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9261|回復: 1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阿育吠陀灌輸養生智慧

[複製鏈接]

11

主題

0

好友

289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4-2 12:40: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檳城訊)阿育吠陀(梵文稱為Ayurveda)是源自於古代印度的傳統醫學。“Ayur”意旨生命,而“Veda”指的是科學,因此阿育吠陀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學”,它不單只是治療疾病的知識,也是一門教導人們如何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養生的學問。
來自台灣的阿育吠陀指導老師陳冠妤表示,根據阿育吠陀的原理,人體主要是由五大基本元素包括火、水、土、空氣和空間所構成,這五大元素又混合組成三種生命能量,也就是火(梵文稱Pitta,由火和水組成)、土(梵文稱Kapha,由水和土組成)和風(梵文稱Vata,空氣和空間組成)。
“依據阿育吠陀理念,人體之所以出現疾病,主要是因為這三種生命能量失去平衡而引起。”她解釋,那是因為組成這三種生命能量的元素都是相鋪相成,彼此互相依存來平衡身體。舉例而言,火不能沒有水,不然就會一直燃燒不止,與此同時水也需要火,才能蒸發再循環,彼此之間缺一不可。
3元素缺一不可
她於日前受邀到檳城《古印度阿育吠陀養生智慧課程》授課前受訪時說,這三種生命能量的失衡,60%是因為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所造成,另有40%是由於不適當的飲食習慣而引發。
她說,當人們生活和飲食習慣不當時,將會導致其中某種能量偏高,而某些能量較低的情況。
“火的能量會變高是因為人們過量攝取會刺激火能量升高的食物,例如辣椒、芥末、洋蔥、檸檬、生芒果、酸味的各種莓和水果等,還有因為經常熬夜、承受過度壓力而感到生氣和沮喪、休息不足、過度要求完美、常處在熱的環境裡和飲食過量等。”
她表示,土的能量偏高則是由於過量喝冰水和罐裝飲料,以及吃太多冰淇淋、肉類、罐頭食品、不新鮮的食物、油膩和高糖食品。還有,情緒不穩定、處於冷濕睡眠、睡眠過度和運動量太少等也是肇因。
她聲稱,風的能量高源自於進食過量油炸、加工食品,而食物方面則如苦瓜、甘藍、高麗菜,西瓜、不熟的香蕉、梨子和柿子等。此外,壓力過高、長期處在寒冷又亁燥和有風的環境裡,或是因生活發生重大改變等也會使風的能量偏高。
能量失衡影響情緒
“三種生命能量不平衡除了會使生理失衡,也會影響情緒。”她指出,若一個人火的能量較高時,其生理上就會出現灼熱、出血、大量流汗、出現紅疹和慾望旺盛等現象,在情緒上則表現為易怒、容易生氣、沒耐心和急躁等。
她說,如果是土的能量較高時,人的生理上會出現舌苔厚膩、體重增加、眼皮重、水腫、出現腫瘤、感覺寒冷、高血脂和痰多等現象,情緒上則顯得懶惰、遲鈍、沮喪、負面思考和嗜睡等。
“當風的能量高時,身體會出現抽筋、僵硬、便秘、怕冷、無法忍受風吹、易口渴、脫水、皮膚亁燥、暈眩和緊繃等情況,以及常出現悲傷、恐懼不安、容易激動和過動等情緒反應。”
根據體質調整飲食尋健康
陳冠妤表示,阿育吠陀所貫徹的飲食原則為“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和每一次用餐時都得“咀嚼36下”才下嚥,來維持身體健康。
她說,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因此聽自己身體的聲音是很重要的原則,如此人們才不會拿自己的身體與他人做比較。
她解釋,有些人怎麼吃都不會胖,有些人吃一點就發胖。還有些人吃了某些食物後產生生理不適,這全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各異。
“人的體質又分為先天性體質和當下體質。先天性體質從父母孕育胚胎時就根據當時的時間和氣候形成,還有父母的遺傳也會帶來影響。而當下體質則是由於人們後天的不良習慣和不當飲食而引起。”
因此,她表示,人們應先瞭解自己的體質,才能維持健康的身體。當人們發現身體某些能量高,另有些能量偏低時,可以通過飲食調整來平衡能量,尋回健康。
“此外,人們進食時的心情也很重要。因此,經常練習靜坐來保持情緒穩定,每次用餐都咀嚼36下再嚥下肚裡,如此才能讓食物充份地消化,對腸胃健康有幫助。”
用餐時間影響吸收消化
此外,她說用餐時間也會影響吸收和消化能力。例如,最適合吃水果的時間是早上空腹時食用,因為白天有陽光,這時吃水果不會造成身體太寒,濕氣太重,且有助於消化和吸收。反之,若晚上才吃水果,則會使體質偏寒,且易造成消化不良。
而且,人們也得視季節和氣候的變化來決定攝取何種食物來平衡能量。她提及,我國是熱帶國家,長時間都是高溫的天氣,因此國民不適合吃過量煎炸和易上火食品。每逢雨季時就要避免食用濕重不易消化的食物,例如肉類和魚類,並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來溫暖身體。
“還有,烹飪者在煮食時的心情,也會影響食物的健康。因此,阿育吠陀推崇烹飪者在煮食時唱歌來放鬆心情,如此才能煮出一道健康兼美味的食物。”
她補充,選擇適當的烹飪工具也一樣重要,人們應選用陶瓷、不銹鋼、玻璃和純鐵製成的烹飪工具來煮食,而不宜選用鋁製的烹飪工具,以免食物變質影響健康。
天然草藥香料助於平衡能量
陳冠妤說,根據阿育吠陀的養生哲學,天然的草藥、香料和植物可幫助人體淨化排毒和預防疾病,所有的草藥和香料都有助於消化,各類植物則有不同功能來平衡能量。
她表示,阿育吠陀不強調吃任何產品,而是推崇人們從草藥、香料和植物中攝取天然的營養來養生。她信手拈來阿育魏實、綠豆仁、葫蘆巴豆、孜然和丁香等香料,還有已經磨成粉裝的香菜籽粉、辣椒粉、黃姜粉和黑鹽粉等,以及杏仁、豆類和小米等植物,這些都適合作為健康養生食物。
“據阿育吠陀的觀點,食物分為悅性、變性和惰性三種能量,因此鼓勵人們攝取乾淨、新鮮和天然的悅性食物,以淨化身體,使身心平靜,和諧與喜悅。而不推崇人們攝取太重口味和刺激性的變性食物,以防引起思緒過多、情緒起伏大、狂躁和慾望過盛等不穩定的情緒。同時,也不鼓勵人們食用罐頭、加工和冷凍食品,還有不新鮮和重複加熱多次的惰性食物,以免人們產生遲鈍、固執、愛抱怨和錯誤邏輯等負面情緒和思維。”
規律生活身心保平衡
在阿育吠陀的養生學問中也強調,規律良好的生活習慣能使身心狀態保持平衡。
陳冠妤說,人們應在晚上10時或10時30分入睡,因為晚上11時至凌晨1時是肝膽排毒時間。然後隔天清晨4時至6時之間起床,於早上7時至9時練習靜坐、淨化呼吸、喝香料茶和吃水果。
“由於腸胃於早上10時至晚上8時進行消化,於晚上8時至清晨4時將會運送營養至各器官,然後清晨4時至早上10時進行排泄。因此,阿育吠陀鼓勵人們早上10時吃早餐,11時至中午1時之間用午餐,晚餐應在晚上8時之前食用,以維持腸胃的健康。”
自我覺知能力提高
瞭解身心失衡現象
陳冠妤指出,阿育吠陀的養生智慧強調經常靜坐來保有隨時隨地都活在當下和展現生命活力的心境,從中加強自我覺知能力,通過適當的天然飲食療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來維持身心健康。
“當自我覺知能力提高了,就可以覺察到身體和情緒上的失衡現象是由於何種能量提高或降低了,然後再通過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來平衡。”
她舉例,當發現自己經常脾氣暴躁時,可以去觀察最近的飲食方式是否偏向酸辣和煎炸等容易上火的食物,或有熬夜等不規律的生活習慣,調整方面可通過吃薄荷、苦瓜、菊花和香菜等降火食物、喝溫水、養成早睡好習慣、靜坐和凈化呼吸來降低火的能量。
她說,發現土的能量偏高時,可以多做運動、聽音樂、跳舞、凈化呼吸、瑜伽、早睡早起、注意保暖和喝熱水等來平衡。
“當風的能量比較高時,則可以一天練習靜坐三次,每次靜坐前可以快速甩手,這是平衡風能量最重要的方法。此外,也可通過淨化呼吸、鼻孔交替呼吸、充足的休息、放鬆和在身上抹椰子油和杏仁油等方式,以及食用溫和熱的食物來平衡。”(光明日報/良醫‧報導:劉楚珊)
來源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主題

8

好友

1萬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沙發
發表於 2014-4-2 16:11:49 |只看該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5

主題

0

好友

19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2

地板
發表於 2014-4-3 05:17:39 |只看該作者
Thank you for sharin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0

好友

899

積分

高級會員

Rank: 4

5#
發表於 2014-4-3 10:16:46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1946

積分

金牌會員

一個普通的退休阿伯

Rank: 6Rank: 6

6#
發表於 2014-4-3 14:23:19 |只看該作者
對於 火 土 風,  小弟覺得中醫有近似的 -- 未必100%但很近 -- 的描述 : 燥 濕 寒.

食物的 悅 變 惰 性,  小弟以為是:  富營養,  多毒素,  營養已流失.

拋磚引玉.   
~  不離一切事  不被諸境惑  方名自在人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0

好友

2238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7#
發表於 2014-4-4 00:12:16 |只看該作者
第一次看都有師兄的同感,把中醫代入去參考,但又發覺不盡同,我想都是放下之前所認知,重新去認知這學問好些。(這是個人愚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好友

34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8#
發表於 2014-4-5 08:10:47 |只看該作者
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實際上把牛奶列為“五大白色毒藥”之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好友

34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9#
發表於 2014-4-5 08:17:39 |只看該作者
  文章在http://www.savetheplanet.org.cn/big5/veg/health/whitepoison.html
詳細指出牛奶之毒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0

好友

12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0#
發表於 2014-4-5 11:10:07 |只看該作者
報導:陳筱柔 

(具備中西印養生背景的陳冠妤出生于臺灣,擁有西醫和中醫專業學位,也曾多次游學印度。目前,她在台灣、中國、馬來西亞等各地傳授及推廣阿育吠陀養生智慧及香料食療知識,同時也擔任《生活的藝術》(Art Of Living)義工老師。)

 “患病要求醫,但是,關于健康,我們至少應該學會“不求人”的自救智慧。阿育吠陀,是其中一種。”

“Ayur意指生命,而Veda指的是知識或科學,Ayurveda的意思就是生命的智慧。廣為流行的瑜伽其實只是Ayurveda體系的其中一個分支,其他還包括了靜心、飲食、情緒、活力展現等方面的平衡。”擁有臺灣中國醫藥大學(運動醫學系)與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的臨床組)雙學位的陳冠妤,在不斷尋找維持人類健康的旅程中,找到了阿育吠陀這個古老智慧。

 決定探索阿育吠陀智慧的初期,她坦誠或多或少與自己過去所學習的現代知識存在一定程度的衝突,但是,越是深入認識阿育吠陀,就越了解大自然定律與健康的連接。從小素食的她一直希望可以找到免于疾病的生活方式,阿育吠陀讓她更清楚自己的體質、學會聆聽身體的聲音,也更了解這個流傳幾千年的健康方程式。

 阿育吠陀把人分為三種能量支柱(Dosha),即:風型(vata)、火型(pitta)、土型(kapha),這三種力量可交匯貫穿出不同的體質(例如:Vata Pitta、Pitta Kapha)。這三種能量都是由五大元素之中的地、火、水、風、空間所構成。

 “所有的疾病都是這些元素的不平衡所導致,因此,維持這些元素之間的平衡非常重要。一旦達到平衡狀態,一個人的潛能會被激發,而呼吸和靜心就是幫助維持平衡的有效方法。”她說唯有達到平衡狀態,生命才會更完整、更健康。

陳冠妤:現代人最需要「減法」養生

 香料運用是阿育吠陀養生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中哪些香料對健康有益?關于這個問題,陳冠妤指出,現代人最需要的其實不是“加法”養生,而是“減法”,別一直想要通過吃什么來保健,應該思考不吃什么和多做什么,這樣才是更理想的保健方法。

 “另外,情緒也是現代人經常忽略的部分。很多人並不了解自己,也不懂得和自己相處,更不會去聆聽身體的聲音。阿育吠陀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則:對生命、對食物,甚至周遭一切都要有覺知。在覺知狀態下,用開心、滿足、感恩的心態去吃每一口食物,食物也會給予你喜悅的、好的能量。”訪問中總是面帶微笑的她,一直散發出喜悅的能量,道理其實一樣,只是我們經常選擇性不懂。

阿育吠陀理論


阿育吠陀養生智慧的基礎理念由三大能量與五大元素所組成。

阿育吠陀小知識

 阿育吠陀養生智慧強調,健康的身體必須取決于DOSHA(構成身體的基本能量)的平衡,這三種能量的平衡決定了每個人的性格、動作、身體狀況以及活力展現等等。因此,阿育吠陀養生法和中醫辨證論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首先必須找出自己的體型(風型、火型或土型主導的體型),才能藉由體型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概念、配合適當運動(例如:淨化呼吸或靜心)、良好生活作息等等方法,全方位強化身體中較弱的元素,讓身體達到平衡狀態。

善用生活保健小方法

 生病找醫生?其實,生活中很多健康問題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善用阿育吠陀智慧的生活保健小方法,也能達到“小兵立大功”的保健功效。

 每天早上起床先練習靜心調息法和淨化呼吸就是最簡單的養生方法。尤其呼吸更為重要,因為呼吸等同于生命。每天練習呼吸,你會感知到身體能量的變化,感覺自己變得更平衡柔和。呼吸也需要練習?陳冠妤建議現代人應抽空上課學習淨化呼吸法,用最簡單的方法促進更健全平衡的身心狀態。另外,將食物和草藥正確地配合使用,也有助于促進身體達到平衡。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快樂、健康、長壽的生活,阿育吠陀理論認為必須擁有幾個條件,其中包括:

 ◆遺傳的平衡體質。

 ◆美好的靈魂,不羨慕,不憤怒,不憎恨,不以自我為中心,與大自然界和平共處。

 ◆健康生活方式與良好飲食習慣。

哪些飲食習慣要改變

 你知道嗎?一些感覺無傷大雅的飲食小習慣,其實並不符合阿育吠陀的養生原則。

 ★水果任何時候都可以吃?

 阿育吠陀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能量的變化,在不對的時間吃錯食物會導致能量變化的混亂,即使是健康的水果也不例外。陳冠妤表示,太陽下山后最好不要吃水果,早上才是吃水果的最佳時機。

 ★大蒜加蔥讓食物更美味?

 陳冠妤解釋,大蒜和蔥都是燥熱的食物,兩種食物在阿育吠陀都屬于變性食物,單獨吃影響不大,但若經常把兩種食材加在一起烹飪,久而久之會破壞身體的能量平衡。 

 ★病人要多吃肉類補充能量?

 很多人以為,生病期間或大病初愈一定要進補,才能補充體力。其實,阿育吠陀養生法主張吃素不吃肉,肉類是惰性食物,會造成身體能量下降。

食物分3大類 

 情緒壓力太大?沒時間運動?如果運動和情緒管理對你而言太過艱難(其實,一切都不難,關鍵在于願不願意!),那么,你至少也應該做好阿育吠陀的另一個簡單方法:吃對食物!

 阿育吠陀食用原則:多吃悅性食物、少吃變性食物、不吃惰性食物。阿育吠陀的飲食療法將食物分為3大類:

1.悅性食物(Sattva)

 悅性食物是宇宙間最高能量的優等食物,不但容易被人體消化,也比較不會在體內堆積尿酸和毒素,所以平日飲食中應該多攝取悅性食物。食用后會有非常舒適喜悅的快樂感。例如:水果、穀類、大部分蔬菜、豆類、堅果、溫和的香料等等。

2.變性食物(Rajas)

 變性食物屬于中等能量食物,具有變異性,可以帶來好處,也可以破壞身體平衡,應該根據個人體質酌量食用。有些變性食物會刺激身體,讓心靈感覺變動,甚至緊張。例如:咖啡、濃茶、巧克力、刺激性香料。

3.惰性食物(Tamas)

 惰性食物是低等能量的食物,吃多了容易造成身體免疫力衰退,讓人變得疲累懶散,甚至帶來不安焦慮等感覺。所以,最好盡量不要食用。例如:肉類、海鮮、煙酒、味精等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15 13:55 , Processed in 0.029378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