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

標題: 12 - 09 - 2015 電影《 來自星星的 PK 》觀後感徵文比賽 [打印本頁]

作者: Quattro    時間: 2015-9-12 16:29
標題: 12 - 09 - 2015 電影《 來自星星的 PK 》觀後感徵文比賽
   
郭先生鼓勵網友將《來自星星的傻瓜》套戲張貼往各大媒體( 包括報章、雜誌、電台、電視台等等 ),論壇討論區嘅網站及 Facebook ,讓更多人睇到,而天羅地網亦同時增設該部電影之觀後感徵文遊戲,設頭、二、三獎:

頭獎:價值一萬元翡翠玉石

二獎:價值七千元翡翠玉石

三獎:價值五千翡翠玉石

另增二十個優異獎,各贈價值二千元翡翠玉石,請踴躍參與!


※※※ 請所有貼文發佈於本貼內 ※※




作者: erict    時間: 2015-9-13 12:05
Quattro兄,你好。如果發放我的文章,是否張貼在此還是另一帖文?煩請回覆,謝謝。
作者: 容燥兒    時間: 2015-9-13 14:13
本帖最後由 容燥兒 於 2015-9-16 14:07 編輯

當然將心得寫在這裏,會更多人看到。

作者: erict    時間: 2015-9-14 05:02
本帖最後由 erict 於 2015-9-17 10:53 編輯

因為昨晚行文或者好累,有些錯誤,特意改正。紅字為改正。

  重看「PK」之前,偶然看到張同祖導演說這是愛情電影,怔了一怔,心想莫非我看漏了什麼?今晚再重看,非常奇妙,反而看到了之前沒有注意的地方,也許是兩個多月以來幾乎天天誦讀千禧祝福文的果效得來的觀察力。

  先說張導演拍出這是愛情片。這電影其中一條主線的而且確是描寫愛情,特別是女主角跟巴基斯坦型男的一段情。但更深入的是女主角由認識巴基斯坦型男,回到印度某媒體工作,拒絕作假新聞到為Aamir Khan找回遙控器,重返他的家鄉,都在愛的表現。因為愛,才甘於不問付出,由內心出發,非常偉大。以這方面而言,張導演沒有說錯。

  雖然我沒有修習時空識班,但我看見PK冇飯開又冇錢交租,以犯小法換來有瓦遮頭及一兩餐解決眼前問題,可能是另類變通方法之一,確有啟發之處。因PK是外星人,不知者不罪,勉強算是情有可原。有時,我們總不能面對的都是完美的事,甚至大多數時候都在逆境時,而我們要在當中取捨,短中取長,作決定。有時,我們都要短中取長,電影中PK隨街小便當然違法,但這是另類的反面教材。世事有時就是如此......

  但整套戲許多地方其實都在祝福文內找到。當中以「世事變幻無常」這六個字感受很深。戲中訴說的事情其實天天都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總有患得患失這感覺,例如戲中女主角因爭戲飛而認識巴基斯坦型男,相愛;因誤會而錯過婚禮;因緣巧合認識PK;又因PK的超能力之助跟巴基斯坦型男重拾舊歡,正是世事變幻無常又往往環環相扣,是互動,也緊密相應。

  談到因果,更可在戲中看到。PK眼見來到地球,見過那麼多人,只有女主角出於善意幫助他,緣從此而起。兩者出於相信大家,奇妙的事不斷發生,由警察拘留所,電視台,錯誤號碼到最後的直播節目,都見到善意的緣衍生到各種好事。

  說到世事無常,這包含遇上惡運,但惡運有時是好事,正如郭博士說過世上所有人事物都是你的老師。例如戲中開頭那一位老先生買了黃牛戲票後反口,但情侶二人再遇上那位老先生,反而感激他,因為沒有那位老先生就沒有這姻緣。又例如情侶二人因誤會沒有結婚,女主角回印度後輾轉再跟巴基斯坦型男聯絡,算是對他們二人的考驗。因為,如果兩人是真心相愛,他們絕對經得起時間考驗。因此,單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壞事可以變好事,一切在視乎你如何看待。我們亦要感恩一切壞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也許有原因,也許是磨練,也許是隨機發展,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而已。

  關於教堂那一幕兩人結婚那場口,我傾向相信不是那個神棍搞鬼。第一點,驟耳聽到另一對新人,男的姓氏類似Hendrick,應該是北歐姓氏,而那教堂所在地是比利時,似乎我估計合理。而新娘的姓氏是Brown,但電影後半部有特寫,看到她的膚色及五官可能是黑人,可能有亞洲血統,甚至可能是吉普賽人,這似是合乎在信中所說,因為種族,膚色及國藉不同,所以那個新郎的家庭反對而未能成婚。但巧合的是女主角及巴基斯坦型男有相似背景,亦未能成婚,足證世事有時陰差陽錯,再一次說明世事無常。

  電影中隱隱談及家庭教育這問題。為人父母如沒有智慧,足以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思維發展,甚至國運都有直接或間接影響。小弟有一親身體驗,曾聽某人講,北角有一疑似神棍得到不少同鄉篤信。某人說,某神棍家族做這一行已有幾代至今。雖然小弟不是那麼了得,但親眼目睹那個神棍,非常搞笑,重點是他總是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令我想起前德國股神說的「買不賣」,關鍵是在那裡加標點符號,簡單講就是任憑他看情況搬龍門,即係佢玩晒。戲中女主角的父親篤信神棍,由幫女主角改名到學業,工作,事事都問卜,其實都是今天好多亞洲城市的寫照。即使PK做了親身試範,隨意放下零錢及石頭,盈利比卑躬屈膝賣飲料的小販還要多。但那位父親明顯是為了面子,否定眼前事,因為,要在一時之間否定自己數十年來篤信的神棍,不是人人都可做到。這正是祝福文所說的「迷信毀業。」

  但其實行文到這階段,再重看千禧祝福文,戲中各個環節都可以在祝福文找到,這才令我非常震驚。隨意一數:「懂得與智者為伍」,就是選擇跟有智慧的人交朋友,才不會像戲中那些信眾一樣,人家叫唱歌他們就唱歌;用牛奶淋什麼神像照做,而不會問如果用那些牛奶在小朋友及嬰兒身上,可以養活幾多人?倒牛奶可能只為自身發財或學業好,而不去計倒了一公升牛奶可能已為三幾個嬰兒飽食一餐。戲中Aamir Khan通身掛上頸鍊,由倒牛奶,碌地沙,捐錢到買神像,搞到滿天神佛仍不果,搞到頭都大,是笑中有淚。

  又例如祝福文談及「要懂得恆持感恩謙虛之愛心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善良生命」,正是在戲中女主角以為PK心理有問題,即使從不相識,也給PK名片並說如有需要,可找她跟心理醫生預約,雖是誤會,但她的出發點肯定是善意。而PK其後愛上了女主角,但因為女主角已心有所屬,PK只有將愛意埋藏在心底,甚至學會了說謊,否認掛念女主角,好讓女主角安心。說謊,在世俗眼光看似不好,但以小弟的有限公司英文程度,西方契約有所謂white lie,即是無傷大雅而善意的白色謊言,但只要內心的出發點是善意,相信可以接受。而戲中女主角聽到PK說謊而流淚,我相信女主角收到PK的好意。若非如此,女主角不會為PK而成書,紀念他。

  祝福文中提及我們「應該多些利用笑聲給他人帶來歡樂」,這正好打破好多神棍以恐懼傳教。小弟曾看過古代中國有所謂「英耀賦」,玩法不外乎先隆後千或先千後隆。隆者,吹捧奉承也。千者,以驚嚇或傳播恐懼達到目的。回顧不少神棍,美客,護理產品,甚至各種無恥到極點的洗腦課程,包括上年某電視台的什麼女大作戰,通通都以此技倆嚇人,令你非常懼怕。意志力薄弱或自信心不足的頓失方向,手足無措,特別是神棍及近乎神棍式推銷皆好此道,令人最痛恨。戲中女主角及PK主動出擊,以wrong number這口號,叫全國人見證神棍騙人並上載分享,短時間令大部份人醒覺,歡笑,從而得到解脫,實是美事。

  當說到「自己生命本體就是神」,這正好說明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例如PK一旦失去遙控器後,儘有超能力亦手足無措。就算他是所謂外星人,來到地球而沒有遙控器,一樣要找到「神」,幫他回到家鄉,當中鬧出不少笑話。雖然過程好搞笑,其實更深一層意義是,可能其他外星人跟我們都一樣,而我們對於其他星球的生命體都是外星人。或者,我們這層次的生命體跟其他的外星人都同時在尋找生命的意義。也許我們認知的太少,所以我們常用哲學及宗教這兩大範疇,希望找出生命意義。說到這一點,我未有智慧了解,也找不到答案。但肯定的是,不論我們今天富或貧,我們有時會問:活著是為了什麼?

  當談到哲學及宗教這兩一層面,往往是好多鬥爭的源頭。例如十九世紀初的浪漫主義,以詩人雪萊為先鋒,一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挑動當時歐洲不少地方掀起民族主義,例如鐵血首相卑斯麥帶領德意志統一,又有馬志尼間接令意大利獨立。講到聖經,可能有不少基督徒仍分不清楚和合本及King James版本有何分別,更甚的是為何近年發現的猶大福音等等為何不收錄在聖經,更不用說為何天主教及基督教同是相信聖經,為何天主教信讀的有玫瑰經而基督教沒有列入在聖經內。推而廣之,以耶教為基石的美國,英國及梵蒂岡,為何三地都樹立埃及人的方尖碑而方尖碑據說是敬拜太陽神。我對宗教認識連皮毛都談不上,但實在有太多疑團我不知道。也許我未有智慧明白,但我看到以上的事情,跟陳記鏞記王記張記燒鵝似乎沒兩樣。既然他們也沒有搞清楚那一家燒鵝是正貨,為何不先信自己?或者,假設他們的教義是正貨,為何不等他們搞清楚才定奪?這一點,我剛才抽完一口煙後,才明白郭博士說做事不要急,寧願慢而不要犯錯的意義,真係沒法子不暗嘆郭博士所言甚是。

  說到這裡,感受非常深。PK這電影是精品,不容否定。但郭博士早已化三千為七十二。因為,戲中好多個情節,可以化繁為簡的在祝福文找到。雖然小弟只在近兩個多月左右幾乎天天念祝福文,但今次重看PK,確實看到的似乎比之前多了,深了一些。我知道以我的智慧,世事好多時不會有明確答案,但肯定在多個層面判斷事情已清晰不少。故此,當大家看過PK之後,我鼓勵大家一定要繼續天天念祝福文,一定有得著。在此,再次感謝郭博士,包括對家母的糖尿病相助有加。小弟不才,只聽過得人恩果千年記,感謝郭博士無私幫助。

後加:
我們都在局中
  昨天偶爾重聽郭博士之前的節目,當中提及魚在魚缸被餵飼這言論,再回想電影PK各情節,似乎有些啟發。

  前兩天重看時,睇到PK因為要尋回遙控器而求諸神明,即使求問各種宗教,身上掛上一身頸鍊,手上擁有神像公仔,甚至在行動上碌地沙,受洗等等,仍不得要領。那時,我想到的是,現今香港好多家長為了子女成材,入名校,追求所謂「贏在起跑線」,安排兩歲的子女入讀什麼班,三歲學法文,四歲學鋼琴,芭蕾舞等等,為的是在子女面試該等所謂名校時,其子女的履歷表像樣而已,行為模式上跟PK藥石亂投似的找神又有什麼分別?但未見官先打三百大板,我相信未入讀小學之前,早已花費不少金錢。而郭博士也提及,不應在兒童六歲之前,父母急不及待的強加一些既定想法及所謂知識在他們身上,但為了「贏在起跑線」,也不管是酸是甜,父母都連忙把食物塞進兒童口中。對比今天,好多大學生剛畢業,薪金也不見得高,但之前香港有些調查說,由養育兒童到大學畢業,平均要花費四百萬。其實,這情況跟魚在魚缸又有什麼分別?再伸延一點,父母養育子女成材,是目標;PK在途中聽說找到神明就可以回到所屬星球,也是目標,兩者原則上沒兩樣。

  想到此處,也許我們會笑今天好多所謂怪獸家長,甚至心中暗諷他們所作的蠢事。其實一點都不好笑,我反而有點心寒。

  推而廣之,某世界傢俬品牌多年來推廣簡約生活,今天,世上不少人跟上了;日本某品牌亦用同一手法自創品牌,更以沒有招牌為招牌,似是合乎李小龍所說的「以無道為有道」。此等手法你可以在不同的世界品牌見到,例如近來流行的所謂名牌。從生活上,我們都被這種環境耳濡目染,再經過大量廣告宣傳,時刻都深深進入你的腦袋。以上間公司的盈利我相信近乎天文數字。

  這天文數字盈利的背後,就是所謂血汗工廠。十多年前,歐美等地經常推舉中國是今天的世界工廠,推祟備至,當中有不少巨頭可能說今天沒有中國,我們肯定活不了,其實甜言蜜語的背後,正好送你一程。某些跨國公司巨頭耍兩片咀皮,三兩句讚美之詞,你就乖乖奉上廉價勞動力。曾有幸接觸某工廠,發現買家跟工廠洽談生意時,以cost plus為原則,即是說,買家都知道原料成本價,而工廠則以各原料成本價的總和再加上某幾個百分點為盈利。三兩句讚美之詞,再加上早十幾年的中國農村有大量勞動力,成就歐美各品牌的天文數字盈利,例如某美國智能電話。再回想郭博士曾就中東難民逃向歐洲而德國大膽接收大量難民,似乎這正好補充現時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東南亞等國家的水準現時似乎又未成氣候,接收中東難民也許是應急解決方法之一。想到這點,呢班德國佬真係高手!

  另一例子是小弟近年才稍稍發現,雖然我不敢說是否巧合,但看來極有思考空間。小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應考中學會考世界歷史科。當年的試題跟早幾年不同,其中一大分別是,之前的試題是1870年之後開始,即是意大利及德意志因民族主義統一之後,而我那一年會考卻由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甚至更早,課程包括美國獨立,南北戰爭,法國大革命,維也納會議,浪漫主義,革命論,克里米亞戰爭到德意志及意大利統一等等。關鍵是,為何行了數以十年的歷史課程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才改?而1789年法國大革命這大事件,有人物角色,劇本,道具等等,是非常值得花時間細閱的,為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在各中學不教?那年頭,在1984年,有所謂中英聯合聲明。如果當年一早教法國大革命等等歷史大事件,是否一早就教曉你班友,早已種下反抗種子,因為當種子開花,例如某些香港中學生都會從法國大革命的人物,事件,舞台,編劇多加鑽研,他也許會看出當時社會不公。而法國大革命之始,是所謂民主之路起點之一,因為從三級議會中,香港中學生就學會什麼是民主議會等等。如果你是英國政府,有沒有那麼笨?當年的香港中學生,包括我,就在世界歷史科這個大魚缸。

  不但如此,在生活上各層面都可以見到我們都是魚,在魚缸,衣食住行,生活等等。哪怕是人到生命終點,是土葬還是火葬,都在魚缸。英諺有所謂from cradle to grave,即是說由搖籃到墳墓,其實我們都在魚缸。再回想PK電影的最後幾分鐘,PK叮囑同行人一定要把遙控器好好收藏,絕不能失掉,可能隱含的意思為不要失去回家的明燈,這可能比喻為人生路向。而最重要的一點是,PK跟同行人再次回到地球,以善意再三叮囑及傳授同行人,不要走他之前的冤枉路,這可以從片尾最後幾分鐘看到,我認為這才是精粹之一,我會再次細嚼這幾句。

  此刻,回想從前的生活至今,誠然我越想,越是發現我在魚缸。郭博士常說要好冷靜看世界,今天,回想起以上所說,特別是我身歷其境的中學會考世界歷史科,沒有辦法不心寒……


作者: 大樹人    時間: 2015-9-16 13:48
本帖最後由 大樹人 於 2015-9-16 17:36 編輯

巳有大量寫對pk的觀後感,自問諗唔到其他更好的意見,
但就引申了我想到,如果要攻陷亞洲地區的話.可以拍一個亞洲版本.
就返佢地口胃.尤其是中國和台灣方面.會帶來衝擊.

現傳上一段少本制作的電影概念暫名(呃鬼專家)故事講述兩個現時最出名的風水神棍暫名馬司真和薜覺堅,於風水界鬥出位,鬥生鬥死。然而大家都是無料到,就用科技和靠睇穿人心理。恐嚇和老點,令無知市民。對風水堪輿之數,變得迷信。突然有一天,馬司真,遇上交通意外,

由於他做神棍職業的關係,家人相信風水堪輿亦是真有此事,故用很多錢找來了,自己死對頭薜覺堅幫忙。馬司真於住院期間,全身癱瘓。眼白白看著家人住院錢和家財,全被薜覺堅騙光。在生不如死的時侯,出現了一位神秘人。兩三下,將馬司真的病醫好,而且將做人的道理,三言兩語,點醒了馬司真。

馬司真覺悟前非,勇於承認過往錯悟。補償給受害人和對廣大市民,說出自己係神棍的事實。然而,這種行為,得罪了一眾風水神棍,尤其薜覺堅最為痛恨。於最後一場口,於廣大觀眾,如商場直播當中。雙方鬥法。司馬堅靠於神秘人所教的功夫,用智慧及科學。戰勝了薜覺堅。雖然神棍仍存於世上,但這場戰役,就喚醒了一部份,對自己不認識的世俗人,從新發掘自己的可能性和潛能。


作者: wwkin    時間: 2015-9-18 00:54
一部義大利電影一個快樂的傳說 一對猶太父子被德軍送到集中營 父向子編了個故事這是個遊戲得到1000分就能得到一部真的坦克 可令子適應集中營的生活 現實中的人雖是大人外表但心靈就像數歲的小孩 宗教傳說就這樣安慰着小孩 一些代理人就利用傳說為了私利傷害這些小孩 pk電影拆穿這些代理人並希望小孩們成長
人的錯誤的恐懼和希望創造了神和傳說帶來了錯誤 PK說"有兩個神一個是造物主一個是代理人造的神 我們對造物主一無所知 我們只相信造物主"
一部批判宗教的電影沒批判成無神論 在這靠概念運作的社會是需要神帶來正確的恐懼和希望 不然道德法律就會崩壞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 PI被老虎的警惕着正確恐懼和希望才在漂流中生存 我們並非對造物主一無所知 祂就是不斷造業的你我他
作者: oscarfung    時間: 2015-9-21 12:21
本帖最後由 oscarfung 於 2015-9-23 11:06 編輯

試寫本人愚見,
從本片中可看到女主角"Jaggu"生長於一個中產的家庭,相信Jaggu父親也接受過教育,但他是一個十分迷信的人當遇到什麼問題時也找神指引,甚至隨身也帶著不同的神像,因他的迷信甚至影響家人,故事中女兒認識了一個穆斯林的男朋友,父親得知後立刻標籤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兩人從沒見面接觸過,這些錯誤的訊息往往反會令不作出錯的決定。人們當有什麼難題都求神幫助,他們住往往用錢與他們認為的神交易,電影中PK到廟買神像時題問了"25元的與500元的有區別嗎?"及"這個神像沒電池嗎"暗中提出了愈供奉多的金錢愈好嗎?及神像並沒有用,後來發現神像只是商人做出來的,而道出"裏面沒有裝上通訊設備"神真能聽見?當PK進入廟裏求神幫助,發現未如理想,到警局投訴發現沒有機制可投訴宗教團體,當宗教團體定下他們的規則後是不可受挑戰的? 當PK 發現有多個宗教後,他決定要敬奉每個宗教的神,這有點像華人一遇到問題就去求神問卜,而往往會因此迷失起來(每個神都有不同的宗教代理人定下來的規則),在中段PK 說出"這個星球的人打電話給神都是一套混亂的系統,都是"錯誤號碼"他了引用了倒牛奶拜祭為例"每天有數百萬飢餓兒童該把牛奶給他們而不是神,是宗教代理人的惡作劇或立心不良做出來的。片中一信徒查詢有關太太病的問題,這主教提示到一個遠處尋求指引而不是立刻去看醫生這科學嗎?他們更把問題推到什麼信仰及教派上,宗教代理人利用了他們畏懼,當信徒知道自己畏懼而被那些宗教化代理人騙,並不能接受這事實。而這些宗教代理人同樣恐懼因失去了支持者而關門大吉。什致可作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傷害無的生命,目的是要守衛他們的利益。結尾PK 說出了,有兩種神一種是造物主另一種是那些宗教代理人都是虛偽的騙子,優先接見富人。已後者會鬥爭除了使用戰爭手段,還有說教爭鬥、恐怖攻擊等形式消滅世界。回看歷史部份戰爭都是因為這些立心不良的宗教代理人製造分派尋求利益,目的是要保護神,值得反思的是神需要你保護嗎?
作者: Oldboy    時間: 2015-9-22 12:18
   
外星PK 同《十二條宇宙法則》好格呀!

作者: Chilon    時間: 2015-9-29 13:51
本帖最後由 Chilon 於 2015-9-29 14:16 編輯

假如我們有一天能面見神,有機會問衪:「神啊!我們人類找你找得很辛苦,請問你究竟是屬於哪一宗教呢?」衪會有何反應? 衪可能回答:一)如PK的說法:「你搭錯線了。」二)戇鳩的人類呀!去做你們善長的事例如攪車震吧,不要穿鑿附會、無中生有,地上各宗教的神祇是你們創造出來的,不是我,請勿屈我。

「來自星星的PK」是一套喻莊於諧的電影,內容豐富,劇情緊湊,它論及愛情、家庭倫理、宗教哲學、科幻奇情和穿插不少寶萊塢(Bollywood)式的歌舞,情節扣人心弦。其主軸是探討人類應如何才能找到真神。

由於PK是外星人,他的宗教意識是空的,沒有先入為主像當地人的慣性思維而麻木崇拜神祇。他能以孩童般清澈、率性直接的新眼睛去質疑各宗教間的互相矛盾和教內的自我矛盾。互相矛盾的例子:某一宗教拜牛而另一宗教卻殺牛做祭祀。入廟要除鞋但入教堂得要穿鞋。印度的神飲棷青而西方的神飲紅酒。究竟哪一個才是真神?自我矛盾的例子有:若神愛世人如己出,哪為何要子女蹗地沙才肯答應他們的請求?又或者要一位信徒遠赴深山才肯醫治他的太太,而不是用衪的大能馬上治好她?還有些宗教代理人疑似擁有變金術,哪何不以此力量解決貧窮問題?PK因困惑而傻頭傻腦的把這些代理人的騙局一一拆穿。


其實任何善宗教的基本生命真理是相通的:如教導人要走在大愛、善良、仁慈、公義、誠實、包容、和諧及助人等道德路上。宗教的真理是用來實踐的,不是用作智力上的説教論理,空泛而不實。它的最終目的應是提升人的生命境界,而使之續漸遠高於動物性的生活模式。它應把神性灌注入信徒的心靈中,使人自自然的棄惡揚善、活出神意識般的生命。使相對世界的地上多一分善力而小一分惡業,此消彼長。使塵世間能有多一時的和平、多守一寸浄土及多保一方平安,是大善亦是功德。宗教更應該能消除人們心中的恐懼而達至內心寧定、平安與和諧。一個人心內有平安才能產生喜悦,有了喜悦才能給予別人快樂。英文俗語有云:「你不能把自身沒有的東西給予別人(You cannot give what you do not have)。」但遺憾現實中的宗教代理人如電影中一樣,因一己私利和權力欲而利用人性的的恐懼與貪婪去操縱信徒。妖言惑眾,販賣天主、基督、婆濕神、穆罕默德和阿拉...等,更是販賣本體。遠有天主教騙賣贖罪卷和十字軍東征,近有少林寺偽僧釋永信販賣如來。


神或本體在絕對世界是永恆不變的,但在地球上的相對世界卻有多個面向如鑽石切面,從不同角度便會看到不同的折射光茫。又如能量有不同狀態:光、熱、風、動、電和核能等,它們全都是能量,是振動波頻的一種狀態。如果硬要說熱能才是唯一的真正能量,或從某一切面看的鑽石才能看見真正的鑽石一樣無稽。這種思維方式就有如某某宗教代理人說他們相信的才是唯一的真神般有趣。其實各宗教的最高基本真理也是通向本體的,萬法歸一,殊途同歸。如各切割面的光芒也是從鑽石本身折射投影出來的。


電影中女主角Jaggu最後在她寫的書中這樣形容PK:「他愛我愛得夠澈底而懂得放手(He loves me enough to let me go)。」本體對我們的愛其實也是不執著、放手的、釋放的、非妒忌的、非佔有而給予我們自由的大愛。德蘭修女曾經對一位想幫一把忙的善心人説:「對不起先生,我所作的事你做不來,你所作的事我亦做不來。在地上不是每個人也能做大事,但我們可以用大大的愛去做任何小事。(Not all of us can do great things, but we can 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大愛便是真神和本體。當德蘭修女無私的照顧孤兒時,她便是本體和神的顯現,當人類互助互愛的一刻也是神的顯現。每當有人行俠仗義、誠心真意地為人類謀福址也是神和本體的顯現。世上任何事物甚如一花一草一木一

作者: Chilon    時間: 2015-9-29 14:07
本帖最後由 Chilon 於 2015-9-29 14:12 編輯

鷗和人本身也有神和本體有裡面。假若我們在地上找不到真神,就算上了天堂,到了極樂世界或站在阿拉面前也不會找到。因為心眼盲了,所有一切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嚐而不知其味。

附註:其他德蘭修女的引言;值得一讀:
1)Spread love everywhere you go. Let no one ever come to you without leaving happier.
2) Intense love does not measure, it just gives.
3) It is not how much we give but how much love we put into giving.
4) Dear President George Bush and President Saddam Hussein,
     ......Please listen to the will of God. God has created us to be loved and not destroyed by our hatred....

合十感恩有緣能看到一套能發人深省的電影。合十感謝郭博士的推介和所有為此電影付出的人和物。
作者: SharisMa    時間: 2015-9-29 15:51
PK片中帶出的宗教思維,很明顯的表達出來。

現在談談片中男主角PK由光著身子來到地球至離開時帶著行李及片尾他再次重臨而且帶著其他小PK的感受。

PK初來到地球 :
    宇宙開初,生命之源,第一次生命的誕生。由無、好奇、意念而產生出生命/人。出世的時侯本是沒有記憶沒有意念,光滑滑的出生也不會覺得害羞直至接受了教育。

PK學習認識人類 :
    人在成長過程被歷史/文明教導灌輸,而產生了一些既定認知;成長中,不斷產生知識,不斷產生記憶。完全忘記本身的本性(就好像PK的控制器被搶)。但是人類內裡。仍有那個控制器。   
   
PK的控制器:代表本性/自性/不受後有。

PK 尋找控制器 :
    人在某一刻,突然醒覺要去尋找"真正的自我",但是人被教導,一切"是"向外追求。他們只能找到自己認爲"是"的宗教。其實本性/自我,就在"我裡面"。

PK控制器被搶 :
    人出世時被遺忘了本我。

PK帶著行李("錄音帶"以為是寶貝)回家重聽,珍藏 :
    當人還未找出"真我"時,又到了生命終點時,人帶著業力、遺憾等離世(輪迴)。

PK愛上地球女子:
   人貪戀世間的情慾、錢財、恩怨等,因而被牽引再次輪迴。

PK帶著記憶再來:
   人又再次重臨這個世界,而這次就帶著業力來到這個世界而且不斷重復。

其他小PK被教導,如同PK初來,PK成為他們的導師 :
   人繼承祖先生生世世及自己的業力,被輪迴束縛。

以上純是個人體會,還請郭博士指教更正不是。

最後,感恩郭博士,介紹了這齣好戲。獲益良多。更加感恩郭博士多年前發心創造了祝福文,令到我們能從另一個角度層面體會生命、認識生命的真正意思。將來,有智慧去解脫生老病死,輪迴束縛的苦惱,融會在大自然祖先祥和安寧的懷抱中,不受後有。

作者: KatieLee    時間: 2015-9-30 10:52
讀了其他網友的文章,見解獨特精僻。其實不好意思寫出自己流於表面的意見,不過又覺得應該響應博士的徵文活動,希望各位不嫌棄。另外,拾人牙慧都要講,多謝郭博士大力推廣pk,還有網友們的高智文章。

據說張同祖謂此片是愛情片,我實在不同意,想起有人批評弗洛伊德把一切都歸到“性”上面。片中的愛情線如一塊又薄又甜的糖衣,只在片之首尾出現,中間沒鋪排。歐州小鎮,型男,婚前性行為等等可能只是迎合西方市場,PK的暗戀亦不過例行公事。此片不是愛情不是無神論是反宗教。我最少看到三類宗教代言人,一者,賣神像供品的小販,他們完全明白自己的東西無用,只仗宗教來賺生活;二者,白袍大師,把宗教搞成一盤生意,首先照顧大客户,窮人為他的大會做背境臨記;三者,披宗教外衣的恐怖分子。

我覺得導演對宗教恐怖分子的控訴是最深的,片尾的一大轉折便是火車站大爆炸,這悲劇跟原來的輕鬆調子反差很大,氣氛變得沉重,讓觀眾以嚴肅的心情去看其後的直播對話。對pk 有情有義的大叔在爆炸中也被炸死了,而大叔和pk 的友情比所謂愛情線有血有肉得多。大叔見到pk時,他不懂說人類語言,尤如一個低能兒,而大叔一直守護他,甚至最後掛掉了。他們哥兒們的友誼,便是pk體會的大愛。最後的電視辯論KO白袍,pk說的就是要信靠真正的神,信靠大愛,而不是人造出來的神。我亦認為這是此片的主詣。

關於wrong number,追隨宗教代言人的人難道要人提才知道是wrong number 嗎?不是的,大家都裝睡,本著"不拜衰硬,拜了博一鋪轉運"的想法去廟堂的,廟堂成了命運投注站,雖輸給投注站了,但有誰如pk跑到差館報案,投訴那個神收了錢不為信徒做事?因為他們太明白了。也是他們甘於供養那些宗教代言人的。那些宗教恐怖分子和追隨者在一般正常人眼中是不可思議,但他們未成魔前可能也是正常人。這些人出現的唯一意義,可能就是要在我們為自己的所謂進步社會沾沾自喜的時候,讓地獄現前,讓我們看見自身最醜惡的那一部份。

作為觀眾,可能會嘲笑劇中信徒的行為迷信無知,自忖不信教,不會做碌地沙此等蠢事。但自問一下,有没有算命看風水接財神呢?表面上看是無傷大雅,買個安心,但本質上仍是進供命運投注站,做了這些,便阻止了運用本有的僭藏力量。寫到這裏,想起我常翻看的一本書"讓沉默說法"。作者趙來發在書中紀錄他追隨印度guru Papaji的片段,旁及印度教和修行的體會。在此引Papaji 的一句話,作為回應pk 這齣有意思的電影:
一切人為的宗教,都是浪費時間的。
作者: kaijoe100    時間: 2015-9-30 13:10
請問何時Deadline?
作者: luichunfan    時間: 2015-9-30 17:42
前數天應約參加朋友婚宴, 老習慣提早了入席, 無所事事, 剝瓜子之餘居然聽到旁席有人談論近年一套既冷門,又買座的印度電影 “來至星星的傻瓜“, 英語稱”PK“, 好奇心驅使下,側耳細聽。

現節錄旁邊這一圍酒席朋友對電影PK的談話內容 :

A君: 何解PK隻眼登到咁大?
B君: 潛台詞咪話睇觀眾聽,作為外星人嘅PK會比地球人看世間事看得更透徹,看得更清晰!
C君:咁,又點解飛船揀係印度降落?
B君: 嘻嘻, 如果飛船降落在日本,睇怕個遙控器就算掉落地下十天都冇人執,故事發展就吾係呢個劇本,導演一開始就予頭直指印度搶劫偷竊的嚴重性!
A君: 大師,導演何解選擇係比利時 Bruges作為女主角同佢男朋友相遇地方呢?
B君:咁就考起嘞….
C君:我覺得電影畫面係好魔幻嘅東西,往往靜悄俏地滲透落你腦袋而你不自知。我們中國人男女結合有河洲雅詠之賀詞,小橋流水,曉堤殘月,兩岸埵柳,往往都是談情說愛的地方,不論你是西方人,東方人都一樣, Bruges這處地方就正正有這個畫面。
A君: 印度人真係迷信, 咁多宗教咁多神….
C君: 這套戲導演固然對宗教極之破格去嚴批其不合理性,特別係印度教,而一套印度電影去諷刺印度教,我估真係第一套,導演的胆識氣派吾係講笑,在華人世界這種導演從未存在過。
B君: 回看我們中國人社會信嘅神數目都吾算小, 求求其其數下都有黃大 仙,天后,觀音,媽祖,哪咤 三太子, 關公,城隍爺,呂祖,玉皇大帝,太陰星君,十板紙都數不完。
D君:PK最後重返地球,PK跟同伴講,要小心人類語言混淆,PK 特別用“英語對白”說人類講 “I love Chicken, I love fish”, 吾代表係佢地好愛護那些可愛的雞和魚,而係代表鐘意食佢地!
C君: 這一點好有啟示,語言是一種東西,價值,事件差異而貼附上各種的標籤,用來溝通及思維。而不同民族,國家就各異,例如法國人基本上對蝴蝶及飛娥是同一叫法,叫 “Papillon” , 英語世界的 “ Sister “同樣指姐姐及妹妹,所以,語言混亂的問題就随之而來就產生,究竟莊周夢蝶可不以叫莊周夢娥?鬼佬話佢 Sister 結婚 , 你就要估估下係佢家姐定係佢細妹結婚?又如愛斯基摩人講冰塊有五佰幾種分類叫法,一個中國人就冇法理解此冰塊及那冰塊有何啥分別?
A君: 咁,都係生活小問題啫!
B君 :吾係,人類語言各種混亂係好大問題,就論神這個抽象意念之前,我們是不是預先將己將上天,創造這個世界的能量,宇宙神,民間神,大自然法則,宗教代理人,全部合拼為單一觀念。語言既是我們思維的原素,如果語言混亂,對思維和觀念都會是一大障礙啦!
A君: 吾係好明!
B君 :借用陶傑先生和劉天賜先生的視像影評作為引子 ,劉天賜先生說出宗教來自神話,由神話過渡至宗教,我本人就認為這種說法套用在西方和印度是比較貼切,但我們中國是有些不同!
A君: 咪又係滿天神佛!
B君 : 以前殷商時期尊神祭天,其實就係奉 “天“為尊,天就是民間道德制約,做好事有好報,做壞事天修遇惡果,孔子都有說,天道遠,人道邇。“天”是非常非常抽象一個概念,而人又肯定“天”的存在。中國人的神概念好像未有出視過有創造宇宙之神,像希臘遠古的神如宇斯,日本的天照大神,印度的毗濕奴和梵天,中國人就自覺宇宙自身存在,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天道即宇宙。
A君: 完全不同意!觀音菩薩,關公吾係神咩!
B君: 冇錯! 這正是我想講,中國人的神往往是由人,或神話故事慢慢演變成為神,係民間神,相當有趣, 例如關雲長因義溥雲天成為神, 觀音本是小公主因慈悲為懷成為菩薩,同創造這個宇宙的唯一真神沒有絲毫關係。
我不是同意以上中國的民間傳說,我只係指出西方人的神概念和中國人的神概念是有些不同?
D君: PK本人其實就是對宗教代理人有最大批判,神其實並不需要宗教代理人去保護佢,幫他傳話,甚至起廟立像
A君: 我有嘢吾明,PK電影成日講打錯電話, the wrong number,咁, 好似冇交待甚麽是正確電話?
C君: 有,PK和肥佬Tapaswi 最後對質是就說 : 他的正確電話好簡單, 他會相信一個為人帶來希望和力量的宇宙創造者,但我們其實對這個宇宙創造者一點兒認識都沒有 ! ( 英語對白字幕是 :We know nothing about the God who made us all)
E君: 唓! 在PK電影中整塊石頭來拜就梗係迷信啦,吾駛講! D人係傻才會對住塊石頭來拜,係我見到一腳就當波踢走佢,做番件好事 !
B君: 你吾好太肯定住, 假如你在青山公路某段交通黑點, 發現路邊有塊石,石上寫上南無阿彌陀佛,你會點唸?你真係會當波一腳踢走佢?又例如老哥你崇拜嘅北宋書法家米芾,米芾先生見怪石就拜,既然你話D人拜石係傻,你咪日日臨摹緊一個傻人嘅書法?
E君: 大哥, 吾好玩文字偽術啦!
B君:其實,我不是想玩文字偽術,或邏輯遊戲, 我只不過想講, 我們不能太主觀去判斷 一些我們根本不了解的世間事物,宇宙浩瀚,我們懂得的實在小。過去西方哲學家不斷探索 “物自身” “存在與時間“”真我“呢種看來既淺亦深嘅人生命題, 玩咗二千幾年, 都係徙勞無功,名詞名相一大堆,但冇助去真正解決人類面臨疾病及死亡帶來的痛苦和恐懼!
D君: 對 ! PK電影拜石頭這一段除了簡單說出宗教是一盆無本的大生意外, 還提出一個支持宗教的主因, 就是人的恐懼,宗教是由於人的恐懼衍生出的的大公司, 大集團
C君: 可惜各種大公司成立後, 不單人的恐懼沒有從始消失,反之,還產生更大的恐懼
D君: 冇錯,公司之間要霸地盤,要搶利益, 全部用以戰爭手段, 遠有十字軍東征,近有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和遜尼派武裝鬥爭, 可憐的是 ,往往賠上無數的生命…….
B君: 今年咪有個小女孩當面問教宗, 既然上帝是慈愛和萬能, 何解人類還要面對戰爭和饑餓? 教宗先生這位代理人當然是即場呆了,小女孩當然也是“打錯電話號碼 “。
A君: 照我話, 人行得正, 企得正, 有乜好恐懼,有乜好怕! 我吾會俾宗教迷惑到我!
C君: 真係? 你前幾日咪重話驚樓價會持續下跌, 又話經濟下滑, 吾知會吾會裁員裁到自己,重話三佰買咗D港交所,吾知點算?呢一抽嘢,重吾算恐懼?
A君: 係!!! 但我無求神拜佛!
D君: 不過,你走咗去揾乜玲玲問前程呢? 咪同女主角嘅老豆行為一樣囉!
B君: 我們在香港這個城市長大,對恐懼的認識其實不多,通俗D,都係來自男人,女人和金錢,你係吾會唸明天會不會有個飛彈飛去你屋企,或明天有無飯吃,畢竟,我們是處於一個比較富庶的社會。
C君: 我中學時期,就去過外展訓練學校接受十四天户外訓練,其中一天是一個人扒獨木舟依指南針找一個孤島,途中不單在大海中迷路,還遇上季候風及雷雨,我估當時海浪有四至五米,那種無名恐懼,相隔三十年,仍有餘悸。
B君: 你係咪驚到傻咗!
C君: 係,我當時唯一想起就係母親日日夜夜供奉嘅觀音菩薩及上帝,希望二位神明救我一命!
A君: 咁! 算吾算迷信?
C君: 我舉這個真實例子, 只想說明恐懼分很多層面,我相信有很多是平日不會經歷,但它們終有一日會來臨,就是用來考驗你其實你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極有可能連你自己都估不到。
A君: 嘩! 我現在己經 開始驚啦!
E君: 喂! 各位! 一陣再講,新郎哥叫我地出去影相嗽!

萬萬估不到,一套電影PK帶來這麽多討論,這麽多觀點,不同的觀點才能引發出每個人的思考,讓電影的訊息,由影象化為文字流傳開去吧!才不枉這套電影臺前幕後的努力,我相信能將這套電影帶來香港不是一件容易事誼,世上總有熱心人,在這個有情眾生的世界,添上世間情。

後話 : 承載著我們一些含蓄,歷久常新而可以回味的感情,往往是我們已遺棄己久的書信,明信片,或PK的錄音帶上,牽動着人的那一片片悠悠的遠思,己被我們的現代智能電話的速度一點滴地溶蝕掉。

作者: kaijoe100    時間: 2015-10-1 01:11
電影中心思想是嘲笑現今世人盲目相信別人及宗教,以及我們應如何處世。劇初以女主角購買演唱會票被騙事件,引入世人盲目相信別人的劇情。



其後女主角聽到印度教主說他的男朋友會欺騙他,女主角在婚禮當天收到一封沒有上下款的信,卻把印度教主的說話誤以為真,傷心欲絕。



接著電影透過男主角來到地球的自身經歷,列出多個宗教欺騙世人的例子,例如信眾需大灑金錢購買貢品。



電影中段男主角以「Wrong number」為口號,指出世間大部分宗教都是謊話連篇,例如印度教主吩咐一名信徙到喜馬拉亞山走一趟,便能醫治妻子的病。男主角便即場訓斥此舉對治病毫無幫助。



後來男主角進一步解釋人類因恐懼,因而受到宗教的欺騙。他在大學設祭壇的例子便正好說明上述論點。再者,電影更藉著祭壇及賣茶的收益作對比,指出現今不少宗教人士藉著人類的恐懼謀取利益。



電影末段交代了導演及編劇對宗教看法。男主角指出世界有兩個神,一個是造物主,另一個是偽宗教創造的神。誰是真正的造物主?電影中沒有交代。



電影的中心思想:無人知道誰是造物主,我們毋須尋找誰是造物主,即《論語》中提及的「子不語怪力亂神」。這便說明了我們只需做好自己的本份,最終便定善有善報,如在電影末段中,女主角未婚夫憑著信,每天致電領事館查詢,最終能夠聯絡女主角。
作者: 平常心    時間: 2015-10-3 07:27
中秋節前終於睇到<來自星星的PK>,睇後感想是這套戲開始我便被比利時的美景所吸引,這戲可算是笑中有淚,同行友人一時大聲笑一時又被女主角的感人愛情而流涙,我們都感受到由頭開心到尾,就算不開心的人入場,最後還是笑著離去,娛樂性豐富外還帶著深層的義意。通過PK 來到地球從頭學習而認識各宗教信仰以及對宗教的挑戰等,令人從多角度體會PK對各宗教的睇法,夠膽批判宗教迷信,在印度來說是一件勇敢的事,顛覆了印度人原有的價值觀。

人們的先入為主的思想,使到相愛的戀人因巧合的事情而產生誤會,對號入座而差些錯過好姻緣,PK的大愛成全了女主角找回錯過了的姻緣。

這一套戲令我期待下一套印度好戲,擴闊了自己視野,增廣見聞,多謝愽士推薦它給我們,我看後也推介給所有朋友、親人和同事,讓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喜劇。
作者: petershum    時間: 2015-10-3 12:40
本帖最後由 petershum 於 2015-10-3 13:26 編輯

我朋友在十月一號寫了這篇觀後感。可惜他的戶口開通不了(status still on hold).  
他的觀感寫得很不錯 . 唯有在此幫他轉發.

作者原名: 黃知勇
https://mrpluck.wordpress.com/2015/10/01/《來自星星的pk》再一次對神的探討/

【《來自星星的PK》再一次對神的探討】

我這個Blog 本來是講社交媒體,不過今次要破例寫影評。因為今次要介紹的印度電影《來自星星的PK》,令我對神,宗教,命運,以至人生都有重新的反思,值得破例跟大家分享。

事先講明,這篇東西有很嚴重的劇透,未看電影的,不要看下去,而且請快點去看。

先不論這些大命題,單是電影本身,劇本已是一絕,前後呼應可謂極之工整,也沒有多餘的旁枝。這套電影主要是探討神與宗教,要知道作為社會群體的我們,自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便已經受到構成人類價值觀的宗教所影響,所以,編劇選擇一個擁有成人智慧,但又對神和宗教完全沒有觀念的外星人,來作為故事的引子。這位外星人,向神祈求一個很實在的問題,就是替他找回被賊人搶去的太空船搖控器。而這套電影的上半部分,就是講述他以現實的角度求神施以援手的既好笑又可悲的經歷。

搭錯線

當然,我們自小沉浸在人類價值觀,自然知道他,就如他在電影中常說,是搭錯線。然而編劇卻在這時再前行一步,再問:到底是神不存在?還是神在人世間的代理人,即例如電影中那位光頭印度教神棍(濕婆是印度教的神),把神的旨意詮釋錯了,結果弄得牛頭唔搭馬嘴?
例如,這個世界有很多吃不飽的孩子,代理人若是按神的旨意去拯救祂的子民,應把牛奶分發給孩子喝,而不是用來為神像沐浴。又例如某些宗教,為什麼會用暴力殺人的手法,去維持自己宗教的尊嚴?

在電影中,男主角就向大眾發問了許多類似的問題,結果在民眾中產生了一股對神和宗教有所質疑的風潮。最後逼使那位光頭神棍(很明顯他在電影中是一個代表宗教的符號)要當面與他對質。結局自是外星人大勝,並取回輾轉流落到神棍手中的太空船搖控器。

何謂宗教

這套電影,令人對何謂宗教有所反思。
電影中,光頭神棍說,外星人對宗教的質疑,會令生存在世上的人,失去了希望。因為活在苦難的人,可以苟且生存下去的理由,往往就只是寄託在未來美好生活中的一點盼望。所以,他要努力捍衛他的神,他的宗教。然而外星人的質疑是,既然神能創造世界,他又何須你這一個渺小的凡人來捍衛呢?

其實他們在提出兩套不同的觀念。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宗教跟新聞,道德,文化及其他價值觀一樣,是管理群眾和強化階級觀念的工具。而教條就是一群人,或稱為權力群體長期發展改進而得來的共同價值觀。你可以想想,若在一個群體上,其中一大部分都是不肯服從的人,這群體最後的下場,很大可能是土崩瓦解。所以,我們從小身上都被鎖上不同的觀念,教條,其實就是為了令我們更容易被管治。

坦白說,我不覺的這是錯誤的做法,因為只有一個有系統的組織,才能發揮及創造,而教條本身,也因為長期的發展,改進及完善,令各個階層都在一個平衡的狀況。雖然這個平衡會不停地改變,但至少我們與在無組織的情況下相比,可能得到更多。

從這個觀念來看,光頭神棍的話其實並沒有錯。試想想,若教條消失,平衡被破壞,對社會來說,到底會有甚麼後果?這情況在大陸曾經發生過一次,那叫文化大革命。

再推論下去,電影中,甚至我們世界的好些宗教現象,就很容易被理解。兩個教派之間的衝突,其實就是兩個群體在維護自己的權力和組織。尤其是雙方的觀念都不一樣,為免自己的教條因對方的入侵而被破壞,令自己的組織分解,強烈排斥對方的行為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在社會及人類的發展上,宗教的確有正面的作用。這一點,我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只是就如我上述所說,宗教是強化階級的其中一種工具,所以某些站在階級上層的人,可以得到比較多的資源,就像電影中的光頭神棍,從而令人,尤其是這個群體以外的人,感到不公平而已。
但更重要的問題來了,既然宗教只是一套管治的工具,那他們所敬拜的神,又是否真的存在?

有神或無神

未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先想談一談一個叫Articulation of Reality 的概念。

到底我們可不可以完全認識這個世界呢?在哲學的定義上,當然是不可能的。我們身處的世界,其實只是從我們的角度出發,去認知的其中一種現象。舉例說,我想大家都能分辨顏色,例如草的顏色是綠色,也是黃色和藍色交疊出來的顏色。但其實我們都知道,顏色本是一種光的折射,通過我們的視網膜來辨認出的一種神經感應。換句話說,若我們的視網膜沒有這種感應的能力,我們的生命裏,便沒有綠色這回事了。
好了,從這個概念出發,世界上會不會有一種顏色的存在,卻是我們感應不到的呢?

再多舉一個例子,在中國文字當中,有幾多個形容水在固體時的形態的文字呢?例如冰,雹,霜,雪,我想大概有十幾個吧。可是若換了是愛斯基摩人用的語言當中又有幾多個呢?答案是你根本不知道有幾多個,因為他們本就是個多語系的社會,他們用來量度雪的單位也與我們有所不用,但可以肯定,因為他們生活上的需要,他們用來形容冰的文字,遠遠比我們多。換個角度說,我們若使用中文的思維去理解愛斯基摩人口中的雪,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根本不會明白。

從上述兩個例子可見,我們感應到的世界,其實只是我們透過我們的感觀,文字,以至文化,觀念所建構出來的世界,而不是整個世界的全部。這就是Articulation of Reality 的意思。

回到上述關於有沒有神的討論,因為我們只生存在我們自己建構出來的世界,那我們又怎可能定斷,這個世界到底有神或沒有神呢?世界上關於有神或沒有神的論點,從這個概念出發,其實都是不完整的說法。若真的想知道有沒有神,從這個概念去推論,就是努力去完善自己所建構出來的世界。例如通過學識,經驗,智慧,當你的世界愈是完善,就愈會接近得到答案。
這是窮一生所追尋的工夫。

唯有智慧

我自問還未有智慧到可以看破這問題,故此我還是不要下定論,到底有沒有神吧。不過現今的社會,大部分人都偏向相信有神的存在,就像電影中的外星人,雖然挑戰宗教,但其實由始至終都相信有神的存在。尤其是創造天地萬物的那位神。

當然,這可能只是人類選擇將複雜事情簡化的一種說法。但也有可能,是在他自己創造的世界中,真的感受到神的存在。尤其是,若神真的是一個超然於我們的存在,有一個比我們更有智慧,所建構出來的世界比我們更精密的人,的確是有可能感受到我們感受不到的東西。對嗎?
我舉一例子:神不一定是像人一般的存在,牠可以是一種法則,像是我們所說的緣分,或是因果關係。有一個人得到成果,便回想到自己從前種下的因,他理解到這當中的關係,就是神的顯現,這說法其實也很合理。始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建構出來的世界,每個人都是有可能通過不同方式,去感受神的存在。雖然每個人的路也可能不盡相同,但唯一相同的是,豐富自己的世界,乃是追求真理的不二法門。

何謂預言

最後,我想談談關於預言這回事。電影中的女主角與男友分手,事前被光頭神棍預言批中。後來神棍就把這件事,說成是他的確擁有預言的能力,是神的使者的一種證明。

我的想法是:人生是一場每分每秒都經歷時光變幻的旅程,你現在所做的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影響未來的走向。科學點的說法,叫這作「蝴蝶效應」。既然未來是充滿變數,那又怎可能事先預言呢?
在電影的結局,外星人想帶出的想法是:預言本身並非是未來的預測,而是引領一個本來充滿可能性的人,最終朝著預言走向發展的說法。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預言的世界,例如每年都出版的運程書,幾乎每天都在報章上看到的星座預測,更甚至是中國傳統的術數,吉卜塞人的占卜算命。如果預言真的不準確,為什麼仍然大行其道?
關於這件事,我想分享一次親身經歷。話說我有次跟一個很有名的法科師傅吃飯。他跟我說,他的成功之道就是多客人,法科儀式做得比人多。於是,客人當中出現成功例子的可能性,便比其他師傅多了。
同一道理,當世界上的預言愈多,成功的例子便愈多。可是,這種成功的例子,是你需要的嗎?

當然,根據我上述的邏輯,到底是對方真的有充足的智慧去接觸神,還是跟你玩大數定律,我是無從得知的。我只是明白到,若你無法確認對方是巧合,還是真的有通天智慧,對方給你的預言,那管最後全中,對你來說都是沒多大用處。既然以你目前的智慧,沒法確認對方的能耐,我的意見是,還是放開預言,按你自己的智慧去行事好了。

這篇觀後感很長,但生命本就是漫長的學習。期望我年長後再寫類似的文章,會寫得更長,更有體會吧。




作者: zhuge8964    時間: 2015-10-6 12:00
首先多謝郭博士推介這部好電影 令大家對神及宗教有所反思。我覺得這電影總能令所有入場的觀眾,可以對生命有所反思,對在生活中日漸迷失的我們,實在是一個令我們重新洗滌智慧的好機會,所以我很鼓勵我的朋友及讀者去看這電電。

至於我的觀後感,感謝我的朋友Peter Shum 已於上一個post 張貼過了,在此不再重覆。也可到全民媒體讀我的文章。喜歡的話請代為轉發出去吧,讓更多人留意這套電影 也令更多人對生命有所反思。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 ... %E6%8E%A2%E8%A8%8E/
作者: Quattro    時間: 2015-11-11 13:19
   
電影《 來自星星的 PK 》觀後感徵文比賽經已結束,感謝熱誠參與,郭博士評定所有作品全部入選,排名未有先後,有待稍後通知,請相關發佈作者聯絡方太登記姓名以參加安排之聚會。


謹此通知


作者: Goonerstar    時間: 2016-2-10 06:50
本帖最後由 Goonerstar 於 2016-2-10 06:56 編輯

因工作與家事,去年有好幾齣好戲都未能及時欣賞,終於在年尾年頭假期看了,亦趁這個農曆年空檔分享一點看法。 沒甚麼真知卓見,更不好意思參加比賽,現在無求地follow這個post更自在。

另一套剛看完的好戲,讓我思前想後與PK有所交流的,是Interstellar 星際啟示錄。 前者探討造物主/質疑宗教,附帶PK和兩男女的戀情;後者從父女情帶出時間空間和Time travel。 前者研究有沒有神,後者思考有沒有鬼(另一空間生命)。

為甚麼主角叫PK?因為他像喝醉酒胡言亂語,簡稱PK的痴漢。他幹了甚麼?他問了最簡單的問題,做了最直接的行動,試圖去解決他面對的困難:尋回失去的東西(遙控器),返回以前的地方。 可惜這樣如同"皇帝的新衣"中的純真小孩,說了眾生不想說也不敢說的話,在迷信反智的主流社會中是不被接受的。

為甚麼PK來地球去印度?正如為甚麼我是我媽的兒子,為何在香港出世一樣,應該有原因只是我不知道。 相同的是大家都裸體空手而來,要從新學習語言與人溝通相處,應付生活:飽肚/ 有住處/ 有衣物保暖之類。 在這個受時間物質控制的空間維度,有目的有意義地存在。 在旅途中面對不同處境問題,經歷不同的人事際遇,悲歡離合,最終帶著滿滿的記憶經驗,繼續去你應該去的下個目的地。 分別可能是,你找到你需要的東西嗎?有把經驗方法傳承下去嗎?

有趣的是,PK作為比人類更高等,擁有一點神通的生命體(握手能閱覽你的思維經歷),都不知道造物主/ 創造者的存在。 但他擁有凡人沒有的智慧,能保持清淨無雜亂的思緒(雖然地球的食物/人類的瘋狂行為令他非常難受),最終令他覺醒,證得方法和答案,成功解決問題。 愛情,宗教,事業財富都不是幫助PK或所有眾生的方法,而是剛剛相反,wong number ! 覺醒,才是道。

PK終究不是"普通人",他在尋找造物主的過程中質疑宗教,挑戰主流,駁斥迷信,亦把真相心得分享及感動他人。 電影後段更一嚐戀愛滋味,在甜蜜與苦痛之間徘徊。 與兩位凡間戀人不同的是,他把愛情的執著輕輕放下,脫離愛情的枷鎖。 但最後PK重回地球,是對女主角的執念所以回來(輪迴)?還是一個收尾的gimmick? 那可能有不同的解讀了。

俊男美女的愛情線,例牌歌舞及追逐動作場面似是商業需要,與誰是真神/造物主大概無關吧。 開場帶出男女戀人偶遇的場合選擇比利時,絕不是它風光明媚,論靚景何時論到比利時。 它有甚麼特式特產?一般人大概只能說出朱古力,waffle,尿尿小童,TIN-TIN吧。 我最多加個樂隊Hooverphonic和標準列治/ 夏薩特之類足球相關項目。 比利時就是一個沒有自己語言,但講德文法文荷蘭文,沒有特色的西歐二流國家。 出名黃賭毒洗黑錢,現在多加一項窩藏恐怖分子的地方。 連表面衣冠楚楚,溫文儒雅看來文明有文化的白種老人,卻是道德敗壞,欺負深色皮膚亞洲人的小人偽君子。 多種語言混雜,看似文明但偽善的西方社會,導演利害。

電影沒有"造物者"/"神"的結論答案,也不重要吧。 最發人深省的,大概是PK說的這句話:
"Believe in the god who created you, not the one you created."。






歡迎光臨 天羅地網 (http://139.162.60.118/) Powered by Discuz! X2.5