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王聰聰 步瑞蘭
來源 守望本草 2018-06-15 五月朔,因「艾」來至靈岩。
遠望楊柳拂岸的萬德河,長蛇逶迤,蒹葭采采。一行人興致衝衝,歡聲喧語,未至綠汀,已驚起覓食的白鷺。
松軟沙洲邊,蛇床成片白花簇集,車前零散褐穗孑然。清淺水流裡,豆瓣菜擁作一團,白色十字花,青青瘦莢果,不由想起它的族親,蘿蔔白菜之類;秀色可餐的水芹,恣意向上伸展莖葉,水底也有長莖行鞭。
小滿節後,毒蟲皆出。五月為毒月,五日為毒日,故需殺毒辟邪,以禳不祥。民間端午節,常用菖蒲和艾草扎束,掛在門前,稱艾虎蒲劍。
已在靈岩山上割艾草,此來河邊采那菖蒲劍。
它一叢一片的,生於河之涘,立於水中央。菖蒲葉細長如劍,謂其葉為蒲劍。金趙秉文:「霜凋蒲劍三棱折,雨裂荷衣十字開。」亦指以蒲為劍,端午節掛在門邊辟邪。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菖蒲艾子》:「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於門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劍之遺意。」
或制作成蒲龍艾虎:扎蒲草為龍形,扎艾草為虎形,端午節掛門上。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陽》:「五月朔,家家懸硃符,插蒲龍艾虎,窗牖貼紅紙吉祥葫蘆。」
或「端午的早晨忙於制造蒲劍:向野塘采許多蒲葉來,選取最像寶劍的葉,加以劍柄,預備正午時和桃葉一並掛在每個人的床上。」(豐子愷)
其葉形如劍,而氣芬芳雄烈,可以辟穢,浸酒名菖蒲酒。用菖蒲葉浸制的藥酒,端午節飲之。蘇軾:「萬壽菖蒲酒,千金琥珀杯。」
端午節又名菖蒲節。宋周密《齊東野語》:「庚申歲,客輦下,會菖蒲節。」宋楊萬裡:「藏卻柿紅纓掃子,菖蒲節日放風光。」
《本草圖經》:「菖蒲,春生青葉,長一二尺許,其葉中心有脊,狀如劍,無花實。五月、十二月采根陰乾。今以五月五日收之。」
其根肥白,折之中心微赤,嚼之辛烈郁香。
《神農本草經》:「菖蒲,味辛,溫。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髒,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一名昌陽。」
菖蒲之功,取其形其氣。其形銳利如劍,其氣辛香雄烈,能開心竅,故使人不忘、不迷惑;能利肺氣,故治咳逆上氣。
辛香銳利之氣,可開氣閉,通九竅,治聲音不清,耳竅不利,秋水不明。以其水生,可以去濕行水,又能通透經絡,故治風寒濕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