,
二是劉伯溫的《燒餅歌》,
三是呂蒙正的《寒窰賦》。

呂蒙正出身官宦人家,其父呂龜圖在洛陽做官。從呂龜圖這個名字,可看出呂蒙正的祖輩是書香門第,因為一般人不會用龜字為下一代取名;但龜圖這名字卻很古雅、玄妙。

術數「九宮飛星」,是古時神龜浮現在洛水,龜背有9個數目,後來就成為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等星,作為判斷吉凶的依據。

可惜,呂龜圖不懂術數,爛桃花氾濫,妻妾成群,更將髮妻、嫡子趕出門,導致呂蒙正要年少乞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90#
發表於 2015-10-22 21:06:0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armenNg 於 2015-10-22 21:19 編輯

天地迴圈順其自然     文: 方向宇

中國傳統占卜,靠的龜殼。《易經》記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聖人是華夏文明始祖伏羲,根據龍馬在黃河獻的河圖,以及神龜在洛水獻的洛書,繪製八卦與九疇,成為占卜的根據。從此,龜成為神聖、長壽、穩健而有預知能力的吉祥物。

可惜,呂蒙正之父呂龜圖虛有龜圖之名,卻無龜圖的預知能力,把髮妻劉氏與呂蒙正母子逐出豪門,任其乞食維生。等到呂蒙正中狀元,仕途得意,呂龜圖已然破落。呂蒙正把父親接回家中,劉氏為成全呂蒙正孝道,沒有反對,但堅決不與這個絕情老公同住一房。不久,呂龜圖去世,結束一段恩怨,是他「無命享仔福」,也許這就是因果。

呂蒙正對宋太宗忠心耿耿,但受親友、同僚所累,宰相位置三起三落,最終還是獲太宗信任,賜權杖可打失職百官,賜尚方寶劍斬除奸臣,更授太子太師之職,教導少年的宋真宗忠孝、勤奮之道。

呂蒙正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三衰六旺寫成《寒窰賦》,作為活教材,其中有用修身、齊家、治國,以避免身衰、家衰、運衰的儒家思想,有因果報應的佛家思想,更重要是「時也、運也、命也」的道家思想。他把自己由無家被棄的卑賤之人,到成為一人之下千萬人之上的貴人實例,勸人順應天地迴圈,「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1 14:50 , Processed in 0.026098 second(s), 17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