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內容以「德育及公民教育」的變動最為令家長及教師關注,教育局在「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中,由02年的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及承擔精神,再額外增加誠信及關愛。在「國民身份認同」的內容中,教育局作大修改,包括「提高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加深對《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理解,並建立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比較02年的版本,當時建議因應97年回歸,學生有需要更深入地認識祖國的歷史和文化。
教協會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指,今次教育局的新指引,時間上和解釋一國兩制實踐的白皮書公佈時間接近,呼應白皮書的面世,而教育局選擇在這時間發佈新指引,做法不恰當,現時白皮書對一國兩制的說明,社會上有大差異,此時又加強課程指引的《基本法》教育,向教師施壓,白皮書作為國務院對一國兩制的解釋,「老師係咪要喺課堂上必教(白皮書)」?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成員黃瑞紅指,對德育及公民教育的指引持觀望態度,若由中國歷史、文化、地理等了解中國,關注組支持,若小學教《基本法》,擔心小朋友不了解內容,至於近日解釋一國兩制的白皮書就無教育價值,不應納入課程中。
另外,02年為減輕小學生功課上限,設定初小學生每日書寫家課少於半小時,高小學生少於1小時,但昨日發佈的新指引刪除了此建議,原因為「家課形式越趨多樣化」。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回應表示,舊指引本身形同虛設,「香港學校一直都當呢個指引係廢嘅,冇人跟。學校只重視家長意見,而好多家長都認為,功課越多越好,多就代表間學校嘅老師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