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收藏本站|簡體中文

天羅地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查看: 2639|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鼓勵了「中醫藥學跟西醫學的融合」

[複製鏈接]

129

主題

0

好友

1804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10-6 08:06:07 |顯示全部樓層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bingo23 於 2015-10-6 08:10 編輯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位愛爾蘭籍及日籍科學家贏得今年諾貝爾醫學獎,意義遠遠不只於她是首名贏得此殊榮的中國人,更重要在於她是從中草藥之中,研究出今次獲獎的、用於治療瘧疾的青蒿素。這將喚起中國人百多年來的兩個夢想,一是中醫藥學跟西醫學的融合;二是自從甲午戰敗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面對西洋現代文明好像不堪一擊、一無是處,現在卻似乎看到復興的曙光。

屠呦呦的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疾中藥的青蒿素及雙氫青蒿素。她的得獎將有助中草藥奠定在國際上獲得認同。

不過,發人深省的是,據屠呦呦自述,她經歷了190次失敗才取得有關突破,但由於語言關係,她之前在國際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甚少,才導致她鮮為外國人認識而「大器晚成」?但怪的是連中國自家亦對屠教授亦未有「高度重視」,被視為中國最高「聖域」的「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幾次提名她均未能當選。官方人民網2011年10月的一篇採訪屠教授的文章,就揭示了她「落選」院士的可能原因之一──「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

主題

0

好友

1804

積分

金牌會員

Rank: 6Rank: 6

沙發
發表於 2015-10-6 08:54:56 |顯示全部樓層
中醫藥學數千年源遠流長,由神農氏的《本草經》(南朝陶弘景編註),到華陀的《青囊書》(已散佚),以至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無疑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起碼在西醫學傳入之前,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是靠着中醫藥學來治病和強身。然而,如此具實用價值的中醫藥學,卻苦於始終未能形成一門系統化的現代科學,只能靠中醫師傳授予入門弟子,其功效亦未能以現代科學充分驗證,以致其價值無法全面顯現。

例如很多人都說,既然中藥素有奇效,那麼若能配合西醫學來使用,豈不如虎添翼?由於中醫藥學尚未全面現代化,這夢想始終未實現。屠呦呦今次獲獎的價值,正在於她本身是中藥專家,從歷代醫籍、本草及民間方藥入手,在收集的2000多種方藥基礎上,對其中200多種中藥實驗研究,歷經380多次失敗後,終於在1969年發現青蒿乙醚提取物(之後命名為青蒿素)可百分百抑制瘧原蟲。青蒿素後來獲製成西藥在全球大規模應用,幫助人類擊退瘧疾此一殺手級疫症。

換言之,屠呦呦從中藥研究出青蒿素,可說是醫學界上極罕見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例子,間接印證了中藥的功效及中醫學之能融合現代科學。最重要是,這亦有助證明「中國傳統文化唔係垃圾」,只是好像中醫藥學一般,暫時未能找到現代化的門徑,而被禾稈蓋着的珍珠,假以時間終會發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天羅地網

GMT+8, 2024-6-16 05:24 , Processed in 0.023648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